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稳步前进。

在恢复上架一年后,滴滴重回正轨的努力已在财报上有所显现。

5月29日,滴滴在其官网发布2024年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实现总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14.9%。其中,中国出行实现收入445亿元,同比增长14.1%;国际业务实现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43.9%。

利润方面,虽然一季度净亏损11亿元,但这主要是因为投资收益亏损了17.7亿元,滴滴的实际营业利润为3.7亿元。整体来看,滴滴核心业务的调整后净利润为14亿元。

根据财报,一季度滴滴 核心平台交易量为 37.5亿单,同比增长30.3%,增速比去年同期近乎翻倍,单量比APP下架前净增7亿多。

国内仍是滴滴的核心主场,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总单量为29.5亿单,占比大约79%,国际市场单量为7.9亿单,占比为21%。经计算,滴滴国内和国际日均单量分别达到3250万单、870万单,达到了滴滴成立以来的最好水平。

这也意味着,滴滴正在不断靠近其原有的市场份额。

中金公司估算4月滴滴市场份额约73%。华尔街见闻获悉,滴滴此前制定了未来三年的增长目标,2024年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单量计划增长10%,滴滴一季度的单量增长已超预期。

成本费用方面,滴滴一季度的整体成本费用为487.01亿元,同比增加10%,增速比收入增速大约低5个百分点,在把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出售给小鹏汽车后,滴滴的研发费用同步减少15.2%。

展望未来,滴滴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得益于对主营业务持续深耕,2024年以来公司各项业务均取得了稳步增长,国内和国际市场单量规模双双突破历史季度峰值。“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业绩增长背后是国内出行市场的快速回暖和积极的市场前景。

旅游市场复苏以及人们出行意愿增强,带动网约车行业快速复苏。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为5.28亿人,同比增长9057万人,同比增长7.4%,在各类互联网应用中,网约车的用户规模与网民使用率增幅最大。

除出行业务,滴滴8年前布局的自动驾驶业务也开始进入产品化阶段。

4月7日,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宣布合资公司安滴科技,双方各持股50%。这是L4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为了打造Robotaxi量产车,在国内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据悉,新公司将在2025年推出首款商业化L4车型,并实现量产。

滴滴方面表示,首批车型全套适配滴滴自动驾驶无人化智能运营系统慧桔港,将分批有序投放万辆级,并以混合派单形式接入滴滴出行网络,为用户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

滴滴还着眼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补能环节。2月,滴滴及旗下小桔能源与宁德时代宣布成立换电合资公司。滴滴入局换电赛道,旨在从网约车场景切入,为新能源车辆提供高效的换电服务。

接下来,合资公司计划快速规模化铺设换电站、推广换电车型,提升公共补能市场运营效率。通过这一布局,滴滴在补能领域实现了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的覆盖。

在资本管理和公司治理方面,滴滴也在推进调整优化,未来不排除重启IPO。

滴滴此前披露了不超过1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截至2024年5月24日,公司已按计划回购了总计约3710万股ADS,约合1.524亿美元,显示出公司对自身价值的信心。

5月19日,滴滴发布内部全员信,柳青升任公司永久合伙人,不再任公司董事和总裁,公司未来不再设总裁岗位。未来,她将继续担任公司首席人才官,专注在公司人才、组织建设及社会责任等工作。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在看”,变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