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次说司马光放弃河湟,在当时就是个正确的选择,也有人不同意。

首先界定一下,河湟地区和河西走廊是两码事,中间隔着祁连山。

祁连山北面是河西走廊,战略价值很高,无论是通往西域和中亚的道路,还是压缩蒙古草原的游牧势力,都有用。

祁连山南面是河湟地区,也就是今天青海东北部一带,直到甘肃甘南一带,东边可以到今天的天水一带。

当然,也不是说河湟地区完全没有战略价值,还是有的。

河湟地区的战略价值在哪儿呢?就是当青藏高原上有势力能威胁到关中地区的安全的时候。

比如说唐朝的时候,吐蕃强大,河湟地区当然就有很高的战略价值。

唐朝强大的时候,能占领河湟地区,就和吐蕃在今天的青海南部一带拉锯。

等到唐朝势力衰退的时候,吐蕃占领河湟地区,唐朝只能退守河西走廊。

等到安史之乱发生之后,陇右节度使的军队回援关中,河西走廊就让给了吐蕃。

之后,唐朝就一直处在被吐蕃压制的状态,长安也被占领过三次。

那么宋朝面临的局势是什么呢?

到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宋朝在西北面临的局势是,西夏威胁更大,而且已经占据了河西走廊。

河湟地区是吐蕃残部的一些分散的部落在占据,对宋朝基本是不构成威胁。

宋朝如果想要增加点武德,在西北应该是以进攻河西走廊为主要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只要占领了河西走廊,就可以让西夏失去一半的领土,而且会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而且,如果占领了河西走廊,向北穿过沙漠,还可以进入蒙古草原,威胁辽国。

河湟地区当时的情况是分散的吐蕃残部,以及一部分在晚唐和五代时期逐渐和当地吐蕃人融合的汉人。

这种小的地方势力,对宋朝不构成什么威胁。

所以,从北宋当时的局面来看,西北的主要对手是西夏,即使要进攻,也要以蚕食西夏为目标。

但占领河湟地区完全做不到这一点,对西夏不构成特别大的威胁。

就像今天很多正能量都喜欢吹捧的窦宪,他所进攻的匈奴是早已衰落了的匈奴,对当时的东汉没啥威胁。

窦宪也是因为在朝廷受到政治压力,为了解套,才想着拓土开边,扬威异域。

最后窦宪也确实封狼居胥,看上去很成功,但说到汉朝和匈奴的战争,大家想到的还是卫青霍去病。

因为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这些人所面对的是全盛期的匈奴,而且是对汉朝有威胁的匈奴。

打个比方说,你家门口来了一条狗,你闭门不出,等到狗走了,你把你家养的猪打了几棍子。

这样做确实也可以出气,但意义已经不大了,因为你打的是已经对你没威胁的对象。

王安石在西北拓边,同样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改革不仅富国,而且确实强兵。

但从当时其他人的角度看,你放着西夏不去打,却去打毫无威胁的河湟地区的吐蕃残部,能证明什么?

而且,为了支持在河湟地区的战争,宋朝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尤其是财政支出。

不光是进攻,之后的占领同样需要从陕西、四川协调粮饷才能维持驻军,否则就弹压不住。

所以,从宋朝当时人的角度看,这是一个意义不大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史上这种事情很多,王朝进入稳定期以后,占领一个地方的成本过高,都会选择放弃。

后来明朝就逐渐放弃了很多地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越南。

明朝打越南不费劲,问题是每次打完之后的占领,代价很高,收益很小,所以最后干脆放弃了。

治国不是键政,不光是说说而已,身处其中的人需要考虑很多,都得权衡利弊,这是常态。

如果进攻一个地方,即使自己付出很大的代价,但是给对手能够造成重大损失,也是划算的。

如果自己付出很大的代价,和对手的损失差不多相当,也还是可以的,毕竟中原王朝一般都比对手血槽长。

但如果自己付出的代价很大,对主要对手却没造成多大损失和威胁,那就不大划算了。

所以,司马光上台之后,全面否定王安石变法,放弃河湟地区,在当时看是一个正常且正确的决定。

因为从当时的角度看,在经历了王安石变法的一通折腾之后,需要与民休息,减轻负担,恢复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