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伍绍祖作为中国申奥代表团主席来到加拿大,为争夺七年后的奥运会举办资格,进行最终角逐。

眼看着我国的支持率一路领先,很快就进入了“决赛圈”,可惜在最后一轮投票的时候,我国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澳大利亚悉尼,失去了2000年奥运会举办权。

这次申奥是我国的第一次申请,也背负了所有国人以及全球华人的殷切期待。而最后时刻的失败,也让申奥代表团背负上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尤其是作为主席的伍绍祖,对于他统帅不力的指责声也逐渐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作为人生经历丰富的一个老兵,他对于这些外界的评价并不在乎。相反伍绍祖经过这次申奥意识到,我国无论从经济还是基础建设方面的准备,都和奥运举办国有着一定的差距,用他的话来说:“成功了固然是好事,但没成功也未必都是坏事。”

多年以后,伍绍祖的话似乎成为了现实。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并且因为壮观宏大的开幕式规模,使这次开幕式跻身奥运历史中的经典场景之一。

可以想象如果在2000年举办的话,或许因为我国各方面的条件所限,将无法创造出如此受欢迎的一次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作为我国首位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伍绍祖,却不是搞体育出身,还曾经因为聂荣臻元帅的一句话,让他“丢掉了大好前途”,成为了一个不得不从基层干起的“实习生”。

在体育部门发光发热

1988年底,伍绍祖收到了部队首长的电话。对方是组织部的领导刘泽鹏,开门见山的一句话当时就让伍绍祖一惊:“组织上决定调你去体育部门,你尽快准备一下吧。”

自己从来没有从事过相关的行业,为什么组织上会突然作出这样的决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伍绍祖心中疑惑,但作为军人理应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无论组织上出于什么考虑,自己都会无条件去做。于是伍绍祖来到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前身——国家体委,任新的体委主任。

新到一个自己没有任何经验的部门任职,如果放在其他人那里可能会有心理负担,不过伍绍祖却心怀军人的豁达,他只想着“尽量去做,做不好大不了不让我做了呗。”

或许是这样的轻松心态,才让他能够背负“门外汉”的压力,开始了其在体育事业上长达十数年的耕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也正是因为“圈外人”的身份,反而让他可以跳出专业的视角,以一种更加客观和效率的方式,来规划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这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局,是他到任之初万万没想到的。

当时的中国体育无疑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在1988年结束的汉城奥运会上,我国体育代表团仅仅获得5枚金牌,在许多自己的优势项目上也没有获得好成绩。

这样的结果自然无法让国内民众满意,社会上的反响也比较激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着两年以后亚运会就要在我国举行,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时期还是成绩的提高都急需一次重大改革。

伍绍祖的调任适逢其会,组织上看重的正是他军人出身的经历,这样就可以保证运动员们树立严格的纪律和能打胜仗的精神。

毫无疑问从奥运会的比赛过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失败并不全是技不如人,在关键时刻的拼搏需要的正是铁的意志,有时候竞技赛场正如战场般残酷。

秉承了这个理念的伍绍祖,首先在体育领域的各类项目中,开始推行严格管理,并把选材范围扩大到全军乃至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为了取得好成绩集中我国所有的优秀运动员才是正确的选择。很快一支“敢打敢拼”的运动员队伍逐渐成型,对于两年后的亚运会健儿们也在拼命的训练。

解决了运动员的纪律和意志问题后,另一个实际问题又摆在了他的面前,简单来说就是办亚运会缺钱。具体缺多少呢?

根据往届亚运会举办的预算来计算的话,北京亚运会大概需要花费20亿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当时每年中央对于体育方面的拨款只有2亿左右,哪怕是为了举办亚运会把特拨金额提高到了8.5亿,对于这次盛会来说还是杯水车薪。

面对着十几亿的资金缺口,伍绍祖想尽了一切办法吸纳资金。比如他灵活的利用亚运会的知名度,将转播权出售,并在场馆醒目处设立广告位招租,在建造场馆的同时兴建亚运村并售卖相关房产等等。

众多的商业模式加上社会公益金的筹集,以及银行贷款的帮助,伍绍祖终于凑够了亚运会所需的款项,亚运会的基础建设也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这次亚运会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兴办大型盛事,所以每一位相关的工作人员都会难免紧张。

其中最令大家忧虑的是,与会的各国运动员,教练以及后勤保障人员的数量将有六千多人,加上各类裁判,嘉宾等人员的话人数会轻松破万。

上万人的衣食住行,比赛安排,人员安全,以及涉及到的对亚运会服务系统,宣传系统,精神文明系统和涉外系统等部分的考验都将是前所未有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旦其中的某一换出现了任何问题,很可能举办亚运会这件大好事,最后反而成了影响我国国际形象的坏事。这个问题被送到了伍绍祖面前,没想到他对于这件事早已有了安排。

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有伍绍祖的个人特色:他把原来研究导弹时期,用到的计划网络图应用到了亚运会筹办上。这对于所有工作人员来说,都是一种崭新的工作方式。

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半信半疑,但一旦开始按照图纸进行工作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事情的轻重缓急被安排的十分明确,工作也得以有条不紊的进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怪有人开玩笑的评价道:“用做导弹的方式开亚运会,也算是文理不分家。”

优秀的青年

这话没有夸张,伍绍祖原来还真的是参与了导弹设计和制造工作。不过在那之前,他还曾是我国建国后的第一批研究生。

他出生于革命世家,父亲伍云甫曾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处长。受到父亲的影响他的小学在延安当地就读,毕业后伍绍祖最大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