据报道,近日大运河文化带上的重要文物—永通桥(八里桥)正式开桥。历经几年大修,古桥恢复古朴风貌,桥面古条石重见天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揭开沥青展露古条石

永通桥又名八里桥,始建于1446年,因东距通州8华里而得名,是大运河北京段保存最完整、形制最精美的石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面栏板上有望柱石狮33对,姿态各异、惟妙惟肖。八里桥为石砌三孔拱桥,中间的桥拱奇高,有8.5米,两侧孔仅高3.5米。漕船从最高拱穿行时不必免帆,因此有“八里桥不落桅”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古桥石材风化严重,再加上人来车往,承受的荷载远高于设计之初的能力,2021年,朝阳区正式启动了八里桥的全面诊断和大修。大修之前,西侧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新八里桥,考虑到文保原因,新桥高度不高于古桥。

在此次大修中,桥面的沥青被剔除,恢复了条石桥面,工程人员采用小型器械和传统工具,以毫米为单位逐步刨查桥面沥青下的结构,确保对文物的干扰降到最低。

绿地环抱“映月长桥”

永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21年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水利遗产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八里桥宛如镶嵌在绿海中。桥南侧修建了兴会公园,北侧则是八里桥音乐公园。随着古桥开放,古“通州八景”之一的“长桥映月”终于完整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漕运时期,南来的漕粮和货物经大运河北上,至通州张家湾卸货,再从通惠河逆流而上,可直抵大都城内的积水潭。但随着通惠河淤塞,水路运力不足,于是在清雍正七年(1729年),朝阳门至通州的土道铺成石道,漕粮可陆路运输至南仓。

随着城市建设,石道被埋于地下,多年来只有一座清雍正御制石道碑,默默立于古桥南侧往东200米处。

将打造八里桥主题游径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八里桥是运河文化带上的明珠,如何对其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让市民感受“活起来的运河和古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桥仪式后,古桥上举办了展览《长桥映月 通惠朝燕》,讲述京城的漕运历史。多个数字化文化体验项目也向市民游客开放,包括领取永通桥数字藏品、观看通过数字扫描修复后的萌态石狮、观看以镇水瑞兽为主题的AR数字场景《永通桥的神兽风云录》、在红船数字展厅中观看《永通桥的前世今生》。

同时,结合步行桥、景观桥、网红桥的多重功能,古桥附近未来还将被打造成一个集文化展览、步行交通、长桥观景、商业市集于一体的文旅商综合体。

整理自: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