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31日至6月4日,2024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芝加哥盛大召开。

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今年的ASCO汇集了众多世界一流的肿瘤学专家。

近年来医学界拥抱AI新技术的态度已经日趋明确,会上同样出现了多家AI制药企业的身影。

我们从本届大会上超过5000份摘要内容中,选取整理了其中AI设计的药物分子、AI设计的抗原疫苗人工智能与机械学习模型

针对癌症这一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AI制药公司们取得了哪些最新进展?哪些AI药物分子又有新的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款AI设计的药物分子

嵌合降解剂AC0699

研发企业:冰洲石生物(Accutar Biotech)

临床阶段:1期

这是一种潜在的同类最佳药物,属于一种新型机制的嵌合降解剂,靶向乳腺癌,主要通过使 ERα 与 E3 连接酶非常接近来结合、泛素化和降解 ERα。

与传统的选择性 ER 降解剂(SERD)相比,拥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更完整的靶点阻断,目前1期试验初步数据良好,2 期研究将于2024年初开始招募。

成立于2015年的冰洲石生物算是家老牌AI药企,自主研发有端到端逆合成系统ChemiRise、对接平台Orbital与ADME特性预测平台Chemi-Net等数个模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C0699在1期试验中表现出的突破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初步证明了同类最佳潜力,期待未来在ESR1突变患者中的临床表现。

人源化Igg1单抗 AU-007

研发企业:Aulos Bioscience

临床阶段:1/2 期

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AI设计人源化单抗,旨在利用白细胞介素-2(IL-2) 根除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癌症患者的实体瘤。

不同于现有疗法,该药物通过将IL-2重定向到CD8 + T和自然杀伤细胞来扩大治疗窗口,这可以防止其他基于IL-2治疗引起的负反馈循环,并使免疫系统偏向于激活而不是抑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试验数据显示,该药物在多种实体瘤类型中具有持久的抗肿瘤活性,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提供更新的临床数据,并计划开展2期试验。

HPK1抑制剂 NDI-101150

研发企业:Nimbus Therapeutics

临床阶段:1/2 期

这是一种新型口服小分子造血祖细胞激酶1(HPK1)抑制剂,在1/2期实验中有16.7%的患者从单药治疗中获益,1名肾细胞癌(RCC)的患者实现了完全缓解。

虽然16.7%的临床获益率可能看起来不高,但Nimbus对此充满期待,并表示这些数据进一步表明HPK1是实体瘤的“差异化下一代免疫治疗靶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Nimbus Therapeutics成立于2009年,由计算化学先驱薛定谔参与创立,该药物是公司在临床上唯一的候选药物。

HER2抑制剂 IAM1363

研发企业:Iambic Therapeutics

临床阶段:1/1b 期

这是一种靶向HER2蛋白的选择性和脑渗透性小分子抑制剂,通过Imbic的人工智能驱动的平台发现,旨在与现有的 HER2 抑制剂相比扩大治疗指数,并避免因脱靶抑制 EGFR而产生的毒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临床前研究中,该药物对HER2的选择性是EGFR的1000倍以上,具有优秀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优先肿瘤富集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外显率。

在本次公布的I/Ib期试验中,该药物在 HER2 肿瘤模型(包括颅内肿瘤模型)中,与TKI和 HER2 ADC相比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款AI设计的抗原疫苗

明星AI药企Evaxion在本届大会上报告了基于肽的癌症疫苗EVX-01的2期研究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RV(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是人类基因组"暗物质"的组成部分,约占人类基因组的8%。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RV通常在癌症中过度表达,但在健康人群中却不然,这使得它们对免疫系统可见,因此成为癌症疫苗的有希望的目标。

该疫苗由企业自研AI平台设计,在与默沙东PD-1帕博利珠单抗联用于黑色素瘤治疗中治疗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数据中检测到 CD8+ 和 CD4+ T 细胞对相应疫苗肽的反应,并发现免疫原性肽的数量和 PIONEER 表位质量评分均可预测良好的 CR 和更长的 PFS。

在所有三个剂量水平的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观察到客观反应,所有最高剂量水平的患者均达到 C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 Elispot 和 ICS 分析的 EVX-01 特异性 PBMC 衍生的 T 细胞反应

这一成果背后依托的AI-Immunology™,是将企业原有的三个人工智能驱动的免疫学平台PIONEER™、EDEN™和RAVEN™整合的产物,经过模拟免疫系统的训练,可以经济、高效地设计和开发独特的免疫疗法。

目前2期研究提供的数据证实了1期研究成果,重申了AI平台精确选择治疗相关疫苗靶点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NC与大型医院的提效首选

除了自研的药物及疗法外,本届会议上AI CRO同样活跃,人工智能获得了越来越多跨国药企与医疗机构的认可。

例如Onc.Ai就与辉瑞合作,利用真实世界数据集(RWD)开发并验证了一种深度学习的影像学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工具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例如帮助指导是否不需要同时化疗,实现了三倍以上的提效。

此外,Predictive Oncology与美国匹兹堡大学Magee妇女医院的合作结果也于会上披露。

这家AI药物发现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多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实现了对卵巢癌患者短期和长期生存的卓越预测,其中性能最佳的多组学模型预测优于任何孤立的特征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I新模型 井喷式爆发

AI大模型开始井喷式出现,覆盖医学影像、医疗服务、药物研发及数据管理多个领域。

其中与英伟达合作的ConcertAI在本届会议上一口气宣布了三款新的AI产品。

分别是多模式数据管理、预测 AI 和生成式 AI 平台Cara AI、数字试验解决方案(DTS)TriaLinQ以及集成式 AI诊断工具TeraRecon Oncology Suite。

可以从中看到ConcertAI从真实世界数据SaaS独角兽,逐步转型为临床试验AI服务企业的野心。

专注于分子和免疫分析的BostonGene提交了多达七份摘要,包括就包括人工智能驱动的多组学平台和新的免疫系统分析平台。

该平台使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和RNAseq数据的机器学习集成,根据治疗反应对癌症患者进行分层。

旨在将患者肿瘤和TME的综合基因组分析与患者免疫系统的分析相结合,以最详细地了解迄今为止驱动其疾病的分子和免疫特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