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这一生命之河,流淌于身体的每一寸角落,滋养着机体的每一细微之处。我常言:“补药千种,不敌气血充盈。”气血充沛,是身体健康的根本,其于人体的重要性,犹如水源之于大地,不可或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头部为例,若气血流通受阻,无法充分滋养,便会引发头晕目眩、耳内轰鸣。耳鸣,实质上是气血不足以濡养耳窍的结果,正所谓“不通则鸣”,揭示了耳鸣背后的气血运行不畅之理。

之前一位饱受耳鸣困扰的中年患者,多年求医无果,耳畔的持续嗡鸣令其不堪重负,伴以听力减退、头晕心烦。西医检查无明显异常,药物治疗亦收效甚微。转而求助于中医,王华月医生望其舌象,暗淡舌质配以薄黄舌苔,直指气血亏虚之象。

随即开具一方:黄芪、白芍、人参、蔓荆子、葛根、升麻、黄柏、炙甘草。此方旨在补益气血、升清降浊,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患者仅服七剂,耳鸣便大为减轻,心神安宁,睡眠质量改善。针对后续出现的轻微耳痒,方中略作调整,坚持调治三个月,终使耳鸣消散,听力显著回升,生活质量彻底改观。

谈及气血与脏腑的关系,脾被尊为后天之基,是气血生发的源泉。脾虚则气血不足,反映于双目,则可见干涩、昏花,视物不清。因此,强健脾胃,补益气血成为首要任务。黄芪与党参联袂,前者壮全身之气,后者补中益气,为补气之基石。

气足之后,需引导其上升,此乃葛根、升麻与蔓荆子之功。葛根升提中焦之气,补升并举;随之而来,降浊同样重要,白芍与黄柏担此重任,前者利水泄浊,后者清热燥湿,两者协同,实现清升浊降,气机顺畅。最后,炙甘草调和诸药,润泽机体,确保方剂和谐运作。

总之,脾胃健旺,则气血生化不息,九窍得养,诸多疾患,无论眼干、眼涩乃至白内障、飞蚊症,还是耳鸣、耳聋,皆有望从根本上得到缓解。此例患者的成功治疗,再次验证了中医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深刻智慧与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