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春风沉醉,那里绿草如茵”李健的所唱的《贝加尔湖畔》温柔、恬静,让无数人向往起那远在东西伯利亚的深湖。

贝加尔湖这个名字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有不同的寓意,但大多是形容它美丽富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被誉为“西伯利亚明珠”的世界第一深湖,埋藏着20多万具冰冷的尸骨。

他们是谁?为何会沉入湖底?他们身上又有着怎样传奇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混乱的朝局,离难的百姓

要挖掘那20万具沉睡在贝加尔湖底的尸体的故事,还得从俄罗斯的历史说起。

那时候的俄罗斯还不是现在的俄罗斯,甚至连国家统治者都是来自北欧的留里克的后代。

留里克王朝通过不断地对外征战来增强本国的国家实力,在当时也是非常强盛的政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伊凡四世的去世,形势发生了变化。俄国发生了严重的内乱,争权夺利、互相残杀。

俄国没有一个强势的领导者出来主持大局,平复叛乱,给了欧洲其余国家趁火打劫的机会。

欧洲许多国家发挥自己的“强盗精神”,攻占了俄国的领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干抹净之后,这些无耻的欧洲人拍拍屁股就走人了,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俄国。

内忧外患之下,俄国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

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扶持一个新的领导者。他必须得强硬、有能力有手腕。

于是,罗曼诺夫闪亮登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负众人所望,统一了俄国,使国家秩序趋于稳定。后又励精图治、改革创新,带领俄国走向了辉煌。

在整个俄罗斯的历史中,罗曼诺夫王朝都是相当显赫且重要的存在。他终结了混乱的局面,让俄国进入了封建帝国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旧有的那套社会制度早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到了19世纪后期,那些被饱受压迫的农民和工人频繁发生暴动,严重影响了国家稳定,局势再一次陷入了动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历山大二世上位后,鉴于严重的社会危机,着手开始进行社会改革。

他敏锐的意识到,俄国的暴乱和落后实质上是政治体制落后于其余国家。

基于这个判断,他认为对俄国陈旧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显然,限制俄国发展的一大问题在于农奴制度。于是他下诏废除这项制度,解放农奴。

改革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推翻农奴制,虽然拯救了受迫害的农奴,却触动了俄国广大地主贵族的既得利益,所以改革过程中遭遇了他们的激烈反对。

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决心很坚定,不管遇到了多少阻力都要推行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世纪60至70年代,俄国还推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俄国的发展。

此次所采取的改革措施虽然依然有不小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朝的陨灭,两个主张的争夺

也是在这一时期,俄国一些地下革命组织正在暗中滋长、伺机而动。他们的手段非常暴力极端和无所顾忌,在各处积极开展恐怖主义活动。

这些组织的目标也很明晰,就是刺杀俄国的领导者和政要人员。他们多次密谋了刺杀亚历山大二世的活动,但均以失败告终。

直到1881年,还真被他们得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年的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在出行途中遭遇了炸弹袭击。

原本他正坐在安稳行驶的车中,但突如其来的炸弹炸伤了他的卫兵和车夫。

亚历山大二世在混乱中疏于防备,被杀手投掷的第二枚炸弹炸伤,双腿直接被炸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众人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将他送往了医院,但因为伤势太重,抢救无效逝世。

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大任还未完成,理想还未实现,就已身死,实在令人唏嘘。

而他的继任者并未能完成他的遗愿,继续改革,俄国的隐患不断累积发展。恐怖袭击、罢工、农民起义等事件频频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时间,俄国逐渐分化初两派:一个是以马尔丁诺夫为代表的孟什维克,一个是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

1905年4月,布尔什维克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三大确认了列宁的主张。

即组织无产阶级进行武装起义,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实行工农民主专政,彻底推翻沙皇专制。

可糟糕的是,祸不单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俄国内部本就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俄国遭到了猛烈的袭击和进攻,国家岌岌可危,命运再一次被扭转。

绝境之下,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俄国统治者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荣耀一时的罗曼诺夫王朝宣告陨灭。

当推翻了君主专制后,新的矛盾又冒了出来。

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与资产阶级组成的临时政府因理念不和成对峙之势。

矛盾激化之下,十月革命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武装力量向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起了总攻,成功推翻了他们,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十月革命过后,布尔什维克党顺利掌权,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军相斗,必有伤亡

布尔什维克当的主张很显然在当时更得民心。

然而落败的政治势力怎么可能甘心将权力拱手相让,于是保皇派、自由民主派等等派系组合联合起来,对付布尔什维克党。

他们组成了一支人数庞大的白军,对抗布尔什维克党的红军。

两军多次缠斗,最终白军还是没能胜过红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王败寇,没能占得半点便宜的白军只好一路向北逃亡。

当时,俄国已经进入了严冬时节。

俄罗斯的寒冬可不是闹着玩的,零下几十度的恶劣气候根本不适合人类生存。

西伯利亚的寒风吹过来就如同冷刀一下下割在身体上。

可他们还是得迎着寒风长途跋涉,一路上死伤无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军出发时,人员数量高达上百万。可当队伍走到伊尔库兹克的时候,已经死伤了80%的人,只剩下了20多万人。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贝加尔湖。

可望着眼前令人震撼的北境风光,他们生不起半点欣赏赞叹的心思,反而从心底涌出了深深的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贝加尔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十分宽阔。

可这广阔的湖横亘在他们面前,无疑是斩断了他们的退路。

虽然此时湖面早已经结起了厚厚的冰层,可以供人行走,但很多人心里却打起了退堂鼓。

连日跋涉的疲惫、身边人接二连三的死亡,和眼前不着边际的路,让他们泄了气。

他们到底还要走多久呢?跨过贝加尔湖就能安全了吗?跨过去了就能见到胜利的曙光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不知道。但他们没有第二个选择。

如果绕远路,花费的时间更多不说,身体也撑不住。

但踩冰渡过贝加尔湖,同样风险不小。

为难之下,他们还是决定铤而走险从结冰的湖面上走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可能是他们携带的500吨黄金给了他们殊死一搏的勇气。

俄国当时虽然因为长达几十年的动乱和战争而变得贫穷落后,可穷的是普通百姓,而不是出身尊贵的皇室人员和国家政要。

在出逃的这批人当中,就有遗留的皇室人员。他们带着罗曼诺夫王朝的家底,企图换个地方,重新生活。

白军还是低估了恶劣气候的威力,高估了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

从冰面渡湖哪有那么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零下六七十度的温度加上凛冽的寒风,让他们连迈出步子都变得困难。

脚底下的冰面更是像那吸力无穷的黑洞,牢牢地黏住了他们的脚,让他们无法动弹。

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再难也只能继续往前走,那是他们唯一存活的希望。

也许尽快通过冰面,就能活下去。

命运还是朝他们开了一个玩笑。

他们还是没能成功渡湖,而是相继被冻死在了贝加尔湖的湖面上。二十多万人,无一幸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知道那一年的贝加尔湖上是怎样一副惨烈的景象。那些活生生的人,死前又在想着什么。

等到来年,气候变暖、冰雪消融,他们的尸骨就被雪水淹没,慢慢沉入了湖底。带着他们的恐惧和欲望。

而贝加尔湖在翻涌之后,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仿佛一切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那些尸骨或许已经无人在意了,但那失踪的500吨黄金却还让无数人惦记着。

只是那么大的一笔财富,至今没有被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的贝加尔湖依然漂亮地如同仙境,令人心向往之。

而过去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故事都掩在了尘土中,消散在风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