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底的杜聿明很嚣张。

在他指挥下,国民党军连连占领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公主岭等东北大中城市。杜聿明还把他的黄埔四期学弟、号称共军名将的林彪,赶过了松花江,东北的精华地区全部落入国军手中。

蒋介石到东北开会,亲自部署彻底消灭东北共军的作战任务,杜聿明打保票,现在共军已经被分割为北满、西满和南满三块,尤其是南满,已经与其他两块匪区彻底隔绝,有信心在几个月之内干掉南满共军。

蒋介石于是制定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策略,让杜聿明准备开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聿明派去南满侦察情况的人回来报告,说林彪派了个文官坐镇临江。

临江当时是南满根据地的核心县,杜聿明闻讯大喜:看来林彪这是被打蒙了,居然派文官来指挥打仗,这不是自取灭亡?天予不取,贻人笑柄。

杜聿明一声令下,十万国军向南满攻去。

一、陈云上任

杜聿明探到的情报属实吗?

属实,但说法不严谨。

所谓的“文官”,指的是陈云。陈云时任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国民党军进攻南满前夕,中央紧急命令成立南满分局,由陈云出任南满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委,南满的党政军一把手。

不严谨在什么地方呢?

陈云来此,并不是林彪委派的,林彪虽是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员,但陈云的地位也很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决定陈云的权力在中央而不在林彪。充其量,林彪只有建议权。

而且,文官之说也不严谨。那时战事紧急,文武之分并不严格,陈云兼任了党和军队的职务,严格来说,他也是军人。军人哪还分什么文官武官呢?

杜聿明简单地以文武之限区分中共高领导,其情报工作水平不高,于此可见一斑。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陈云地位如此之高,为何中央和林彪都要他屈尊来南满根据地坐镇呢?难道东北全局的重要性,反而不如只有区区四个县的南满根据地?

根源在于,南满根据地此时已经到了危急存亡的关头了。

当时我东北解放区面积严重缩小,尤其是南满。

南满根据地原本主要区域在辽宁吉林两省的南部,原本地域很广,但在1946年国军连连进逼之下,南满最后只剩下长白山腹地的临江、长白、抚松、靖宇4个县,其余地区全部沦陷。

临江是南满根据地的中心,当时南满分局、辽东军区领导机关及许多后勤机关和单位驻扎于此,主力第3、第4纵队驻在临江边缘的七道江、六道江。

敌人从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把所能集中的兵力10万人,杀向南满,就是企图占领以临江为中心的南满根据地,为进攻北满解除后顾之忧。

这是南满最艰难的时刻,长白山腹地四县地处高寒山区,严冬气温达零下三四十度,经济落后,群众穷困,总人口仅有23万余人。退到这里的部队、地方工作人员和生产单位的职工近10万人,要吃、穿、住,要保障武器弹药的供给,并在这里打仗,应付10万敌兵,其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此前前往大连和朝鲜洽商我军后勤事宜的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萧劲光,这时绕道回到哈尔滨,在东北局会议上反映了南满敌情和那里领导之间意见分歧的情况,建议派一位东北局领导同志前去主持工作。

东北局集体讨论,林彪提出意见,请陈云同志前往南满坐镇。

陈云慨然应允,当场表态,誓与南满共存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云自称不懂军事,这是他虚怀若谷的谦称,但观其以往经历,确实没有太多指挥作战的经历。

此议一出,不要说杜聿明觉得林彪这是胡乱决定,连我方都觉得是不是有些考虑失当?

在敌我双方共同的疑惑中,陈云到达了南满。

二、陈云拍板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注意到,萧劲光在会上说,南满领导人之间意见有分歧,什么分歧呢?

原来,在国民党军节节进逼的情况下,南满一些军政领导不愿作无谓的牺牲,提出撤离南满,到北满与林彪主力会合,再图后计。

萧劲光和萧华都不同意放弃南满,但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陈云到达南满根据地临江县后,争论还在继续。

12月11日至14日,由萧劲光和萧华同志主持,在临江县七道江村(现白山市八道江区市郊乡七道江村)召开了师以上领导干部会议,讨论军事问题。

萧劲光刚从哈尔滨回来,有东北局的指示背书,自感能平息争论。他作了报告,提出:“南满必须坚持,不能因任何情况动摇此方针”。

萧劲光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哗然,有的人当场说,这不是叫我们死?白白牺牲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主力是坚持南满还是撤离南满根据地这个根本问题上。主张到北满去的人认为,南满只剩下四县之狭小地区,无回旋余地,粮草、兵员补充又十分困难,国民党军的目的就是想把我军饿死、冻死在长白山上,因此应撤离南满,到松花江以北去,在适当时机再出击南满。

主张留在南满的人认为,南满战略地位重要,部队留在南满就能把国民党军拖住,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虽然困难多些,代价大些,但对整个东北战局有利。

会议开了两天,大家各抒己见,去留两种意见相持不下。

正在这时,出现了重大敌情。

杜聿明派出的两个师已在梅河口、柳河、通化、辑安(现集安)一线集结,准备大举向临江发动进攻,形势十分危急。

萧劲光决定,第3、第4纵队的师长们立刻回部队,做好战斗准备,政治委员们留下开会,带回决议。

这天下午,国民党军开始准备进攻,会议对去留问题还是统一不起来,具体的作战方针也无法确定。

萧劲光也不敢硬来,但是再这么拖下去,大家全完蛋。

萧劲光当晚给陈云拍电报,请陈到会“拍板”作决策。

那时,正是长白山区最冷的时节,大雪及膝,风头如刀,户外零下二三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云急得五内如焚,冒着长白山区的风雪严寒,从临江县城赶到七道江村会场已是深夜。

12点了,大家都没有睡,等待着他的到来。

陈云同萧劲光、萧华等人谈话,征求大家意见。

到次日凌晨3时。14日,陈云主持会议,首先发扬军事民主,全面听取了两种不同意见,有时插话提出问题,让各种意见得到充分表达。

到了晚上,他见两种意见仍然无法统一,便循循善诱地说:“东北国民党军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下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国民党军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关键。”

之后,陈云声色俱厉地说:“你们让我来拍板,拍板就是坚持南满。我们不走啦!一个人也不走,都留下来打。如果这个决定下错了,责任由我来负,不怨大家,希望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这就是革命家的大胸怀,大境界。

明知危险就在眼前,仍以大局为重。

大家见陈云这样坚定,谁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七道江会议之后,部队上下都统一了意见,就是拼光了也要打!要把杨靖宇将军他们的老抗联精神传承下来。

临江附近的靖宇县,那一年刚刚从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因为民族英雄杨靖宇牺牲于此地。

山河有忆,英雄再来矣!

军区机关精简人员,充实连队。陈云、萧劲光解散了自己的警卫班,只留两三名警卫员。

第3纵队和军区机关干部、战士发扬风格,拿自己的棉衣、棉鞋、被毯支援第4纵队。

军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到长白县抓后方根据地建设,他几次过江到惠山与朝鲜人民军、苏联红军洽谈,同他们建立了密切关系,使北满支援南满的物资、补充的兵力等,顺利地通过惠山进入南满根据地。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南满党政军民严阵以待,一场改变南满及东北国共力量对比的“四保临江”战役拉开帷幕。

三、四保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