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帝国的不断扩大,实际上折射出大英帝国内部扩张的力量要比怀疑帝国的力量大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时期的“炮舰外交”证实了英国为争取海外贸易获取工商业利益时,在其他国家不愿开放市场的情况下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去打开市场的事实。希腊的唐·帕西菲科事件更显示出了大英帝国的傲慢。

因1847年希腊反犹太活动财产受损失,唐·帕西菲科向希腊提出过分赔偿的要求,遭到希腊政府拒绝,结果1850年1月英国派造战舰封锁希腊比雷埃大斯港,威胁对希腊进行封锁以获取赔偿。

实际上唐·帕西菲科是葡萄牙犹太人,仅仅是因为出生在直布罗陀(英国属地)因而得到英帝国的庇护。由于希腊还处于国际保护中,法俄向英国抗议,此事引起了国际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豪感和爱国主义

帕麦斯顿为此在议会中饱受批评但帕麦斯顿在回应质疑时却大肆鼓吹夸张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声称,如同古罗马入自豪的说我是一个罗马公民一样,无论身在国外何处,处于困境中的英国人应该确信,英国关注的目光和强有力的臂膀将保护她免受不公平待遇和委屈。

贯善于迎合公众舆论的帕麦斯顿在完成反击后更是被民众视为英国利益的真正代言人,声望更盛,这也折射出了大英帝国民众对帝国的自信,英国人此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自豪于自己的英国人身份,感觉到英国人与外国人的不同。

完成对印度的征服后,印度地位愈发显得重要。印度不仅给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赋税,还为英帝国提供了军队,其庞大的市场还给英国提供了无限商机,这些都逐渐使印度成为英帝国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印度在英国的重要地位使得保护印度的安全成为维护英国商业利益的重中之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54年时印度与英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经达到2030万英镑这个数额在英国与帝国各殖民地的贸易中高居榜首,”印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印度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英国人更看重印度,印度可被视作“几个经济体系的交汇点,作为通向人口更为稠密的远东的跳板”近东是陆路通往印度交通必经之地,英国不希望通往印度道路上出现一个威胁自己利益的强大的俄国,威胁印度安全。

而且1830年代起,随着蒸汽轮船和铁路的兴起,从中东地区通往印度的古老贸易路线重新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一些道路勘测公司开始活跃于叙利亚和两河流域准备建造铁路,“近东的战略地位因此更显重要,英国开始设法限制俄国近东的扩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通过对印度的完全控制来购买印度廉价的原材料,占领印度的市场,但是对美国的贸易却是另外一种情形。英国丧失了对美国的统治权,美国却依然能给英国带来经济繁荣。

美国独立战争后,英美之间的关系虽并不融洽,但英美之间的经济往来却异常频繁,1830年至1849年年间,英国出口美国的货值平均占英国出口总量的大约15.7%,这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份额。

而对于19世纪上半叶独立的拉丁美洲如阿根廷、巴西等国,英国更是视为自己工业产品的理想市场铁路和轮船也使得英国商品得以更廉价、更快速的运往世界各个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源于海洋霸权、工业领先优势,英国的影响力透过其全球贸易及投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远远超过其正式帝国的范围,从而形成一个所谓的“非正式帝国”或“不断蚕食的殖民主义帝国”。

海上霸权

“非正式帝国”依赖于英国的海上霸权,而英国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的确做到了这一点。衰落中的奥斯曼帝国则成为英国保护其正式帝国领地一一印度的一个重要外围环节。

同时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市场也吸引着英国工商业者的贪婪目光,希望将奥斯曼帝国变为英国海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1838年,英国与奥斯曼帝因签订新的商约,废除了奥斯曼帝国的商品专卖制度,为英国商品大举进入奥斯曼帝国打开了方便之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25年到1852年英国对奥斯曼帝国的出口几乎增长了8倍,进口也几乎翻了一番。“奥斯曼帝国成为英国“正式帝国”与“非正式帝”的一个交点。

如果说英国19世前的要对温原民较、以不列颠移民为主的地区构成,那么到19世纪中期国的构成方式已经改变,英帝国已经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新帝国,新帝国还包含了大量亚洲、非洲人口稠密的地区。

英国在统一印度后,日不落帝国已经颇具规模,1850年前后英帝国已经到了的一个关键时候,既要维护其庞大帝国的安全,又要维护其“非正式帝国所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由于瓜分非洲的狂潮还未来临(由于气候恶劣、疾病以及非洲本地人的抵抗所导致欧洲人向非洲内部的进军此时还未开始),英19世纪50到60年代的政更多是基于对维持现“进行”而非主动的扩张。

从英帝度来看,克战便是帝“进防守”的一个典型案例,即为保证某一地区的安全,预先采取进攻性措来消除周边不稳定因素,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最终的争端。曾有人认为大英帝国的建立不过是英国政府无心插柳所致,这种说法并不能自圆其说。

英国政府或许真的很难约束未经授权的政府,但它通常却愿意接受未经授权的现实。“这与俄国的扩张有几分相似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同历史上的诸多帝国一样在丛林社会里,缺乏安全感的帝国唯有不断征服周边才能达到维系自身安全的需要,而无论出于积极进攻或者被防守性质的进攻,实际上都在不断扩大自己的帝国,新的边界争端与一系列其他纠纷继续接踵而来,新的矛盾继续累积。

大英帝国如此,俄国亦如此。随着海洋筋主从海洋向大陆逐渐深入,陆地霸主急切寻找新的出海口,两个不同类型的帝国自身如果不衰落,持续不断扩张下去终究会碰撞一起,克里米亚战争将是两个傲慢的帝国间第一场正式较量。

战浦英国与賴国际关系的变化

维也纳会议上各大国为防止法国重新崛起费尽心机,由俄国、奥地利和普鲁七组成的神圣同盟最主要的目标便是针对法国。1815年底英国、国、普鲁士奥地利还特别签订了《四国同盟条约》来防止法国再次对欧洲构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欧洲协调体系是几个大国之间的游戏,只是通过大国之间的协调行动来处理国际事务,制定规则维护均势与和平,其余国家比18世纪同样的国际协作中享有的权利更小,二等三等国家甚至不被这个体系视为平等伙伴。

"即使是欧洲协调下起作用的几个国家之间也并不平等,法国最初由于战败并不能以大国姿态同等对话,1818年亚会议才得以加入其它四国的行列。欧洲协调取决于少数大国的态度,而英国对这个协调体系并不那么热衷,英国希望不用过多介入欧洲事务也能维持欧洲的均势,这也是近代以来英国一贯的外交传统。英国希望保持欧洲均势,即使在1815年,英心在欧洲大陆过于强大影响欧洲大陆的均势,担心神圣同盟之间相互勾结。"

不过,均势一词显然有多重含义,人们对于均势的理解并不尽相同,现实中政治家运用这个词表达的意义则更广泛,至于如何维持均势、判断均势则因人而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19世纪的政治家而言,势力均衡意味若国家或者一些国家组织之间的力量保持平衡或者成一定比例,势力均衡通常更多是一种理念,而非一种现实。

因为每个国家的相对实力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因此经常处于调整之中,英国则在调整中扮演若重要的角色实际上也只有少数几个强国可以这么参与构建均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各大国也总是希望“利用均势,或建立把自己的优势强加于人的均势”近代英国实行的是独特、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均势解释方法,即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防止欧陆出现一个独占的霸主,但英国却要保持海上的绝对霸主优势,绝不允许其他国家挑战自己的海上霸权。

西方学者安德鲁·罗思坦形象的把19世纪英国外交基础描述为“(用帕麦斯顿1831年对威廉四世的话说)保持英国作为欧仲裁者的地位而后是全世界的仲裁者,这一切取决于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参考文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