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74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俞济时、王耀武、张灵甫、余程万等人,要是提到蔡仁杰,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但抗战八年,此人几乎连年在前线作战,甚至比张灵甫在前线的时间都要多,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的1947年,蔡仁杰战死后,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拒绝跟随残兵退往对面,却不曾想,这给他们后来的生活招来了很麻烦。

那么蔡仁杰的后人如今何在?他在抗日战争时期打鬼子的表现到底如何?今天我们来说说74军中另外一条大鱼,蔡仁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胜利后,74军少将副军长蔡仁杰和妻儿在湖南常德合影

出身黄埔,8年一直在前线,蔡家族人回忆当年蔡仁杰在南京逃难的独特经历

蔡仁杰,湖南常德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5期,出生在如今的常德鼎城区斗姆湖镇。

他从小就在乡村私塾当中学习,在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后,当时年轻气盛的蔡仁杰就毅然的放弃了在乡村当教师的机会,南下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随后,他顺利的进入了黄埔5期,与我军的宋时轮将军以及国民党方面的戴笠成为了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仁杰和74军高级将领合影

黄埔军校毕业之后,蔡仁杰首先被分配到了国军王牌德械师第88师任工兵排长,随后很快晋升为营长。

因为当时88师的师长是俞济时,随后火速在淞沪组建了第74军,由于蔡仁杰作战勇猛,头脑聪慧,很快就被他挑选到了自己新组建的74军当中,并调到了王耀武的51师麾下任新兵营长。

而恰巧这时候51师新增了一个305团,这个团的团长就是张灵甫。

随后,蔡仁杰跟随74军先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四次长沙会战,鄂西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会战,雪峰山会战,国军正面战场的所有大型战役他一个不落,几乎打满了全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仁杰

根据当年蔡仁杰小时候的邻居,当地的一位老人蔡大均回忆,当时的蔡仁杰在南京保卫战当中,曾经历经过一次生死劫难。

当时他在305团率领一个营负责阻击日军的阵地,可是与大部队打散了,还和一个湖南的老乡被日本人给抓住。

因为当时的蔡仁杰家境贫寒,所以可能是缺少营养的原因看起来有些黑黑的,而且瘦的跟竹竿一样,日本人觉得他不像是当兵的,居然放过了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中华门前的日军第六师团

而他那位湖南的老乡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直接被日本人给拿过去当苦力,后来一直都没有等到他的下落。

当时的日本人完全不知道,他们放走的就是在淞沪战场和南京保卫战当中拼死抵抗的王牌74军的一位营长。

随后蔡仁杰在南京买了一副扁担和一对箩筐,并在里面放了一些从菜地里摘取的蔬菜,装扮成一位逃难卖菜的菜农,这才侥幸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成功的与大部队汇合。

蔡大均老人说起蔡仁杰当年跟他聊起此事的时候,对方还显得有一丝自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场中待满了八年,比张灵甫在前线时间还要长

蔡仁杰在加入了74军之后,一直都是张灵甫的副手,但是他却比张灵甫在前线的时间要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按道理说蔡仁杰不是他的下属吗。那为何他会比对方在前线打鬼子的时间要长?

这里面有两段经历:

1938年的9月发生在江西德安的万家岭大捷,张灵甫由于跟日本人在张古山上激战,腿被机枪扫断了,后面被王耀武报送到蒋介石那里,被亲自安排派飞机将张送到了港区的玛利亚医院治疗腿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香港玛利亚医院医治腿伤的张灵甫

而在这段休整期间,蔡仁杰却一直顶替张灵甫成为他的得力下手和代理团长继续与日军作战。

但后面张灵甫由于看到了报纸上面的一些抗战时期对军官的规定,不久后回到了74军。

在这段时间,蔡仁杰代指挥了74军51师153旅在第1次长沙会战中的几场遭遇战。

当时他的能力就被军长王耀武所看中,而且他的指挥战术还有各方面的表现,扎实的功底完全不输给张林甫,甚至在某方面要更为勇猛和灵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国军一向是看重资历的,由于他是黄埔五期,比他的长官要低一期,因此他也一直只能在张的手下当下属了。

不过蔡仁杰和张两人的关系很不错,在作战的时候也比较服从他的命令,所以两人的合作一直很默契。

时间很快来到了1945年的雪峰山会战,这个时候蔡仁杰已经接手张林甫担任第58师的师长了,而张灵甫则因为王耀武的一系列精明的安排,被故意调集到了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进修。

并把74军暂时交给了另外一个杂牌出身的施中诚来当军长,故意将当时最有可能接任军长职务的李天霞调到了100军当军长,以此来为张灵甫担任74军军长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4军第三任军长施中诚

不得不说王耀武的“良苦用心”,想着法子让李天霞一边去,为的就是让张灵甫能顺利接自己的班。

而在这一段时间,蔡仁杰也没有休息,率领58师在武冈保卫战和雪峰山会战中继续顽强和日军死磕,并大发神威给予日军68师团和116师团重创。

可以说,在整个8年抗战当中,74军打到哪里,蔡文杰就跟到哪里,他不像张林甫还有两次休息时间,而蔡仁杰每个战役都没有缺席,扎扎实实的打了8年。

指挥武冈保卫战,400人美械营打退日军半个师团1.2万人7天7夜猛攻,创造了抗战中的一个奇迹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华中战场上,74军几乎成为了主力,一直都是勇挑中国军队的主力重担,专门打硬仗,恶仗,在八年当中,该军阵亡人数超过9万,这足足可以组建两个74军了。

74军每次都是作为救火队长和攻坚力量,专门打硬仗恶仗,而这其中蔡仁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立下了很多战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1945年的武冈保卫战当中,当时他是58师的师长,而整个武冈城只有172团一个营大约400多人。

而他们要应对的,则是来自于日军第68师团一半的兵力,足足三个步兵联队超过了1.2万人,而且对方还坦克和重炮(日军编制:联队(4000人左右),下辖三个大队)。

为此,蔡仁杰开始部署74军58师172团1营设置了三道防线。

4月27日开始,日军68师团关根久太郎的58旅团开始兵分三路,对武冈发动了攻城战。

但他们的轻视这时候被打脸了,连攻三日都没什么进展,于是改用150人特战队自杀式人体炸药包炸开武冈西城墙十几个洞,守军1营与地方武装用掺杂糯米、桐油的三合泥沙袋堵洞补缺;

武冈城保卫战与芷江保卫战同步,国军防守,日军进攻阶段,时间4月9日至5月9日。

战争打响之前,74军当时的军长施中和军参谋长邱维达到武冈城视察,施军长指示参谋长邱维达根据武冈地形特点,按照三道守城不守陴军事布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冈保卫战示意图

参谋长邱维达带领军、师、团参谋人员20余人组成军事勘察队跑遍了武冈县全境,绘成军事地图,发放到各级军事指挥长官手里。

当时蔡仁杰在“泡洞”中坐镇指挥,是秘密军事地图上的标记,实际地名为法相岩,距离县城2公里,由58师172团3营某部负责警卫。

这里是战时秘密综合指挥部,配备一个通信排负责信息联络。

所谓综合指挥部,是指有多方面的指挥官员,在此联合办公,又分工独立行使指挥权。

一是58师师长蔡仁杰战时第一指挥部,第二指挥部设置在武冈县洞口乡镇,那是74军58师172团团长明灿的指挥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灿,时任172团团长

当时他们的情报失误,以为武冈不会面临日军超过一个大队的兵力,可结果,日军足足派遣了68师团三个联队(1.2万多人)朝着武冈而来。

第68师团大约2万兵力,师团长堤三树男中将,参谋长小合茂大佐。

下辖步兵第57旅团,旅团长黑濑平一少将,下辖独立步兵第61大队大队长南部博之大尉、独立步兵第62大队大队长饭伏义盛大尉、独立步兵第63、第64大队。

步兵第58旅团旅团长关根久太郎少将(也叫关根支队),下辖独立步兵第65大队大队长天野种寿大尉、独立步兵第115大队大队长小笠原七郎大尉、独立步兵第116大队长铃木妥成、第117大队大队长永里偃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堤三树男

其中65大队未参战,116大队长铃木妥成因作战不力被撤职,降级戴罪立功担任中队长,率领116中队攻打武冈城。

116大队主力由关根久太郎旅团长直接指挥。

217联队长木佐木清次所部隶属34师团,为了加强58旅团攻击武冈城力量,在芷江攻略战期间,临时隶属关根久太郎58旅团指挥。

58旅团约一万兵力,关根久太郎旅团长傲慢认为不足0.3平方公里的武冈小县城杀鸡焉用牛刀,半天攻下武冈城足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最后他们却遇到了蔡仁杰指挥的58师172团第一营在此,给予他们巨大的杀伤!

日军第117大队大队长永里偃彦对夺下武岗城充满信心,布置完攻城任务后,他对勤务兵说,收拾好东西,准备进城喝茶去。

在十几辆坦克的掩护下,日军独立步兵第117大队从东、西、南三面向武岗城发起进攻,第一次进攻很快被中国守军击退。

随后,172团第一营在三天内连续击退了日军的十几次进攻!

面对久攻不下的武岗城,关根久太郎将军拿出毒招,派150名日军“特攻队”队员,身绑百斤重炸药,头缠太阳徽号白毛巾,冒死冲到城下,拉响了导火索炸开城墙。

但很快就被第一营的士兵成功堵住了城墙,并再次击退他们,这让一向嚣张的日军极为抓狂。

在日军整整7天7夜的猛攻中,74军58师172团第一营为守卫武冈几乎全部战死。

其中的下辖的二连连长周北辰身先士卒,手持冲锋枪,与突入之敌实行白刃肉搏战,夜晚又带领两名战士突入敌阵,干掉了数名正在酣睡的日军,并生俘两名敌少尉军官。

不幸的是,周北辰最后身中两弹没有返回而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七日,周围的援军终于来到了赶走了68师团,此时的172团第一营已经没剩下几个人了,但阵地依旧在....

日军在周围的68师团被400多人阻击了7天7夜,他们都傻了完全不相信,中国军队的战力如此强悍。

而蔡仁杰指挥的这一场武冈战役打的很精彩,以一个营400多人的兵力,牢牢的抵挡了日军68师团七天七夜的狂攻保护了这座古城,没有让日军铁蹄踏入武冈半步。

战死后安葬在常德鼎城区

抗战胜利之后,74军被运送到南京担任御林军,蔡仁杰也升任少将副军长。

当时他在常德的家乡鼎城区是一位公认的抗战英雄,随后蔡家的家族正要修祠堂,而当时的常德县长和周围的乡绅们都接二连三的过来赠送匾和功德碑,让当时的蔡家在当地很有面子,这其中跟在南京任御林军副统帅的蔡仁杰是分不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在1947年,74师在山东的孟良国境内被华东野战军全歼,而蔡仁杰作为主要的主官,他和张灵甫以及其他的高级将领却没有突围。

他们知道大势已去,3万多人在孟良崮地区已经没有反败为胜的可能性,随后在山洞内战死。

妻儿拒绝去台湾,晚年结局

蔡仁杰战死后,他的遗体运送到了常德鼎城区的老家斗姆湖附近安葬,国民政府随后又给他的妻子发放一些所谓的“抚恤金”。

当时,蔡仁杰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却拒绝邀请前往对面,她们孤儿寡母的选择留在了家乡继续生活。

在蔡仁杰的妻子看来,那边人生地不熟,她还是愿意留在故土抚养两个儿子长大成人。

在那艰难的岁月中,作为一名失去丈夫的女人,还要独自抚养两个儿子可谓非常艰辛。

但是这位坚强的女人却一直都没有改嫁,成功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当时也是想给丈夫留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仁杰和妻儿

然而在随后的时间,蔡仁杰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却因为丈夫的身份而遭到了一些压力,毕竟蔡仁杰曾经是国军的高级将领,这样的身份在当时结局注定很不顺...

于是,蔡夫人和他的两个儿子遭到了周围的重重压力,周围的邻居和村民都以跟她家居住在一起感到不安。

在这种猜忌甚至逼迫的情况下,蔡仁杰的夫人和两个儿子遭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随后三人无奈相约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选择迈步进入附近的河水中,一起抱团而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不好结局..蔡仁杰将军在抵御日本人的卫国战争中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家人最后却早早逝去,颇有些令人扼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蔡家坪,一块荒草丛生的小土堆就是他的墓地,旁人言:常德基本没什么人知道蔡仁杰,可能只知道余程万

如今在常德的蔡家坪经过了行政区域的调整之后,这里已经被正式命名为鼎城区斗姆湖街道。

一位常德的老兵在绕过了一户人家之后,在一条荒芜的小路上穿行了十几米,来到了一块荒野丛生的平整地方。

他用颤抖的手指,指着前方的一块微微凸起的小土堆说:“这就是蔡仁杰的墓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0年,他的墓地曾经遭到了严重破坏。”老人在说完之后,就没有再多说什么了。

在沉默了很久之后,这位老人又继续说道:“可能很多常德人都不知道蔡仁杰这个名字...”

蔡家的人也想过给蔡将军打一块墓碑,但当时由于受到的重重压力这件事一直都没有允诺。

很多慕名而来的74军老兵的后代也都有过一些行动,他们打算给蔡仁杰修建新墓,但最后都没了下文。

随后,这位老人继续讲了一些他所知道的蔡仁杰:“蔡仁杰其实在74军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战将,可惜如今的常德基本没有什么人知道,大家只知道8000虎奔守常德的余程万,但当时余从成万率领57师在常德城内血战之时,其实蔡仁杰也带领了74军的58师一个团正在20公里外的漆家河拼命救援,而且他们还要防范慈利和桃源方向的日军,所以当时并没有打入城内与余程万汇合。”

至于蔡仁杰的妻子和两个儿子的墓在什么地方,老人沉默了很久并没有说什么。

他希望“有朝一日,蔡家的族人能够为将军重新立碑,并为他们建一座衣冠冢!

“但现在的年轻人啊,即便是一个家族或许也不太知道有这么一个人。”

老人很是触动,在蔡仁杰的墓地旁坐了许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