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达拉非尼+曲美替尼再添一临床优秀案例!

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BRAF是一种罕见的驱动基因突变,约占NSCLC的2%-4%,其中以BRAF V600突变最为常见。BRAF突变多见于吸烟者,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腺癌[1]。目前针对BRAF突变型的晚期NSCLC,鉴于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欠佳,靶向药物在一线治疗方案中已经有不可逾越的地位。其中以双靶方案“达拉非尼+曲美替尼”为代表的BRAF+MEK双靶点抑制剂开创了靶向治疗“通路抑制”的先河。双靶方案在中国已获批上市近2年,但由于BRAF的突变率较低,有关双靶治疗的实际临床疗效报道仍较缺乏。

在本期的“少靶实战荟”中,小编将分享一个真实病例:一位50岁的女性患者,出现症状只有短短5天,一经检查就被诊断出患有预后极差的BRAF突变型晚期NSCLC。然而,经过一线迅速介入双靶治疗,该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稳定控制,安全性良好,生活几乎与常人无异。目前该患者的生存获益已超2年,仍持续获益中。该病例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边巍教授提供,同时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杨丹榕教授进行点评。

病例简介

一、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女,50岁

初诊时间:2021年10月22日

初诊主诉:活动后气短5天,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5天前开始出现活动后气短,平卧时加重,伴后背部胀痛,偶有咳嗽,1天前患者因气短症状加重,遂至我院就诊。

入院检查:

  • 2021年10月22日,血常规(异常指标):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血小板和嗜碱性细胞升高(血小板 395 X109/L ↑,嗜碱性细胞百分比 1.9 % ↑,嗜碱性细胞绝对值 0.13 X109/L ↑),D-二聚体和血沉正常。

  • 2021年10月22日,胸部CT:右侧大量胸腔积液伴右肺膨胀不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2021年10月22日胸部CT(基线)

  • 2021年10月22日,行右侧胸腔穿刺术送检脱落细胞

  • 2021年10月26日,行胸腔镜下右侧胸膜活检及胸膜腔引流。患者术后短暂低热,最高37.8℃,伴胸痛,予以物理降温、莫西沙星抗感染,塞来昔布止痛处理。

  • 2021年10月28日,全身PET-CT:右肺癌伴胸膜转移可能大

  • 2021年10月29日,3次右侧胸腔积液病理:查见恶性肿瘤细胞,倾向腺癌

  • 2021年11月2日,右侧胸膜活检病理:纤维组织内见低分化癌浸润,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可符合转移性或浸润性肺腺癌。免疫组化结果:BerEP4(+),CK5/6(少量间皮+),CK7(+),NapsinA(+),TTF-1(+),P40(-),CR(间皮+),Ki67(40%+)

  • 基因检测:BRAF V600E突变(丰度4.6%),PIK3CA E545K突变(丰度8.2%)

临床诊断:右肺恶性肿瘤(低分化腺癌,cT3N0M1c,IVB期,PS评分:1分)

二、治疗经过

2021年11月1日——至今,患者一线开始使用“达拉非尼(150mg bid)+曲美替尼(2mg qd)”双靶治疗。治疗期间,患者未出现发热、感染、腹泻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双靶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

  • 第一次疗效评估(2022年1月,治疗2个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2022年1月21日 胸部CT(双靶治疗2个月+后)

2022年1月21日,胸部CT:1. 右肺上叶前段淡薄小结节,较前片相仿 2. 右侧胸腔积液伴右肺膨胀不全,右肺中叶少许炎症可能,右侧积液较前减少。

2022年2月22日,头颅MRI及PET-CT:未见颅内及骨转移。

  • 第二次疗效评估(2022年6月,治疗8个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2022年6月胸部CT(双靶治疗8个月+后)

  • 第三次疗效评估(2022年9月,治疗11个月+后):

2022年9月21日 PET-CT: 右肺NSCLC治疗后,与2021-10-28比较:1. 原右肺下叶病灶未见明显显示,右侧胸膜增厚同前相仿,均未见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治疗后肿瘤活性受抑。2. 右肺上叶淡薄小结节,未见葡萄糖代谢增高,与图3的胸部CT比较相仿。双肺散在纤维索条、斑片灶。

  • 第四次疗效评估(2023年5月,治疗19个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2023年5月13日 胸部CT(双靶治疗19个月+后)

  • 第五次疗效评估(2023年10月,治疗24个月+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2023年10月24日胸部CT(双靶治疗24个月+后)

2023年10月24日(末次随访),胸部CT(图5):1. 右肺中叶不规则条片灶,右侧胸膜及斜裂胸膜局部结节样增厚,较前片(图4)相仿 2. 右肺上叶前段、下叶背段淡薄小结节 3. 纵隔稍饱满淋巴结

患者距开始双靶治疗至今已2年余,肿瘤大小相仿,疾病控制效果优异,疗效评估:部分缓解(PR)。

专家点评

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飞速发展,根据是否存在驱动基因突变来决定一线治疗方案已成为晚期NSCLC 治疗的重要决策。本案例中的这位患者,基因检测显示携BRAF V600E与PIK3CA E545K共突变。已有研究表明,BRAF V600突变是预测原发性NSCLC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更短的PFS和总生存期(OS)相关[2-3]。而PIK3CA 基因突变在肺癌中约占3%-4%,常与EGFR、BRAF、ALK、KRAS等基因突变同时发生,与不良预后紧密相关[4-6]。

对于携带BRAF突变的NSCLC患者,传统的化疗或免疫治疗的效果有限。由于这位患者病情已至晚期,且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因此,靶向治疗成为其最佳选择。然而,虽然BRAF抑制剂单药展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令人欣喜的是,BRAF抑制剂(达拉非尼)与MEK抑制剂(曲美替尼)的联合使用在BRF113928研究中,不管是初治还是经治的BRAF V600突变NSCLC患者,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客观缓解率(ORR)分别达到63.9%(95%CI :46.2%-79.2%)和68.4%(95%CI:54.8%-80.1%),5年OS率甚至高达22%和19%[7-8] 。该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双靶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良好,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另一项来自Flatiron数据库的大样本回顾性研究[9]也验证了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BRAF突变NSCLC患者的长生存获益。该研究共纳入63051例NSCLC患者,其中包括140例BRAF V600突变患者,结果显示,接受双靶治疗的患者OS达到29.3个月,相比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联合含铂双药化疗(OS为17.7个月)、ICI单药治疗(OS为10.9个月)或含铂双药化疗(OS为9.7个月)均有显著延长[9]。

目前,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已被多项国内外指南推荐为BRAF V600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2022年3月25日,这一方案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BRAF V600突变阳性的转移性NSCLC。这一批准为中国肺癌少见突变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大大提高了双靶药物的可及性,是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重要里程碑。随着双靶方案进入医保,患者的治疗费用也将大大降低。

这位患者一线使用了双靶方案,目前生存获益已超过2年,无任何不良反应,这一成果充分展示了双靶治疗在BRAF突变型晚期NSCLC治疗中的长期获益和安全性优势。随着精准医疗的进步,更多患者有望通过基因检测获得个性化治疗方案,期待未来双靶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应用,扩充适应症,为更多BRAF突变患者带来更多希望。

点评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丹榕 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呼吸科 副主任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专科分会肺功能学组委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病例提供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边 巍 教授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和肺结构学组委员

专注于慢性气道疾病、呼吸道肿瘤等呼吸系统疾病

发表相关论文近 10 篇,其中 SCI 收录 5 篇

精彩资讯等你来

参考文献:

[1] DING X, ZHANG Z L, JIANG T, et al.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nd BRAF mutation[J]. Cancer Med, 2017, 6(3): 555-562.

[2] Scheffler, Matthias et al. “PIK3CA mutation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genetic heterogeneity, prognostic impact and incidence of prior malignancies.” Oncotarget vol. 6,2 (2015): 1315-26.

[3] Zhang, Lina et al. “PIK3CA gene mutation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OncoTargets and therapy vol. 6 497-502. 7 May. 2013.

[4] 何燕,麻文菁,李进辉,等.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IK3C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1,35( 6) : 576-579.

[5] Marchetti A et al. J Clin Oncol 2011;29:3574–3579.

[6] Cardarella S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3;19:4532–4540.

[7] Planchard D,Kim T M,Mazieres J,et al. Dabrafenib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E) -positive advanced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a single-arm,multicentre,openlabel,phase 2 trial[J]. Lancet Oncol,2016,17(5) : 642- 650

[8] David Planchard, MD, Phase 2 Study of Dabrafenib Plus Trametinib in Patients With BRAF V600E-Mutant Metastatic NSCLC:Updated 5-Year Survival Rates and Genomic Analysis. J Thorac Oncol. 2022 Jan;17(1):103-115

[9] Melosky B, Knoll S, Souef I, et al. 1260P Clinical outcomes of patients with BRAFv⁶⁰⁰-mutated metastatic NSCLC (mNSCLC) receiving first-line (1L) dabrafenib-trametinib vs other standard of care in real-world practice. Ann Oncol, 2021, 32(Suppl 5): S988.

MCC码:TML0024939-60801;

素材生效日:2024.06.05;素材失效日:2025.06.05

*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