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史明君心

编辑 | 史明君心

<<·——前言——·>>

“就算不作弊,这个世界照样欺骗你。”

学生考试是为了什么?作弊又是为了什么?

2017年上映的《天才枪手》可能会告诉我们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8.2分,节奏飞快,它是以2014年真实案件改编的,让人没想到的是,校园题材的电影活生生演出了“悬疑片”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天才枪手》还通过“最后一分钟营救”叙事策略打破了青春片陈旧的类型叙事,下面我们就来重温一下考试场上的紧张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一分钟营救”——·>>

和大多数电影不一样的是,《天才枪手》不仅在最终的结尾处采取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策略,而且它将这一策略贯穿每个小事件,无论营救成功与否,其紧张程度一直在线,而且随着每个任务艰难程度变化,营救时间和结果也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整体电影节奏适当,是成功剪辑的范例。

在第一次数学考试作弊事件中,琳发现题目为习题册原题时,对辅导过的格蕾丝充满信心,但在格蕾丝表示自己忘记答案时她动了恻隐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橡皮上涂写标准答案趁监考不备,将橡皮塞人鞋子,踢鞋子传橡皮,从而传递标准答案。写答案、塞橡皮、传鞋子这一系列动作万无一失,作弊成功似乎毫无悬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随着监考老师走下台,转折突然发生,慌乱中,格蕾丝将鞋子的方向踢歪,琳不得不提前交卷,从而可以迈出大步触碰鞋子。

她走到监考老师面前,通过谈话进一步分散其注意力,给格蕾丝留出捡起橡皮抄答案的时间,作弊随着监考老师专注谈话而忽视格蕾丝的动作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最后一分钟营救”段落完成,观众在为作弊二人组感到紧张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影片的节奏,并期待下一个惊险任务的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琳和格蕾丝友情的深入,琳结识了格蕾丝的男友小巴和他需要补习的朋友,同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琳开始了协助作弊换取金钱的交易。

琳在练习钢琴过程中得到灵感,并发明了钢琴指法与ABCD选项的对应指法关系,作为“钢琴课”的内容传授给需要的同学。至此,前后桌作弊的两人行为已经发展成为班级规模的、难度增加的作弊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任务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作弊任务第一次受阻是由于影片男主角班克的出现:同样是聪明绝顶的学霸,他却对作弊行为深恶痛绝,不仅拒绝了小东的要求,还举报了他在考场上试图抄写琳答案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东学习能力极差,即使上过“钢琴课”,接受了作弊符号的训练,也无法在考场上看出琳手势的含义。

面对这样的同学,琳采取了“交换考卷”的大动作,本以为顺利躲过了监考老师的眼睛,完成了任务,结果班克的主动告状不仅使作弊行为被揭发,还使得琳失去了争取新加坡留学奖学金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本可以完成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任务在最后出现了转折。

作弊行为的范围扩大和难度增加,开始于小巴的父亲希望他和格蕾丝一起在STIC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从而顺利进入美国大学。原本拒绝再次帮助二人的琳在观察到全球统一考试时间与全球时区差异后,产生了辅助泰国考生群体作弊的大胆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此,小巴和格蕾丝由接受琳帮助的学生转变成了琳的犯罪团伙,协助其煽动更多的泰国学生参与跨国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跨国作弊任务正式开始于两人进入澳洲STIC考场,悉尼和曼谷两城的双线叙事,大任务的不断受阻与小任务的阶段性完成,构成影片的主体部分,也成了复合“最后一分钟营救”的重点展示。

遵循STIC的考试部分和时间安排,这部分各个环节紧紧相扣,但在叙事时间上延长或压缩,营造出类似谍战剧的节奏与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监考老师一声令下,考试开始了。第一部分,两人如约遵循各自的任务安排,提前完成答卷并记忆各自部分的答案,在“考试停止”指令下达后,飞奔到洗手间,开始向泰国发送答案。

此时考场时间与洗手间传答案的桥段被导演处理成了几乎等量的时间,体现两者任务难度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务的第一个小挫折来源于班克思想活动的复杂化:在金钱和报仇欲望的驱使下,他开始在手机中要求更多的、即刻的回报。

犯罪团伙内部的短暂风波在争分夺秒的传答案任务中无疑浪费了时间,增加了任务完成的难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班克的这一行为也为自己在第二阶段中传送答案时间不够,紧张焦虑导致操作失误,最终被抓埋下伏笔。

随着考试第二、三部分开始,导演在叙事时间处理上采用了缩短答题时间,增加洗手间等待和传答案时间的方式。考场上记忆答案这一相对难度较小的任务镜头时间缩短,洗手间的等待时间被拉长,对于两位主演和观众来说都是内心的煎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班克拼命发送答案,门口负责人拼命敲门示意里面的人尽快出来,他在紧张慌乱中摔坏了藏着手机的洗手间水槽盖,后试图掐碎手机、冲入马桶的行为也通通失败,最后在澳洲考场负责人破门而入时被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小任务的“最后一分钟营救”行为没有完成,大任务的参与者也只剩下琳一人孤身奋战。这使得任务的难度增长,也为更加艰难的营救行为埋下伏笔。

随着第四部分考试开始,孤身一人的琳的内心受到极大考验,她为失去同伴感到失落和紧张,需要依靠敲打自己的脸而使自己保持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需要双倍记忆无规则的答案,她在静心后回想起自己的钢琴指法,将ABCD变成钢琴指法以及对应的曲子。

写作开始,琳甚至没有时间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而是在迅速记忆下考题的关键词后,用铅笔截自己的喉咙,最终在考场上呕吐,获得了提前离开考场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开考场后的追逐,导演采取了悉尼一曼谷双线叙事。

悉尼的惊险逃离、客户穷追猛打与琳父亲对琳的找寻导致答案印刷厂的工作受阻,发生在相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给人造成一种时空被无限压缩的压抑感和主人公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越发渺小的即视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悉尼,琳承受着逃离悉尼考场负责人的追捕和及时发送答案的双重压力,她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步伐甚至外形来逃离追捕,也要不断发出答案。

此段历程中,小的任务阻挠障碍包括手机暂时无法发送信息,地铁站流浪演员的钢琴声影响了她的思路;大的阻碍在于曼谷方面,琳父亲的突然杀入拖延了时间与学生们的不断要求,给答案制作者小巴和格蕾丝造成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分一秒的时间赛跑,在最后阶段影片时间与故事发生的真实时间几乎一致。

观众悬着的心,随着琳直面澳洲考官,跟着他回去考场并在路上把手机丢掉而放下。然而,营救任务完成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没有,回到考场的琳看到了被抓的班克,并从考场工作人员那里得知,他用通过智能手机查词典的行为替自己掩盖了一切。同伴自我牺牲,使得自己没有被搜到赃物的自我洗清,似乎给这次作弊行为带来了“最后一分钟营救成功”的完美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琳回到泰国,电影开始又一层次的反转,琳选择自首并将自己的作弊行为全盘说出,“最后一分钟营救”在影片结束的最后一秒才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也是对琳和所有学生的心灵拯救。

<<·——结语——·>>

海明威曾说过:“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明威

就像“天才枪手”琳,她逃过了所有外在规则的制约,过不去的却是自己设置的坎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诚实,生活照旧欺骗你”,但事实上,不管生活怎样,你都能勇敢、诚实地面对自己。因为,你可以骗过任何人,只除却你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