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萝

我们都知道,癌症发生有两个关键因素,基因突变和免疫逃逸。人的免疫力对抗癌很重要,癌症在老人中高发,也和免疫力下降有关。

但免疫太活跃也有问题。有一大类疾病叫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近百种,它们的本质就是因为免疫系统过于活跃,敌我不分,开始攻击正常细胞造成的。

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确实有一些相反的特性。 比如: 治疗自免疾病的药物,往往是抑制免疫系统活性的,而肿瘤的免疫治疗,则是用药物激活免疫活性。

这就带来了两个重要问题: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是不是得癌症的风险更低呢?

2:同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肿瘤患者,还能用免疫治疗吗?

首先,自免疾病得患者是不是癌症风险更低?理论上确实有一定可能性。单从性别来看,免疫疾病最多的人群是女性,而肿瘤最多的人群是男性。有人认为,女性整体癌症少,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免疫系统更强。

说 实话,我 特别希望这个猜想是真的。 上帝关 一扇门 的时候,总得开一扇窗吧 。 但不管我怎么想,事实还得看统计。 大数据发现,自免疫疾病患者得癌症的风险整体和普通人群类似,甚至某些癌症类型风险会更高。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淋巴瘤和肺癌风险更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肾癌、肝癌更多,而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结直肠癌风险增加。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为什么一个人能同时免疫系统太活跃,又免疫系统不够强呢?

因为自免疫疾病和肿瘤很像硬币的两面,既有相反的地方,又有相似的地方。

第一,自免疫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不是简单的“更强”,而是和癌症一样,都属于“失衡”。

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正常细胞,并不代表会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更强。就像某些天天欺负老百姓的警察,并不一定抓坏人更厉害,对吧?事实上,如果总是天天盯着好人,对坏人更容易放松警惕。

无论是好坏不分的免疫系统(自免疫疾病),还是对坏蛋熟视无睹的免疫系统(癌症患者),都对控制肿瘤没有好处。

第二,自免疫疾病通常伴随着慢性炎症,而慢性炎症本身就是癌症风险因素。

慢性炎症增加癌症风险有很多机制,比如它会导致持续的细胞损伤,身体为了修复就得不断让细胞分裂,这就带来了更多基因突变可能。同时,慢性炎症产生的炎症因子可以促进细胞增殖、新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形成有利于癌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这些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第三,自免疫疾病患者一般都长期接受免疫抑制药物治疗,可能过度降低免疫功能。

免疫抑制药物目标是减少免疫细胞对正常组织的误伤,但这些药物都是系统性抑制,长期使用的话,就可能增加了癌症风险,尤其是皮肤癌、淋巴瘤等。所以,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癌症的筛查一定要做好。

第四,有些生活和环境因素,可能同时增加自免疫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比如,吸烟是最强致癌因素之一,同时也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多发性硬化症风险;EB病毒感染,和鼻咽癌/淋巴瘤有关,同时也能触发或加剧自免疫疾病;还有饮食,它对肠道微生物群有显著影响,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癌症及多种自免疫疾病都密切相关 。

总之,因为上面这些因素,自免疫疾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并没有更低,甚至在一些肿瘤类型中可能更高。具体的风险,根据患者疾病类型、治疗方法和个体差异都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自免疫疾病患者得了肿瘤,能用肿瘤免疫治疗吗?

是啊,如果患者本身免疫系统就很活跃,还敢为了抗肿瘤进一步激活它吗?

答案是:可以考虑。但这件事儿的副作用因人而异,需要做个性化的风险评估。

在一些肿瘤免疫药物,比如PD-1抑制剂的说明书中,确实写了自免疫患者要慎重使用。有数据显示PD-1抑制剂可以引发新的自免疫反应或加重现有的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所以,我不鼓励大家盲目自己买来用。

但并不是绝对不能用。事实上,肿瘤免疫治疗上市10年来,已经有自免疫患者使用过了,毕竟最大的优先级是活下来。用了以后,确实有人自免疫疾病出现恶化,但也有很多人没有太大影响,同时控制了肿瘤。

是否使用肿瘤免疫治疗,需要医生仔细评估自免疫疾病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当前状态。整体上看起来,尽管存在风险,某些自免疫疾病患者仍然能够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中受益,尤其是在严格监控和管理副作用的情况下。

治疗肿瘤也好,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好,临床上都需要通过调节剂量和药物类型等手段,重新帮助免疫系统平衡,最好是让它活跃到足以攻击癌症,但不显著攻击自身细胞。

我有时在想,或许所有疾病治疗的本质,都是让生命系统重新恢复平衡,包括免疫系统。

你觉得呢?

致敬生命!

*本文旨在科普癌症背后的科学,不是药物宣传资料,更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疾病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risk of site-specific cancer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in European and East Asian populations. Arthritis Res Ther. 2020;22:203.

2. A meta-analysis of the incidence of malignancy in adult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Arthritis Res Ther. 2008;10(2):R45.

3. Risk of lung cancer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n relation to autoantibody positivity and smoking. RMD Open. 2020;6(1):e001303.

4.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and Malignancy Risk: A Meta-Analysis. PLOS ONE. 2016;11:e0158356.

5. The risks of cancer development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rthritis Res Ther. 2022;24:128.

6. Risk of malignancy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J Cancer Res Clin Oncol. 2017;143:1749-1757.

7. Association betwee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cancer risk: evidence triangulation from genetic correlation,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d colocalization analyses across East Asian and European populations. BMC Med. 2024 Mar 25;22(1):137.

8. The role of p53 in autoimmune diseases. Front Immunol. 2017;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