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的热度还是比较高的,可以反映出当今社会发展繁荣昌盛,人们有了足够的精力、资本、资源去关心艺术、学习艺术,当今书法的整体面貌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学书者很多,各种书体都有很好的继承和发展,行业发展健康、迅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在繁华的表面背后,依旧存有污垢,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观念陈腐,这给书法发展带来了阻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民众非常关心书法,但是他们对书法的认识却仅仅停留在唐楷这一单一风格上,甚至有的人只欣赏馆阁体,他们对当今书坛丰富的面貌无法理解和欣赏,从而导致对当今书坛的错误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类群体还非常庞大,占据了书法评论的主体,他们对任何不同于唐楷、馆阁体的书法风格和形式都极度排斥,认为是“丑书”,是在亵渎书法艺术,对书法作品和书法家大肆批评、谩骂,甚至造谣惑众,进行人身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百姓当家做主,有了充分的权利,对待艺术有了独立的审美权和评论权,然而当这些权利回到民间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正确使用它,而是放弃了独立的审美权,附和封建王朝统治下的审美观,对当代书坛随意批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人眼中,书法并不仅仅是文化艺术,而是祖宗留下的一件古董,是不可再生的,更不可以被发展创新,在他们看来,任何写的和他们认知里老祖宗不一样的书法都是不可接受的,都是在破坏这件古董。而在他们的认知里,老祖宗只会写唐楷或者是馆阁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古董即便被保护的再好,最终的命运也只能是毁灭。如果将书法当成了一件古董,拒绝对它进行创新,那么书法也就只能走进单一发展的死胡同,走向毁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听到这样的言论:“古人已经将书法写尽了,没有给后人留下创新的空间,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很好的继承已经算不错了,根本不可能有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言外之意很明确,书法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今人既无能力全部继承,更不应该去创新。今人不及古人,艺术拒绝创新,这种理论完全有悖社会和艺术发展规律,然而这番言论居然出自一位当代著名书法家之口,可见当今中国书坛理念守旧有多么严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没有能力完全继承,又不去创新,那么书法就只能等着被一代代丢弃殆尽了吗?这是保护书法应有的态度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和书法都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并不专属于古人,今人有权利对它进行学习和创新,任何人都无权自诩为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想要捍卫传统文化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学习和发展它,而不是去阻碍别人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法从当今时代开始失去了实用性,走向了纯艺术的发展道路,在这种转折期带来的机遇下,当代书法家如果不去大胆创新,还被传统陈腐观念束缚,最终只能导致书法发展滞后,这将是这个时代所有代书法家的失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