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电影院的日子要比往年更不好过。

内地国产片,撑不起票房。

国外进口片,又半死不活。

几个大档期的表现也不如预期,而马上就要到来的暑期档,更是前途迷茫。

内地市场冷,但北美市场同样也是惨状频出,接连几部投资过亿的电影都哑了火。

但万万没想到,它来了——

《头脑特工队2》

Inside Out 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皮克斯这几年的重头戏大作品,《头脑特工队》还远远没有被赋予救市的使命。

谁能想到北美电影市场今年能那么差。

《疯狂的麦克斯》亏得裤衩子都没了,《猩球崛起:新世界》《神奇友友》也全部低于预期。

整个5月北美市场的整体票房还不如25年前的水平。

一方面是因为疫情+罢工造成了好莱坞的空档期,另一方面大家对于大IP大制作的片子确实有了审疲劳了。

就不说北美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大片国内全部引进上映,票房是个顶个的差。

整个上半年唯一一部进口片冠军,目前还是《哥斯拉大战金刚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大家都在唱衰今年票房不行的时候,海外率先出现了救世主——《头脑特工队2》。

不仅首周票房比业内预期高了一倍不止,在欧洲上映之后也是接连打破进口片纪录。

有些地区直逼《复联4》的纪录。

上周,登陆内地市场,但遗憾的是依然没啥水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头脑特工队2》,就不能不提第一部。

当年第一部上映的时候,内地表现平平,因为皮克斯在国内一直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处境。

这么多年了,也就爆了唯一的一部《寻梦环游记》。

但口碑上,《头脑1》还是有着豆瓣8.8的高分,在整个皮克斯动画片里也是能排到前几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创意,一直是皮克斯动画的灵魂。

《头脑1》构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脑世界,而控制人行为举止的皆是大脑操作室的五个情绪。

快乐,愤怒,忧郁,害怕,厌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部主要围绕着小女孩莱利的生活展开,由于父母的工作变动,莱利要被带去到一个全新的新环境里。

极度抗拒的她,有了从来不曾有过的伤感和害怕。

表面上这是一个藏着心事的小孩子,但大脑里则是五个情绪相互之间的搭配和合作。

通过五个情绪的冒险,观众看到了一个小女孩的成长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惊为天人的想象力,和细腻的角色形象,外加皮克斯最擅长的走心设计,使得《头脑1》成了皮克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一晃近10年,第二部总算和观众见面了。

第二部依旧讲述莱利的生活,一转眼已经初中毕业的莱利即将走入高中校园。

她不再像小时候那么依赖父母,而是更加独立自主,行为举止也越来越情绪化,一点小事都可以在她的脑海里反复纠结。

这个时候就需要情绪之一的乐乐出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代表着莱利性格中最乐观豁达的部分,她也是莱利大脑操控室里的主力。

当其他情绪都失控时,往往就是乐乐站出来扭转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大家都以为莱利会和朋友们在高中继续练习她们喜爱的冰球时,两个最好的朋友却告诉莱利,她们要去到其他高中读书。

而此时就恰逢著名冰球队来学校选拔人才,于是面对选拔的压力和朋友即将离开的惆怅,莱利的青春期生活也拉开了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往日的五个情绪要面对各种从未遇到的新问题,然后四个新情绪也登场了。

焦虑、尴尬、羡慕和颓废。

焦虑的形象是一个橘红色的炸毛怪,她代表着莱利对于即将到来的高中生活的各种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虑一来就成了第一操控手,马上就和乐乐以及其他四个情绪在莱利到底该如何对应接下来的生活发生了分歧。

乐乐是莱利身上最纯真最善良的一部分,而乐乐也会极尽所能让莱利保持乐观。

比如每当莱利发生了不好的事情,乐乐就会赶紧这些记忆打包丢掉,其他情绪让莱利失控时,也是乐乐赶紧将局势拉回正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焦虑的出现,让乐乐被抛弃了。

傻头傻脑乐呵呵,再无法挽救青春期的迷茫,莱利生怕自己会被孤立,于是拼命示好新队友,即使自己不喜欢的饼干也要硬着头吃。

为了不被学姐们嘲笑,莱利抑制了真实的自己,无意中也伤害了曾经真心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虑改变了莱利原本的真善美的信念,让她开始变得自私,尖锐,嫉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老师要选拔新人,莱利为了能被老师选中开始整日失眠。

一个小小的比赛就能让她坐立难安,甚至她还想到了偷看老师的记事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喜怒无常,其实是操控室里新情绪和旧情绪之间的较量。

最终以焦虑为代表的新情绪将乐乐等旧情绪打包丢到了地下室关了起来。

为了夺回莱利的情绪控制权,乐乐等旧情绪开始了新一轮的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主线依然是大脑历险记,但实际上还是莱利的成长。

只不过第一部对准的是孩童时期,而第二部则是更为多样更为复杂的青春期。

各个情绪之间的对立,也是电影对青春期情绪化的全新解读。

焦虑虽然是反派设定,但她并不是坏情绪,她的出现让莱利更好地审视了自己。

尤其是面对朋友的离开,自己又身处一个竞争激烈的团体里,单靠乐乐这样的情绪是无法自洽的。

莱利需要焦虑,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有焦虑。

但问题是,不能只有焦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焦虑全盘操控莱利时,莱利整日失眠,比赛不能专心,被罚出场时几乎崩溃到不能呼吸。

好在乐乐等情绪的及时赶到,才让莱利恢复了过来。

但乐乐并不能解决莱利所面对的问题。

在焦虑到来之前,乐乐习惯性地用丢弃记忆去调节莱利的情绪,但这些记忆也都属于莱利的成长经历一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同第一部一样,在最后的结尾处进行了升华,但整体不如第一部“遗忘”部分那么催泪。

而是强调了各种情绪之间的独立和协作。

一个人不应该只有一种情绪,再高兴的脸庞也会流下伤感泪水。

无论是快乐,愤怒,忧郁,害怕,厌恶,还是随着长大逐渐出现的焦虑、尴尬、羡慕和颓废。

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是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

不要逃避,直面它,接纳它,调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