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科学家们认为原子内部结构与太阳系非常相似,原子核就相当于太阳系中心的太阳,而电子就像地球那样围绕太阳旋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真如此的话,由于电子在运动过程中会向外辐射电磁波,也就是能量,如此一来,电子的运动轨道就会越来越靠近原子核,最后彻底坠落到原子核上面。

这样的话,原子根本不可能保持稳定,很快就会变成中子。但现实中的原子非常稳定,电子并不会自发地坠落到原子核上。为什么会这样?

科学家们深入探索后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结构并不一样,而且有很大不同。原子内部结构只能用量子力学去解释,而我们的太阳系属于宏观世界,需要用经典物理学解释。

那么,电子为何不会坠落到原子核上面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电子跃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微观世界,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是微观世界的固有属性,与人类的测量水平高低没有任何关系。通俗来讲,我们不能同时获取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信息,只能用概率描述,也就是说,我们只能描述微观粒子在某个位置的概率,用“波函数”去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就可以求解波函数。薛定谔方程看起来有些复杂,普通人很难理解方程的含义。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去详细了解。只需要知道薛定谔方程在微观世界的地位,就如同牛顿第二定律在经典物理的地位。

微观世界与我们所在的经典世界完全不同,牛顿定律和相对论等理论并不适用,只能用诡异的量子力学去诠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量子跃迁呢?通俗来讲,就是电子的能量变化,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需要吸收能量,而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需要释放能量。

能量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所以电子总会吸收能量,跃迁到高能级,也就是激发态。不过由于基态是最稳定的能级,所以电子总会倾向于跃迁到基态,同时释放能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个比方,假如山顶上的石头就是电子,这块石头在山顶上能量较高,所以石头始终有向下滚落的趋势,也就是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的趋势,总会倾向于滚落到山谷,也就是基态,因为山谷是最稳定的状态。所以,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让石头滚落到山谷。

而如果你想让山谷的石头跃迁到山顶,就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通常需要很大的能量才行。

不过,由于能量是离散的,不是连续的,所以电子想要发生跃迁,吸收或释放的能量必须是两个能级差的整数倍才可以,否则就不会发生跃迁。而且,电子只能在不同的轨道上来回跃迁,并不能在两个轨道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电子不会坠落到原子核上的主要原因。电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只能在不同的轨道上跃迁,表现出来就好像电子云那样,即便是只有一个电子,看起来也好像电子无处不在一样。

那么,电子跃迁的能量到底来自哪里呢?

刚才说了,宇宙中能量无处不在,各种电磁波几乎充满了整个太空,而电磁波其实就是能量,这些能量会影响到电子的轨道,让其发生跃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即便是没有外部能量,看起来空无一物的原子内部其实也充满了能量,这种能量就是真空零点能。

何为真空零点能?简单说就是真空的最低能量状态。我们都知道,所谓的真空,其实并不是空无一物,因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虚粒子对会通过赊借能量的方式衍生出来,然后瞬间湮灭归还能量,整个过程只要时间足够短,就可以发生,并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虚粒子对衍生并湮灭的过程虽然短暂,但确实可以“凭空”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真空零点能。这个过程也被称为“量子涨落”或者量子起伏。

这种真空零点能看起来就像是沸腾的海洋那样,非常热闹,甚至比我们所在的宏观世界还要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量子涨落带来的能量就可能对电子产生一定的扰动,从而让电子发生跃迁。通常情况下,电子跃迁到高能级后会很快释放能量,重新跃迁到基态。不过如果外部能量足够高,电子就会直接跃迁到非常高的能级,成为自由电子,彻底摆脱原子核的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我们不能用宏观世界的物理定律去描述电子的行为,需要用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才能诠释。严格来讲,电子并不是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而是表现得像电子云那样,在基态和激发态之间来回跃迁。所以电子并不会被原子核吸到上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外部力量足够大,确实可以把电子直接压到原子核上,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这也是中子星诞生的过程,中子星自身巨大的重力会直接把电子拉拽到原子核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