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宋人很会养生,在宋代有各式各样的饮子,所谓饮子其实就是药草茶,用一些药食同源之物熬制而成,不仅口感好,还能对身体起到调理作用。

那么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缩脾饮。

听名字就知道,它是针对性调脾胃的一个方子,调脾的方子太多太多了,为什么要讲这个方子呢?一是它口感比较好,药食同源,二是它非常符合当下的时令特点。

缩脾饮很适合夏天服用,既能清暑生津,又能益气健脾,脾被湿邪所困,运转不开,缩脾的意思就是把脾胃里的湿气化掉,减轻脾胃的负担,恢复脾胃功能,同时它还有一个特别的作用,能让虚胖的人瘦下来。

缩脾饮:砂仁12克、乌梅12克、草果12克、炙甘草12克、葛根6克、白扁豆6克。

首先说砂仁,很多人煮肉的时候会加一点砂仁,可以去腥解腻,所以砂仁不仅是中药,它还是一味香料,有芳香之气。最好的砂仁出自广东阳春,因此也叫春砂仁。我们日常调养也好,治病也好,如果能用春砂仁,效果会更好。

砂仁是缩脾饮里非常重要的一味药,它味辛性温,能化胃里的寒气,让胃暖暖的,砂仁还能行气,还能化湿,湿阻气滞,胸闷腹胀,经常会用到它。

草果也是一味香料,它芳香化湿,行气除胀,功效和砂仁类似,擅长治疗脾虚湿盛引起的胸闷腹胀、呕吐泄泻等,经常和砂仁一起用,草果加上砂仁,力量更加强大。

白扁豆专于健脾祛湿,李时珍称其为脾之谷,能够帮助脾胃运化湿气。

乌梅味酸,生津止渴,润燥开胃,是夏天里的常用之物,酸梅汤的主要成分就是乌梅,乌梅加上甘草,酸甘化阴,能更好地把津液化生出来,补充身体流失的津液。

再加上葛根,葛根也是生津止渴的,同时它还能升清气,帮助津液输布。

生津的意义还在于平衡,中医非常懂得平衡之道,因为芳香之物大多是温燥的,像砂仁、草果都具有温燥之性,所以这个方子里既有温中化湿的,又有养阴生津的,配在一起,使整体性质平和而不燥。

有的人胃口一般,吃的不多,却还是瘦不下来,小肚子很大,其实就是脾胃出了问题,湿气囤积在腹部,缩脾饮着眼点在一个缩字,缩有减少的意思,意为把湿气化掉,令脾胃功能得以恢复,这样虚胖的人就能瘦下来。

还有的人喝一点水,肚子就胀,吃点瓜果,肚子就痛,上吐下泻。

这些常见的脾胃问题,缩脾饮就能调理,水煮后每天代茶饮用,症状不明显的,每周可以喝2-3天,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