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句《从军行七首》中的诗词,将一个将军百战沙场的一腔孤勇描述得淋漓尽致,回归到现实,这样真实的写照也比比皆是。

1940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张自忠将军、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朱瑞司令、还有1953年在抗美援朝战役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员之一的蔡正国副军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说到蔡正国,他的一生实在坎坷,结尾更是令人唏嘘。他牺牲时儿子不满48天,妻子还在家中期盼见他一面,刚刚收到的家书还在诉说着思念,最后留下的绝笔是给孩儿刚刚起好的名字,就此却也成了烈士的祭奠......

然而,他牺牲后,妻子改嫁,儿子改姓,但却从无一人质疑他遗孀的决定,这是为何?

“分别”

每当夜深人静,董凤奎总能听见远处的房屋中传来呜咽的哭声,一阵一阵,断断续续,六年来从不间断。刚开始的时候,哭声还会大些,撕心裂肺的,但从没有邻居投诉她,因为她实在太可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丈夫在战场上牺牲,大儿子在车祸中夭折,如今就剩下她和小儿子相依为命。组织上也给她做过很多心理辅导,但未经他人苦,谁人又能真切地体会她的悲欢呢?

那一年,她的小儿子刚刚落地,她就给远在朝鲜战场的丈夫传去了一封喜讯:母子平安,盼君早归。

战场上的蔡正国看到电报,心里十分喜悦,立刻开始思索着给孩子取个什么名字,战事停歇的间隙,他写下:“蔡小东”,随后将它悄悄地放在了枕头底下,转身又投入了工作。

过了几天,蔡正国又给妻子张博匆匆回了一封电报,告知她千万爱护身体,做好月子,自己这边战事焦灼,恐怕仍需时日,其他的下次再说吧。可就是这句“下次再说吧”却在后来的日子里,折磨了张博无数个日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1953年4月12日下午六点,蔡正国还与营里的干部在办公室内做着报告,会议持续到了晚上十点,忽然办公室的上空传来飞机引擎的轰鸣声,还未等蔡正国发出指令,炸弹就已经将办公室炸成了一片废墟。

蔡正国的头部和胸部被碎片炸伤,倒在了废墟里,闻讯赶来的医护兵和其余士兵齐心协力将蔡正国抬到了战壕里进行紧急救治。

蔡正国迷迷糊糊地看到一群人,有的焦急地喊着“拿止血绷带”,有的紧张地为他剪开破烂的军装,一切事物在蔡正国的眼前闪着,他的眼角流下了最后一滴泪水,然后就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一九五三年四月十二日二十二时三十分,蔡正国同志壮烈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听到蔡正国牺牲的消息,彭老总不敢置信,挣扎着非要去看一看,从来都是铁骨铮铮的彭老总,也在这一刻嚎啕大哭起来,最后,还是彭老总强忍着悲痛亲自收敛了蔡正国的尸骨。

后来,消息传回了中央,毛主席差点眼前一黑倒了下去,还是身边的勤卫兵扶住了他。当蔡正国的尸骨送回时,张博也得知了这个噩耗。

还在月子里的张博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感觉呼吸急促,只感觉脑袋一阵轰鸣晕了过去。醒来后,她又继续哭,吵着闹着要去丈夫的坟前看一看,可真到了蔡正国的墓前,她却不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一寸一寸地轻抚着蔡正国的墓碑,最后还站得笔直地请人给她和蔡正国的墓碑照了张相,相片里她微笑着,就像与丈夫站在一起一般。

没人知道她此刻有多痛,除了董凤奎。失去蔡正国的张博,犹如没了一魄,整日呆呆地坐着,董凤奎注意到了她,但是他不能做什么。

他亲眼看着张博因为失去挚爱倒下去,又看着她为了挚爱撑起一个家,再到大儿子突遭车祸夭折,张博这一次倒下去就是两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她一度精神恍惚,生活不能自理,连小儿子蔡小东也只能请人照料。组织上见状也于心不忍,时常派人来疏导她的情绪。后来,张博逐渐恢复了,儿子也接到了身边,另外还有个人,也慢慢走进了他们的生活。

“重逢”

恢复身体后,张博努力站了起来,作为母亲,她必须要承担起照顾蔡小东的责任,作为蔡正国的遗孀,她也必须为蔡正国保护后最后一丝血脉。

可当她每每想起,蔡正国的那句“其他的下次再说吧”她就会忍不住泪流满面,不住地问着丈夫的亡灵:“你到底要跟我说些什么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于是,她没日没夜的哭泣声,传到了董凤奎的耳边。董凤奎是沈阳二分部的副政委,他十分敬佩蔡正国的为人,更加敬重他的遗孀。可是一对孤儿寡母要在这个时代自力更生,谈何容易呢?

于是,组织上决定为张博介绍对象,董凤奎也在这时走到了大家的面前。董凤奎表示,自己愿意照顾蔡正国的遗孀和孩子,一辈子不再要孩子,并承诺一定会对他们母子好,让他们回归正常的生活。

董凤奎字字句句铿将有力,组织上也对他放下心来,随后董凤奎和张博见面了。董凤奎没有说什么诺言,只是两人一同去见了孩子,孩子看到董凤奎与妈妈在一起,便用着小奶音问道:“你是我的爸爸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张博正想解释,只见董凤奎张着大大的手臂把蔡小东揽入了怀中,止不住地说“孩子,爸爸回来了!”蔡小东非常开心,紧紧地抱着董凤奎不放,看到这一幕,张博的话也咽了回去。

后来,为了蔡小东,张博最终还是答应了与董凤奎在一起,两人也在成婚前一同去拜祭了蔡正国。

蔡正国的尸骨被接回国后,便安葬在了烈士陵园里,墓碑上刻有358个字,字字都在诉说着蔡正国一生的功绩。张博在他的坟前,平静地说出了她要改嫁的消息,此刻的她,多么希望蔡正国能起身叫她别走,可是一切终究是不复返了。

董凤奎和张博,也在几天后简单地举行了婚礼,但婚礼上,董凤奎却看不出张博的一丝高兴。于是,为了改善张博的心情,也为了蔡小东的平静生活,董凤奎带着他们母子离开了沈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蔡小东这个名字也随着环境的变化改为了董耀东,董凤奎在给孩子改名前,曾斩钉截铁地对张博说:“他是烈士的孩子,就一辈子都是烈士的孩子,如今我给他改名是为了还他安稳的童年,等他长大了我一定给他改回去!”

张博同意了,她知道蔡正国不会介意,他是那么的通情达理,如今面对这个即将照顾自己一生的男人,张博更不忍心拒绝。

后来,他们一家三口在延吉安下了家,过上了平静快乐的生活。蔡小东也逐渐长大,董凤奎对他慈爱有加,也不失严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在那个鼓励生育的年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不多,尤其是像蔡小东这样连姐妹都没有的家庭更是少见,为此蔡小东在学堂里没少遭到排挤。

其实造成这个局面,还是董凤奎为了坚守自己的诺言,终生不要孩子,这才导致蔡小东成为了独苗。

不过蔡小东并不知晓这一切,他只将这些埋怨到母亲身上。上学的时候,他不希望母亲来接他,更不想要母亲当众展现出对他的关爱,因为他担心这一切会成为独子都是娇生惯养的注脚。

可是张博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孩子长得太快了,快到母亲赶不上他们的脚步,蔡小东展现出来的“反感”一度让张博无所适从,董凤奎也看在了眼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1

在蔡小东的眼里,父亲董凤奎是个板正的人,平时都会跟他随意开玩笑,但一遇到大事,董凤奎就会恢复“严父”的身份。

这一天,董凤奎把蔡小东喊到了面前,问他知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蔡小东一脸茫然。董凤奎接着说:“你的母亲十月怀胎生你,并不容易,是我不想她更加辛苦,这才只生了你一个。你可以怪我,但不能怪她,明白了吗?”

蔡小东这才明白父亲的用意,原来他“又是”为了维护妈妈,蔡小东笑了,笑着释怀了。看到父母恩爱,蔡小东也非常幸福,但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一溜烟地,就跑没了。

“传承”

蔡小东15岁时,爱上了当兵,或许是骨子里流着军人的血,他的浑身上下也热血沸腾,他知道母亲一直不同意自己当兵,所以他便去求父亲帮他解围。

董凤奎敬佩蔡正国,他想如果蔡正国还在世,也一定会支持自己的儿子报效国家,于是,董凤奎悄悄地将蔡小东送走了,只是他也早将蔡小东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送走蔡小东的那天,董凤奎一整天都没有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2

后来,张博知道了,她没有说话。这些年来,是董凤奎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她。她不会生火做饭,董凤奎便为她洗手做羹汤,她不会缝补,董凤奎只说这种小事他来就好。他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自己,也证明了自己深深地爱意。

如今孩子要走,他们哪里拦得住呢?张博都明白,只是后来事态的走向却因此不受控制了。

1971年,曾经与蔡正国并肩作战的邓岳副司令遇到了张博,18年前,他曾见到还在襁褓中的蔡小东,如今见到张博,不免寒暄起来。可是这一问才知道,蔡小东如今也当兵了,去了大连。刚巧邓副司令与妻子要去大连,就一边说着一边拖着张博去了大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3

6月14日晚上他们抵达了大连,邓副司令立马派人去军队接蔡小东,但他们去了军队,拿着花名册翻来翻去,始终没有找到蔡小东的名字,又只好疑惑地回来了。

邓副司令很生气,在战场上时他的火爆脾气就出了名,如今谁也不敢动,倒是张博赶紧打断说:“你们找的是蔡小东这个名字吗?”邓副司令说自然是,张博这才将一切娓娓道来,并说道,如今他叫董耀东。

听到这里,大家都沉默了,过了很久,邓副司令才说:“孩子现在知道吗?”

“不知道。”张博很难为情地回答,她何尝不想告诉孩子呢?可是事到如今,要如何开口她都难以抉择。

邓副司令顿了顿说:“孩子长大了,如今也是革命军人了,应该让他知道,也必须让他知道。”过了几天,寻找蔡小东的车辆再次驶入军区,这一次蔡小东终于被接回来了。

那是一个天气很好的下午,邓副司令与蔡正国生前的一群老部下坐在一起,等蔡小东进门,他们的面目都变得严肃庄重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4

旅大警备区第一副司令赵国泰也是其中一员,他曾经也与蔡正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他们之间的革命情谊永垂不朽,因此这些年来赵副司令也时常关心他。

这一次大家决定将蔡小东的身世告知于他,也将由赵副司令开口。“小东,今天找你来,我们是想要郑重地向你说明你的身世。你已经年满18周岁,是时候知道自己的身世了!”

蔡小东懵了,还没等他开口,赵副司令便继续说道:“你姓蔡,不姓董,你的父亲是革命烈士蔡正国!”

赵副司令讲完,在场的一位位首长一个个起身,将自己曾与蔡正国一起经历的往事一一述说:我们曾一起经历无数枪林弹雨、他曾给过我生的信念与帮助、他是我们最钦佩的军事指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5

蔡小东从他们的嘴里一点一点了解到了自己的父亲,这才明白为何军区首领总是对他更加关爱,为何许多首长对母亲是那样敬重。

张博回到家后,也将蔡小东知道自己身世的事情告诉了董凤奎,董凤奎只笑笑说:“知道了就好,他的名字是时候改回来了。”

后来,蔡小东去烈士陵园看望了蔡正国,父子两人“阔别”十八年后终于相见,董凤奎也十分感动。

之后的日子,他们一家三口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蔡小东依然喊董凤奎“爸爸”,董凤奎也依然喊他“蔡小东”。

日子转瞬即逝,本该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董凤奎却患上了骨癌。接下来,董凤奎的身体每况愈下,在最艰难的时候,他还在想着要为张博争取最大的利益,因为他害怕他死后,张博又会变成没人照顾的“小女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6

他用一生证明了陪伴是他最长情的告白,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蔡正国副军长的承诺。他终生没要孩子,为了张博母子离家三十多载从未归家,他死后,蔡小东带着“他”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山东,两对父子情到了这里也有了圆满的结束。

可我们却不能忘记,正是因为有这些先烈的牺牲,先烈家属的无私,我们才能有如今幸福的生活,我们务必要承接他们的遗志,才能不负他们的牺牲!

最后,引用一段毛主席语录作为结尾:“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