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老板招聘了一个女员工,员工在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是农村人,小时候干农活,很能吃苦,干活不怕苦不怕累。

入职后,时间不长就离职了。

老板说,她理解的苦,和我们理解的不一样。

她吃得了身体的苦,吃不了事业打拼的苦,吃不了离乡背井的苦,吃不了业绩落后于团队的苦,吃不了学习的苦,吃不了被客户拒绝的苦。

可见,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人对吃苦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

对于孩子来说,比上一辈,是要吃更多的苦。这个苦来自于学习压力,来自于贫富差距的加大,来自于时代变化速度加快产生的与上一辈的鸿沟越来越深。

记得我们小时候,很多情况下能借助父辈的经验教训,但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愿意听你说教的。走入社会也是一样,以前下班后可以三三两两去消遣;现在 996,下班恨不得早点睡觉。

总的来说,现在比之前吃的苦,应该是更多了。

70-80后是吃的物质缺乏的苦,现在年轻人吃的是精神压力以及没有自由时间的苦。

70-80后放学回家还有各种活动的时间空间,哪怕帮家里干活也不用谨小慎微,不用担心别人给你打分给你压力。即使有父母监督,也是一对父母看着多个孩子,相对自由。

物质条件的苦,成年以后可以弥补一部分。精神压力和没有自由时间,是心理不健康的诱因。童年快乐生活的缺失,可能成年以后遇到挫折时,缺少心理韧性的储备。

现在年轻人的苦,在于依靠个人努力,很难实现在城市里面买房成家。但是你一看网上各种信息,好像有钱人比比皆是。这样一对比,就感觉自己很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