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2月26日,是北京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这天清晨,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手里握着半旧的袖珍收音机,正在听当天的新闻。突然,哀乐响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开国上将陶峙岳不幸逝世的消息。老人闻此噩耗,顿时泪如泉涌,他痛呼道:“陶司令员,你这就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峙岳

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用王震的话来说,他与陶峙岳“交往甚密,相知益深”,关于他和陶峙岳的友谊,得从39年前说起。

1949年9月25日,时任国民党新疆警备区总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的陶峙岳带领所部10万人在新疆宣布起义,新疆全省宣告和平解放。

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的王震得知陶峙岳起义的消息后,高兴地说:“新疆的起义,全省的和平解放,倾注了陶峙岳的大量心血。这是他戎马生涯中最光辉的一页,也是他一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和平解放

10月7日,陶峙岳来到了位于酒泉的第一兵团司令部,见到了彭德怀和王震,这是他与解放军高级将领的首次接触。王震高兴地对陶峙岳说:“我们都是湖南老乡哩!你是宁乡人,彭总是湘潭的,我是浏阳的!”

彭德怀也亲切地说:“陶将军,今后我们就在一起共事了,不要有什么顾虑,继续大胆工作,把部队带好。”

陶峙岳听后激动地说:“3位湖南老乡在一起,今日相见,感触良多,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我现在投向光明,投向革命,是我后半生惟一的抉择,我要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做一番有利于人民的事业。”

三位将军“酒泉会谈”之后,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率第一军、第五军(第十八师除外)进驻新疆。

12月3日,王震乘飞机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陶峙岳亲自来到机场迎接。王震一下飞机,就紧紧地和陶峙岳拥抱在了一起。这天陶峙岳非常高兴,提笔写下了一首《七绝·迎王震将军入疆》:

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到玉关。
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迓尽开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震

王震看到这首诗后,不停地称赞说:“好诗,好诗!陶将军乃军中儒将,名不虚传啊!”

陶峙岳说:“王司令员一到,我这颗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不瞒王将军,峙岳东奔西走,读了40年的书,一直希望能圆解甲归田的美梦。如今新疆已经和平解放,我打算把部队完好地移交给解放军后,就解甲归田、搞园行吟了!”

一听说陶峙岳想解甲归田,王震马上诚恳地说:“陶将军之义举,功盖天山,自不待言。可是解甲归田,绝对不行。故乡虽美,祖国更大,橘园有诗,毕竟太小。要经营,就经营大的,种新疆这块大田,如何?”

陶峙岳一时无语,王震接着说:“我已经给毛主席、周总理吹过牛了,我要叫新疆变成第二个南泥湾,这靠我王胡子一个人可不成,你是我的朋友,朋友有难,你是应该两肋插刀的,怎么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呢?”

陶峙岳见王震如此真诚,终于下定决心留下来建设新疆了。

12月9日,解放军正式进入迪化。军委决定将新疆的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王震向彭德怀建议说:“我以为,兵团司令员非陶峙岳将军莫属。”

彭德怀点头说:“是的,将来还得让陶将军兼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做到有职有权,说话算数。古人用将,也讲究用人不疑,对于将军及其部属,我们要予以充分的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彭德怀接着说:“我也有个建议,第22兵团的政治委员之职,非你王震同志莫属!”

王震笑着说:“请彭总放心。论年龄,陶将军是我的兄长,论经验,陶将军是威名远扬,现在走到了一条道上,还能不精诚团结!”

12月17日,新的新疆军区正式成立,彭德怀兼任司令员,陶峙岳和王震担任副司令员,起义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由陶峙岳任司令员,王震任政治委员。

但没过多久,有人指责陶峙岳在起义前放走了手下3名坚持要和解放军作战的反动师长,他们认为陶峙岳这是放走了反革命分子,对此陶峙岳感到十分不平。

原来在陶峙岳起义前,他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的注意和仇视,他手下的3个师长叶成、马呈祥、罗恕人准备在迪化发动暴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陶峙岳孤身一人来到他们那里,对他们晓以大义、示以利害,终于动摇了他们顽固抵抗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峙岳

最终这3名师长表示愿意交出部队,但希望能够另谋出路,陶峙岳当即表示同意,将他们3人及追随的20余人从南疆送出境,排除了起义的最后障碍。

王震知道这件事后,马上对大家说:“这件事做得对,陶司令员不仅不应该受指责,而且应该受到表扬。”

然后王震讲了一段往事:1939年冬,蒋介石发动反共高潮,王震时任359旅旅长,奉命进驻绥德地区,但当时绥德地区的专员何绍南是个反共专家,王震对他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后来何绍南准备逃跑,王震便命令副旅长郭鹏把他捉住,但郭鹏却因为疏忽把他放跑了,王震非常生气,说要处分郭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鹏

但毛泽东知道以后却说:“你要处分郭鹏,我还要嘉奖他呢!如果抓住何绍南,那我们还得管饭,蒋介石来要人,我们也不能不送,能不讲统一战线吗?”

后来毛泽东也肯定了陶峙岳放人的行为,他说:“这不但没有错,而且应该给予表扬,这有利于全局。对不愿起义的人员,中国共产党历来不强求,可以来去自由,送他们出境是明智之举。”

这样下面的人再也没话说了,陶峙岳也深深地被毛泽东和王震的宽广胸襟所感动,委屈也烟消云散了。

1950年3月,新疆军区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要进行大规模的开垦边疆运动,22兵团的任务是一年垦荒20万亩。

有一天晚饭后,陶峙岳坐在地图前,认真地勾画着全疆官兵开赴的垦区。此时王震过来了,他见陶峙岳正在地图前圈圈点点,便说:“陶司令员,你该休息一会了。你瞧,外面的风呼呼地刮着,明天我们还要到部队去呢!”

陶峙岳对王震说:“王政委,在生产方面,你是专家,359旅在南泥湾创造的功绩,早就名扬全国。不过,现在我们面临的是比南泥湾更加艰苦、更加重大的生产任务,你说我们从哪里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峙岳(右一)和官兵一起劳动

王震看了一下地图,发现陶峙岳在北疆的玛纳斯地区已经圈了一个大的红色圈圈,而且在旁边还画了几条道路,他马上明白了陶峙岳的心思,于是说道:“天山南北都在起战火,我们根据部队划分的任务,用创建红色根据地的办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你说呢?”

陶峙岳连连点头。第二天,第22兵团的10万将士在陶峙岳和王震的带领下,奔赴玛纳斯地区,开荒地、办农场、建城市,开始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塞外军垦生活。

在这段日子里,陶峙岳和王震带头参加劳动,和官兵同吃同住,经过一年的耕耘,兵团共垦荒23万亩,大大超过了军区下达的20万亩的任务,而且当年就基本实现了蔬菜、肉食和粮食的自给,可谓是创造了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官兵进行生产

与此同时,王震和陶峙岳还积极支持和参与在玛纳斯河畔的石河子小镇建设新城的工作。石河子从原来只有200多人的弹丸之地,逐渐发展成为绿树成荫、道路整齐、工厂林立的新兴城市,被誉为“戈壁明珠”。

不久以后,新疆军区动员全军区官兵节衣缩食、筹措资金,发展工业。陶峙岳也积极响应,他决定将自己半生的积蓄——1000块大洋和几根金条捐献出来,供军区购置机器所用。

王震听说此事后,既高兴又担心,陶峙岳捐资固然可敬,但他开了捐献个人积蓄的头,会不会使原起义部队的官兵为难呢?王震于是找到陶峙岳,告诉了他自己的顾虑,动员他把这批大洋和金条收回去。

陶峙岳认为王震想得很周到,但是自己捐献积蓄,是真心实意为了建设新疆,说什么也不能再收回去。最终他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请王震为自己捐献积蓄一事保密。王震深受感动,答应了陶峙岳的请求。

对于陶峙岳的转变,王震非常感动。此时陶峙岳还不是共产党员,虽然他一贯对党组织的决定表示坚决地执行和拥护,但在领导和组织一些具体工作时,还是很不方便。于是在1950年年底的一天,王震专门找到了陶峙岳,和他谈入党的事。王震单刀直入地说:“陶司令员,你早该加入到中国共产党的行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震(左三)和陶峙岳(右三)

陶峙岳却推辞说:“我与共产党人一起共事,感到很踏实,能学到许多我以前所不能学到的东西。我虽深深地感谢党组织对我的帮助,对于加入中国共产党也非常向往,但以半里歧路,自惭形秽,不敢冒昧启齿啊!”

王震明白陶峙岳对自己要求严格,总认为自己还没有达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也就暂时不再勉强他了。

1952年8月,陶峙岳和王震一起去石河子考察。在路上,王震再次和陶峙岳谈起了入党的问题,他问陶峙岳:“陶司令员,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看法?想不想入党?”

陶峙岳真诚地说:“是所愿也,不敢请也。”

从石河子回来以后,陶峙岳想了很多,他觉得王震作为自己的同事和挚友,在思想上对自己的帮助很大,他决定抽空向王震进行一次思想汇报。

陶峙岳在进行思想汇报时,首先表明了自己对入党的无限渴望,但他考虑到自己前半生的经历,觉得自己暂时还没有达到一个党员的标准,所以暂时还不敢申请入党。

1955年,陶峙岳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但他并没有自满,反而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当时他仍然住在乌鲁木齐东门外的一栋平房,里面的设施也很简陋,王震对他说:“你是我们国家的上将了,不能再住这样的房子,还是盖一栋楼房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陶峙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