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KRAS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最为常见的驱动基因突变之一。KRAS曾一度被认为是一个“难以成药”的靶点,但随着KRAS抑制剂sotorasib和adagrasib在2021年和2022年相继获得美国FDA获批用于治疗携带KRASG12C突变的NSCLC患者,靶向特定KRAS基因突变的抗癌疗法成为备受关注的临床研究方向之一

格舒瑞昔(garsorasib)是由益方生物自主研发的KRASG12C突变抑制剂,此前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的1期研究结果显示,格舒瑞昔在KRASG12C突变NSCLC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近日,《柳叶刀-呼吸医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发表了格舒瑞昔的2期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既往接受过治疗的KRASG12C突变NSCLC患者,使用格舒瑞昔可达到较高的缓解率、较长的缓解时间且安全性可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来源: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该研究通讯作者为上海市胸科医院陆舜教授。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特邀陆舜教授深度解读该研究。

陆舜教授解读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目前KRASG12C突变的NSCLC的临床治疗现状如何?有哪些待解决的问题?

陆舜教授:在中国,约有5%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存在KRASG12C突变,携带此基因突变的患者一般疾病进展较快,预后不佳。过去,这类患者治疗方案通常参照无驱动基因的晚期NSCLC的治疗方案,一线治疗以含铂双药化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主,二线治疗主要为多西他赛单药化疗,但效果相对有限。因此,针对携带KRASG12C突变的NSCLC患者,迫切需要更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目前,中国尚未有KRASG12C抑制剂获批上市,期待早日有相关药物上市,使患者可获得更多治疗选择,改善他们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相较于此前公布的格舒瑞昔1/2期试验结果,本次试验结果有哪些值得重点关注?

陆舜教授:本次的试验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2期关键性注册单臂研究,入选标准主要为KRAS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既往接受过含铂双药化疗和抗PD-L1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或不耐受。这些患者充分代表了治疗过程中需求较高的二线及以上的患者人群,因为他们面临较大的治疗挑战和限制。本次试验的主要终点是由盲态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根据 RECIST v1.1评估的客观缓解率,保证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另外本次试验的样本量也增加至123例,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和代表性。

根据研究结果,整体患者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50%,而脑转移患者亚组的ORR高达61.1%。这表明格舒瑞昔在KRAS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的抗肿瘤活性。结合之前公布的79例患者的1期试验中ORR 40.5%等数据,进一步验证了格舒瑞昔在这一患者群体中的有效性,表明格舒瑞昔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稳健性,为晚期KRASG12C突变NSCL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相比于其他KRAS抑制剂,格舒瑞昔有何优势或特色?

陆舜教授:格舒瑞昔能够更有效地持续抑制KRASG12C靶点,相比于同类KRAS抑制剂,格舒瑞昔在疗效方面表现出更高的ORR。此外,这种优势在持续缓解期(DO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方面也体现出更为持久的长期获益趋势,为患者带来更长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益处。其次,格舒瑞昔的单次用药剂量较小,这对晚期肿瘤患者的吞咽顺应性更好,同时胃肠道副反应较低。此外,患者未出现心脏或间质性肺病等重要风险信号,进一步证实了其在安全性上的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格舒瑞昔的亚裔和中国人群数据更具有人群代表性。本研究补充了既往研究中亚裔人群数据不足的缺口,其疗效和安全性在亚裔人群中得到更全面的评估。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在KRASG12C突变的NSCLC的治疗方面,您团队后续还会继续关注哪些进展?

陆舜教授:在携带KRASG12C突变的NSCLC治疗领域,我们团队将持续关注两个关键方面的进展。首先是针对不同阶段的NSCLC患者的治疗探索,包括一线治疗、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旨在提高早期诊断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其次是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探索,鉴于格舒瑞昔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且在机制上也与多种不同靶点的药物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探索格舒瑞昔与其他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的潜力,以及联合免疫治疗的效果。这些研究的进展将为NSCLC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推动个体化治疗的发展,同时希望能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研究简介

这项2期、多中心、单臂、开放标签的研究纳入中国43家医院的123例NSCLC患者,这些患者均存在KRASG12C突变,既往接受过含铂类化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600 mg,每天两次的格舒瑞昔治疗,以盲态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的ORR作为主要研究终点。 截止到2023年11月17日,中位随访时间为7.9个月,中位持续治疗时间为6.2个月。67%(82/123)的患者终止治疗,终止原因主要是患者病情发生进展。

从病情控制结果来看,1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60例患者部分缓解、48例患者疾病稳定、7例患者疾病进展,7例无法评估。IRC确认的ORR为50%(61/123)。 次要疗效终点也均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具体来说:

  • 疾病控制率(DCR)为89%(109/123);

  • 研究人员观察到90%(105/117,6例患者基线后未接受任何肿瘤评估)患者肿瘤较基线有所缩小;

  • 在61例缓解患者的从启动治疗到实现缓解的中位时间(TTR)为1.4个月,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2.8个月,第12个月时DOR率预估为53%;

  •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6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PFS率分别预估为55%和35%;

  • 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成熟,但6个月和12个月时OS率预估为82%和57%。

安全性方面,95%(117/123)的患者报告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50%(61/123)为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以肝脏和胃肠道事件为主。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大多数不良事件均得到良好的控制。

文章表示,研究提供了目前“最大规模”接受KRASG12C抑制剂治疗的亚洲NSCLC患者数据,IRC评估的ORR为50%,达到了预先设定的ORR目标,且分别在90%和89%的患者中观察到肿瘤缩小和疾病控制率

此外,除已获美国FDA批准的sotorasib和adagrasib外,其他KRASG12C突变抑制剂也取得了快速进展。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球针对KRASG12C突变NSCLC正在申请上市的有3款药物(以全球首批计)。希望这些药物能够早日上市,造福更广泛的NSCLC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陆舜 教授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肿瘤科学术带头人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中国国家重点专项首席专家,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希斯科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DIA中国区顾问委员会主席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会长

★ASCO 亚洲委员会委员

★JSMO 国际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常务理事

国际肺癌研究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副主编,Lung Cancer 副主编,The Oncologist杂志编委。作为负责人主持中国科技部国家慢病重点专项,国际合作课题;中国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肺癌专项和面上项目;中国国家新药创新重大专项等;获得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 2021年获“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2024年获“DIA全球卓越奖”, 2024年获得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即可访问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官网阅读完整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

参考资料

[1] Li Z, Dang X, Huang D, et al. Garsorasib in patients with KRAS-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in China: 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single-arm, phase 2 trial. Lancet Respir Med. 2024 Jun 10:S2213-2600(24)00110-3. doi: 10.1016/S2213-2600(24)00110-3.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8870979.G12C

[2] Li Z, Song Z, Zhao Y, et al. D-1553 (Garsorasib), a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 of KRASG12C in Patients With NSCLC: Phase 1 Study Results. J Thorac Oncol. 2023 Jul;18(7):940-951. doi: 10.1016/j.jtho.2023.03.015. Epub 2023 Mar 21. PMID: 36948246.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