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舒生

之前推送《从姜萍事件看时代造“神”》一文,一位网民这样留言:

你也是闲的没事干,这么特要是国家官方考试你质疑也不说别的,一个企业自娱自乐你他么质疑有意思吗?要不质疑一下正经考试代考造假产业链怎么样?这特么民间考试没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网民显然对我这种“抓小放大”的质疑非常不满。下面就来回应一下为什么质疑是必要的,而不是“闲的没事干”,存心找茬。

01

官方考试作弊行为

这个问题,相信许多网友都跟我一样相信是有的。代考现象在一些考证领域,我听过不少传闻。造假这一产业链,不少人也都心知肚明。有的证书只要钱到位,就能拿到。

尽管如此,但官方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你怎么去打假呢?

这些作弊行为,往往都是内幕操作,比较隐蔽。作弊的人,也绝不想让外人知道他在作弊。所以这位网民让我去质疑官方考试,不是不可以,但我拿什么质疑?我能掌握多少证据?说到底,官方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一旦出现作弊或者作弊的嫌疑非常大,就不仅是媒体要质疑,公安机关、司法机关更要介入彻查了。

为了杜绝作弊,我倒是觉得官方考试应该尽可能公开整个过程,或者至少应该便利考生查询自身考情。比如考场严格录像,明确监考负责人和改卷人,明确改卷标准,等等。

现在总结一下我为什么不去质疑官方考试作假行为,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作假的人太隐蔽,我等发现不了;二是官方考试中的作弊行为需要专业打假,需要绳之以法,这些都是我既没能力,也没精力去做的。

02

没有质疑的地方,就没有公共精神

虽然我没有质疑官方考试中的作弊行为,但为了考试的公正,我完全赞成对任何考试的质疑。只要发现了可疑的地方,就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质疑。

在任何公共事件或热点事件中,质疑都是必要的。质疑的目的不是否定对方,而是要求当事人进一步澄清自己。

社会热点之所以为社会热点,就是因为它引起了大众的关注,它或者令大众崇拜,或者令大众愤怒,或者能引起大众各种讨论。总之,不管怎样,它既然对大众中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就必须接受相应的质疑,因为人性在热爱美好的同时,更憎恶被欺骗,被利用。

而且没有质疑的地方,就没有公共精神;没有了公共精神,群体的是非观、正义感也就无从谈起。公共精神首先需要有公共事件聚焦,随后就需要经历一个讨论的过程,这个过程又必然包含质疑的过程。质疑—回应的过程,也即是审辩是非真假的过程。这是追求真相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经受住质疑的,能赢得更多的敬重;经受不住质疑的,就要接受弄虚作假的惩罚。这是公众事件的市场法则。

公众参与讨论公共事件或社会热点,只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态,就可以从中获得教益。通过讨论一个又一个社会热点,人们置身言论场,增长的见识可以逐渐超出狭隘的自我,与更大的共同体相联结,而公共精神正可以在这种氛围中孕育。

03

姜萍事件为何争议巨大?

前面说过,任何社会热点都有必要质疑,而姜萍事件,由于其特殊性,更需要质疑。

如果就像网友说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这个项目只是一个企业的自娱自乐,那它就不值得许多网友吹捧。这样,在这里取得的任何成绩也就没必要大惊小怪了。但问题是,阿里巴巴并不觉得这是自娱自乐,众多网友也不这样认为。而且相反,这个项目从成立那天起就极力证明它的高规格。既然如此,作为一家公司,公众就有理由质疑这个竞赛项目的动机、公平性及整个运行体系。如果是官方考试也许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因为官方的规则要面向全国,不是一个公司内部就能决定的。

再说姜萍及其两位辅导老师。这次最火的,无疑就是他们仨了。天才励志少女姜萍横空出世打动了多少网友啊,网上铺天盖地的宣传,你能想到的赞美,她都得到了。她的两位伯乐老师,以及所在的中职学校,都好评如潮。相关媒体也赚得巨大流量。

其实只要名副其实,媒体再怎么推崇都不过分,但万一这就是一场骗局呢?这骗局骗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全国几亿网民。这是不是很可怕?如果骗子没人揭穿,就会有更多的骗子出来招摇撞骗。所以事情到了这一步,没有质疑才是最可怕的。

各家出来质疑,这就需要姜萍及其团队进行回应。如果确实名副其实,确实光明磊落,他们会赢得更多的尊重,那些不怀好意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如果不实,自然就要接受大家批评和声讨。

这个事件因为是一家公司的行为,与官方考试作弊性质还不同,即使他们是包装出来的,也不好绳之以法,因此这事主要牵涉道德问题,因此质疑的主要职责就在媒体及社会各方身上了。

正所谓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姜萍及其两位辅导老师一下子被媒体推到时代顶流,自然必须接受公众严苛的考验。许多网友自然希望他们能经受住考验,以维持住我们内心那种对励志天才的朴素期许。但是即使他们经受住了任何质疑,我们也应该超越这种强加的“朴素期许”,不要给自己也不要给他们“强行加戏”。

日光底下无鲜事,凡事都有个前因后果,搞清楚这些就会明白,无论批评还是赞美,都要合宜,而不是看了几则报道就褒或贬都失去了理智。我想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公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