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福州地铁集团亮相数博会,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布设了200平方米的“智慧地铁”展区。展区以“绿色地铁,幸福穿梭”为主题,通过充满科技感的视觉冲击、沉浸式交互体验,构建了智能运维、智慧服务、制造产业链、双碳、数据治理等智能应用场景,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体验。

近年来,福州地铁集团在“数字中国”“数字福建”战略指引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目前,福州地铁建设智慧城轨、数字城轨有哪些应用和成果呢?记者就此专访了福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峡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智慧地铁”展区。福州地铁集团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展位福州市轨道线网信号大数据诊断系统。记者 陈暖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4号线列车是国内最智能的地铁列车之一。记者陈暖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地铁运营控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民刷脸进站乘坐地铁。 记者 陈暖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州地铁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国接受记者专访。福州

智慧服务:数字支付提高通行效率数字应用改善出行体验

问:福州地铁“五线并行”,今年五一假期单日客流创新高,达138.12万人次。福州地铁如何应用数字化手段提高通行效率?

答:近年来,随着地铁线路逐渐成网,福州地铁客流大幅增长,日均客流达85万人次,地铁出行已占福州公共交通出行的50%。

为了让乘客体验更快捷的公共交通,我们大力推广数字化支付方式。2017年10月,福州地铁首次尝试推出扫码乘车应用,让福州成为全国首批上线扫码乘车的城市。2020年8月,福州地铁全线网实现“无感支付,一脸通行”。2021年1月,福州地铁推进实现支付宝App、云闪付App扫码过闸业务上线。目前,在地铁使用二维码、人脸过闸等非现金乘车的人占比超80%,扫码出行已成为主流,大大提高了乘客乘坐地铁的方便度。

问:福州地铁还有哪些数字化应用改善乘客出行体验?

答:福州地铁已实现5G网络全覆盖,让乘客拥有丝滑的上网体验。福州2020年完成地铁1号线、2号线民用通信5G信号全覆盖改造施工,成为全国首个在运营地铁线网实现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5G信号全覆盖的城市。5号线是全省首条通车即实现民用通信5G信号全覆盖的线路。

此外,我们还在全线网设置冷暖车厢,让乘客拥有更舒适的温度体验。4号线还进一步升级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各车站可实时预测站内人体舒适指标,动态调节车站公共区的送风温湿度、送风量,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候车环境。

再如,我们4号线车站的CCTV系统具有大客流突变感知、剧烈活动、人脸识别等智能分析功能,可以实现公共区域监控全覆盖。在客流激增、乘客按压紧急求助按钮时,监控终端能立即告警弹出现场画面,供车站服务人员快速了解现场情况。4号线超宽PIS显示屏,可以显示列车到站提示、车厢拥挤度、列车温度、站台门状态等信息,为乘客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

种种数字化手段的应用,有效提升了福州地铁的运营服务水平。

智慧运维:聪明“大脑”实现自动化大数据平台提高检修效率

问:福州地铁4号线是全省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如何保障它既“聪明”又安全?

答:4号线作为福建省首条达到国际最高等级的全自动运营线路,集成了自动驾驶、精准控制行车速度、实时监控与故障诊断等前沿技术。列车及控制大厅都具备超强的信息收集及数据处理能力,凭借更聪明的“大脑”自动实现车辆的大部分控制及维护工作,每天自主操作唤醒、自检等流程,并顺畅完成自动清洗、行驶、开关门等所有人工可控的功能。

列车还配备“私人医生”,通过布置在全车的27000多个数据点位,借助无线传输通道实现车辆各子系统基础数据落地,可对列车牵引、制动、辅助系统、空调、车辆自检等信息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实现车辆状态实时监测、故障诊断、故障自动报警等功能,保障全自动驾驶列车的安全智能运行。

截至目前,4号线已开通9个多月,各项运行指标均处于全国全自动线路领先水平。

问:福州地铁实现智慧运维还有哪些亮点?

答:为了提升地铁系统的运营效率,确保乘客安全,降低维护成本,应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福州地铁正逐步构建地铁智慧运维的新模式,提升地铁系统的服务水平。

福州地铁对既有线路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展设备智能化改造,完成了蓄电池在线监测、区间物联网水泵智能升级、信号数据收集与诊断系统、综合安全监测等智能化改造等多个项目。其中,我们和西门子合作研发的信号大数据诊断系统是目前国内先进的信号系统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对整个线网的地铁信号设备进行实时监控,还可以对线路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给运维人员提出相关建议。目前该系统已推广应用到福州地铁1号、2号、4号、5号线,后续还将在6号线和F1线推广。目前该系统还在南京、重庆、西安、苏州、合肥等多个城市推广应用。

我们将大数据与设备运维相结合,建立了运营大数据平台,接入运营各类设备监测数据、客流及能耗等,利用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挖掘算法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提前预判故障,优化修制修程,提高设备检修维护效率,逐步实现由“故障修”转为“状态修”,实现降本增效。

问:作为绿色交通工具,福州地铁是如何通过智慧化手段实现绿色节能的?

答:福州地铁长期致力于推进重点耗能专业的数字化改造。早在2019年,我们就在1号线葫芦阵站试点空调节能控制系统改造,实现节能率约20%,并在后续线路全面开展空调节能控制系统应用。在2号线部分车站,我们试点采用再生制动能量回馈装置,通过回收消纳线路上的制动能量,减少制动能量损失约15%,并在后续线路全面推广使用。

针对“双碳”发展课题,福州地铁与同济大学开展了专题研究,未来拟打造绿色示范轨交线路,通过数字手段降低建设过程、运维过程碳排放,实现城轨交通绿色、可持续发展。

智慧建设:智慧平台保障安全质量BIM技术反哺地铁建设

问:目前,福州地铁在建线路有4条。在建设与安全生产方面,福州地铁如何用数字化手段赋能?

答:福州地铁于2020年10月建立了福州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质量智慧管控平台,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与治理、应急管理、盾构监控、视频监控、智慧工地等功能于一体。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共排查隐患万余条、完成盾构监控近200台次,大幅提升了福州地铁安全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同时,福州地铁还建立工程建设数字化管理平台,打通从新线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到验收移交的横向全过程以及进度、投资、质量、安全纵向全职能。

为提升数字福州地铁建设能力,福州地铁集团积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轨交协等行业创新项目研究,推进与同济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校企合作,开展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相关课题研究等,并将成果反哺地铁建设,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

我们深耕BIM正向设计领域,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节约成本、缩短工期。例如,5号线阵坂站、4号线1标段基于BIM技术进行装配式冷水机房设计、厂外生产、装配安装一体化施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正在建设的2号线东延线、6号线东调段从综合管线设计入手,逐步实现BIM正向设计,打通了三维转二维符合国家制图标准的出图路径,设计效率显著提高。

开发规划:强链补链拓展数字产业平台支撑构建智慧城轨

问: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福州地铁在这方面有何动作?

答:近年来,福州地铁以数字地铁转型为契机,遵循产业数字化发展思路,开展福州地铁数字产业规划,拓展数字地铁、智慧地铁产业链相关场景领域业务。

福州地铁实业有限公司与北京城建智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福建城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科技,提供“综合自动化、智能一体化、边端智慧化”的创新数字化解决方案,大幅降低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工期,便于后期运营。

福州轨道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鼓楼城投、成都唐源电气共同成立了福蓉轨道科技有限公司,以城轨高端智能装备、智慧城市、智能运维业务为切入点,积极拓展智慧轨交业务。

全资子公司福州地铁科技公司,在产业数字化方面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参与福州地铁集团“绿智”发展,致力打造数字化平台,提供专业化、数字化、智慧化的信息服务能力。

问:福州地铁智慧产业园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答:智慧产业园是福州地铁首个自持产业园开发项目,也是福州市首个轨道交通主题产业园,于去年底完工,已吸引北京城建智控、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北京声迅、山东朗进、兰普电器等11家上市公司、国内500强企业意向入驻。

问:福州地铁如何规划未来的数字建设发展?

答:当前,福州地铁已迈入网络化运营时代,进入既要管理运营好“存量”网络,又要规划建设好新型“增量”网络的发展阶段,致力于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新一代智慧城轨。

福州地铁构建“12411”智慧城轨体系架构,以一张蓝图为纲领,以云平台、大数据平台两个平台为支撑底座,承载智慧服务、智能运行、智能运维、智慧管控四大核心业务,通过标准体系、网络安全体系建设,促进福州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幸福感。

(记者 赵铮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