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9月30日,北京,中南海丰泽园。

在吴冷西走进来的时候,毛主席正在书房里看字帖。看到吴冷西后,毛主席向他说了一件事,吴冷西听后陷入了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吴冷西正担任着《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管着中共中央的最权威的对外媒体。在吴冷西看来,毛主席那样说,一定有特别的深意。

那天,吴冷西正在认真地工作。突然,他接到一个通知,说是毛主席有事找他,要他立即赶到中南海。

吴冷西知道,毛主席对于舆论方面的宣传一直非常重视。因此,吴冷西觉得这次召见,毛主席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当面向他交代。于是,吴冷西立即放下手里的工作,赶到了中南海。

吴冷西来到中南海后,毛主席让他坐了下来,首先向他说了一些在外面考察的所见所闻,告诉他已经为新华社写了一篇自己巡视大江南北的新闻稿,说:“稿子正在打字,稍等一会儿就好。 ”

听了毛主席的话,吴冷西点了点头。

紧接,毛主席又对吴冷西说:“这次特别请张治中将军一起视察。张治中将军原是蒋介石的亲信,1949年国共和谈破裂后站到我们这边来的。张治中在沿途视察时除了关心工农业飞跃发展外,还特别关切台湾海峡的形势。他对我们迟迟不登陆金门很不理解,主张这次解放台湾,即使做不到,也无论如何要把金门、马祖拿回来。他说:这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毛主席又向吴冷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其实,我们也不是不想拿下金门、马祖,但这个问题不单是同蒋介石有关,特别是要考虑美国的态度,切不可以鲁莽从事。”

在毛主席说这些的时候,吴冷西听得十分认真,因为新华社对外公布的许多消息,都需要经过中央的批准,做到与中央的政策和方针路线一致。

这时,毛主席又说:“美国人也害怕跟我们打仗。我们宣布12海里领海后,美国军舰开始不承认,多次侵入我领海线,但不敢驶过他们承认的8海里领海线。后来经我多次警告,美舰也不敢入侵我12海里线了。”

在毛主席提到12海里的领海线的时候,吴冷西立即想起了前段时间刚刚公布的《中国领海声明》。这份声明,是在9月4日发布的。

9月5日,《人民日报》全文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在这份声明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在这份声明里还说:“台湾和澎湖地区现在仍然被美国武力侵占,这是侵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的非法行为。台湾和澎湖等地尚待收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有权采取一切适当的方法在适当的时候,收复这些地区,这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国干涉。”

对于这份声明,吴冷西看后非常激动。因为,中国将领海线定为12海里还是第一次。

当时,一些领导人还担心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将适用于12海里领海范围,很有可能会引起国际上的争端。尤其是美、英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很有可能会向中国发动战争。

他们的担心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在当时许多发达国家的领海线宽度为3海里,少数为6海里。这样的领海宽度,有利于帝国主义国家的舰船在海上航线,甚至可以对其他国家进行海上威慑。而这样被他国威慑对发达国家是不存在的。

早在1931年,国民政府就颁布了3海里领海线。然而,国民政府颁布的这个领海线,只不过是一句空话,不用说发达国家,就连一些中等国家都不在意。

那时候,帝国主义的军舰不仅能够随时出入中国的领海,甚至进入中国的长江等内部水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4月,在渡江战役的时候,英国的紫石英号就出现在长江的江面上,不顾警告强行溯江上驶。而蒋介石也把它当做了阻止解放军横渡长江的一个砝码,准备看解放军的笑话。

只不过,蒋介石没有看成这个笑话,而那隆隆的炮声却成为了解放军渡江的一个前奏。

也就是在这时候,在国共北平和谈中担任国民党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张治中将军,在《国内和平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了北平,并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加入了人民的阵营。

仅仅几个月后,国民党便失去了在大陆的最后一块立足之地,逃往台湾。随即,台湾海峡上弥漫着战争的阴云:一方面,蒋介石想利用金门和马祖为跳板反攻大陆;另一方面,解放军也准备随时按照中央的命令,跨过台湾海峡,解放台湾。

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中央决定暂缓解放台湾。加之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给解放台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台湾国民党当局却在美国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以金门、马祖等岛屿为基地,对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地区不断进行袭扰和破坏,妄图“反攻大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4年,解放军奉毛主席之命,对金门进行了两次炮击,表明了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的严正立场。

1958年,毛主席决定,对金门发起大规模的炮击。对于这次炮击金门的目的,毛主席在一份批示上说:“炮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

在这次炮击金门进行的同时,毛主席向有关专家了解了领海线宽度的国际情况及根据。

在提到领海宽度对国家的影响时,倪徵燠说:“发达国家凭借经济、军事实力,肆意侵犯其他国家海域,掠夺海洋资源,他们巴不得任何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越窄越好。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自己领海主权及国土安危,多主张把领海范围往远处扩大,这就形成了不一样的标准。”

得知世界上各国的领海宽度各不相同,从3海里到12海里都有,有专家主张用国民党颁布的3海里时,毛主席说:

“老先生们的意见很好,很可贵,使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多想一想。但是,研究来研究去,《海牙协议》不是圣旨,也不能按照美英等国的意志办,我们的领海线还是扩大一点有利。从各方面判断,仗一时半会儿打不起来,我们不愿打,帝国主义就那么想打?我看未必。一定要打,我们也不怕,在朝鲜已经较量过了,不过如此,要有这个准备。

最终,考虑到当时我国海岸火炮的有效射程在12海里以上,毛主席决定,采用12海里的领海宽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4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布中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

在中国将领海宽度定为12海里后,美国政府发言人说:“美国认为依照国际法海界线为3海里,遵守3海里界限的国家依照国际法没有义务承认一个更大区域的主张。”“美国从来不承认12海里领海的任何要求,我们历来对领海态度一直是3海里的范围。”

然而,美国在嘴上这样说,但却没有付诸行动。对此,毛主席在9月30日召见吴冷西的时候,对他说:

“美国空军虽然有时也飞到大陆内地侦查,但在台湾海峡,美国飞机开始时经常侵入我领空,后来也不敢越过海峡的中线。有一次,美舰为国民党运输船队护航,向金门运送弹药、给养。当这个联合舰队抵达金门港口时,我下令猛烈炮击,美舰马上掉头逃跑,国民党船队遭殃。可见美国也是纸老虎。但是,它又是真老虎。目前美国在台湾海峡集中了美国所有12只航空母舰中的6只,重巡洋舰3只,驱逐舰40只,航空队2个,实力相当强大,不可轻视,需要认真对待。因此我们现在的方针是打而不登,断而不死。”

而在和吴冷西谈到张治中提出的“解放台湾,即使做不到,也无论如何要把金门、马祖拿回来”的建议时,毛主席说:

“在华沙恢复的中美会谈,经过几个回合的互相侦查,大体上可以判断美国人要保台湾,但不一定保金门,而且有迹象显示,美国人企图以放弃金马换取我承认其霸占台湾。这需要研究对策。张治中将军的主张恐怕不宜采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了毛主席的话,吴冷西陷入了沉思,他觉得毛主席接下来一定会对《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有新的指示。

这是因为,在炮击金门的那段时间里,《人民日报》发表了不少有关解放台湾和惩罚侵略者的宣传。

果然,在谈话的最后,毛主席对吴冷西交代说:“《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现在要在宣传上来个暂停,待中央决策后再说。”

回去后,吴冷西便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对外宣传中,暂停了对解放台湾的相关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