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23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上海的聂家花园里,阳光透过竹篱笆的缝隙洒在草地上。

聂其璧,这位曾国藩的外孙女,正坐在花园里的木椅上,手里翻阅着一本精致的英文小说。她身着一袭素雅的旗袍,乌黑的卷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突然,一声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仆人匆匆跑来,喘着气说道:“四小姐,周教授来了,在客厅等您。”

聂其璧放下书,微笑着站起身,迈步走向客厅。她的心情微微激动,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芒。客厅里,周仁正坐在沙发上,双手有些紧张地搓着膝盖。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穿着一件深色长衫,显得温文尔雅。

当聂其璧走进来时,周仁立刻站起身,礼貌地鞠了一躬:“聂小姐,您好。”

聂其璧莞尔一笑,轻轻点头:“周先生,您不必多礼,请坐吧。”两人相对而坐,客厅里弥漫着淡淡的茶香。窗外的蝉鸣声此起彼伏,仿佛在为这场特殊的会面奏响背景乐。

在这个被竹影包围的花园里,聂其璧做出了一个决定,她要嫁给这个被家族看扁的“穷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决定,注定要在她的家族里掀起轩然大波。

然而,聂其璧无所畏惧,她看中的不仅仅是周仁的才华,更是他那份真诚与执着。

多年后,聂其璧依然记得那个夏天的傍晚,那个温暖而坚定的眼神。她的选择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个被看扁的丈夫,最终因其卓越贡献,被国家立铜像纪念,甚至迎来了江老的亲临慰问。

家族的骄傲与少女的叛逆

在20世纪初的上海,聂家花园是一个繁华而又庄严的地方。这个占地数十亩的花园里,五栋红砖楼房和一栋独立小别墅错落有致,周围环绕着高高的竹篱笆,内有宽阔的网球场和花团锦簇的花园。每当晴好的春秋季节和仲夏黄昏,花园里总是回荡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聂家花园的主人聂缉椝和他的妻子曾纪芬在这里养育了八子四女,其中最小的女儿聂其璧,被称为聂四小姐,是家中最活泼可爱的一个。

她的母亲曾纪芬,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小女儿,尽管家教严格,但对聂其璧却给予了更多的宽容和宠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其璧从小聪慧伶俐,活泼好动,与兄弟姐妹不同的是,她从未上过私塾,而是接受了西式教育,在教会学校读书。她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英语,结交了许多外国朋友。

在聂家,每天要晨昏定省,女儿们更是不能随意出门。

然而,聂其璧却是个例外,她经常偷偷溜出家门,看戏、看电影、与朋友聚会。

“小姐,您这次又要去哪里?”看着她手里攥着戏票,服侍她的嬷嬷满脸担忧地问道。

“嬷嬷,我只是去看个戏,很快就回来的。”聂其璧笑着回答,语气中透着一股坚定。

母亲曾纪芬得知后,总是大发雷霆。但聂其璧从不在意,嬉笑几声就翻墙而出,继续她的夜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家花园里的每次合照,聂其璧总是那个最与众不同的。她穿着时髦的旗袍,烫着流行的发型,与周围那些衣着保守、神情严肃的家人相比,总是格外突出。

然而,这个叛逆的少女并不是毫无章法。她和母亲一样,每周都会去虹口的景灵堂做礼拜。教堂里的安宁和庄严让她心神宁静。

正是在这里,她认识了同样伴着母亲来做礼拜的宋美龄,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密友。

时光荏苒,聂其璧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虽然家中长辈为她的婚事操心,但她却不愿意接受家里安排的门当户对的婚姻。

她心中早已钟情于上海交通大学的一位教授周仁周仁出身书香门第,但家境清贫,父亲早逝,靠亲戚接济完成学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次家族聚会上,聂其璧大胆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决定。大姐聂其英劝她:“小妹,你真想好了?你要嫁的可是个穷书生。”

“我看中的不是他的家世,而是他的人品和才学。”聂其璧坚定地回答。

母亲曾纪芬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叹了口气:“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也不会再反对。只希望你能过得幸福。”

1923年,聂其璧如愿以偿地嫁给了周仁,婚礼当天,宋美龄亲自为她担任傧相。婚后,聂其璧用心经营着这个家庭,支持周仁的事业,培养子女成才。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他们夫妻恩爱,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很快两人便生下两儿一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但聂其璧和周仁用爱和信任度过了每一个难关。

周仁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薪水微薄,但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每天都在为学生们上课和研究而忙碌。聂其璧则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打理家务。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们夫妻恩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仁决定响应号召,保护重要学术资料去未受战火波及的南方,聂其璧毅然决定带着孩子们一起跟随丈夫南下。

在长途跋涉中,火车站的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混乱不堪。周仁望着堆积如山的行李,眉头紧锁。其实,这些都不是普通的行李,都是交通大学的仪器设备、书籍资料,意义重大。

但南逃的人太多,火车站不肯让这么多的行李上车。

聂其璧看在眼里,急忙走到站长面前,用流利的法语沟通:“先生,我们需要几节车厢运送这些重要设备和书籍,这是为了抗战。”

站长一开始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但聂其璧毫不退缩,继续说道:“这是为了国家,为了抗战。”她的语气坚定而有力,最终说服了站长。他安排了几节车厢,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四川,他们的生活依然艰苦。周仁白天忙于工程建设,晚上回来还要研究技术问题。

聂其璧则在简陋的条件下,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她甚至亲自动手种菜,为一家人提供新鲜的食物。

有一次,孩子们问她:“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到上海?”

聂其璧微笑着抚摸着他们的头,说:“只要爸爸的工作完成了,我们就能回去。现在,我们要支持爸爸的工作,抗战胜利的那一天,就离我们不远了。”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仁受到了的重用。他带领团队在冶金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特别是在钢铁生产和合金铸铁的研究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聂其璧依然默默地支持着丈夫,教育孩子们,照顾家庭。

“周仁,你真的做到了!”聂其璧看着丈夫拿回家的荣誉证书,眼中满是骄傲。

“这都是你的功劳,没有你的支持,我什么也做不成。”周仁握着妻子的手,深情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生活并没有因此变得一帆风顺。特殊时期,周仁因为学术背景遭到误解。

聂其璧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丈夫身边,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她常常夜里独自流泪,但在周仁面前总是坚强乐观。他们相互扶持,度过了那段日子。

之后,周仁恢复了名誉,并继续在学术领域发光发热。聂其璧则全心全意地照顾丈夫,直到他1973年去世。

周仁去世后,聂其璧继续坚强地生活。她陪伴着儿孙,教导他们要坚韧不拔。

同时,为了纪念周仁在冶金领域的杰出贡献,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冶金研究所的花园里为他立一尊铜像。

特殊的纪念仪式

1986年初秋,上海冶金研究所的花园里绿意盎然,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这里将举行一场特殊的仪式,纪念曾国藩的外孙女聂其璧的丈夫、著名冶金学家周仁的铜像揭幕仪式。

聂其璧已年逾八旬,坐在轮椅上,被她的长子周麒推着缓缓来到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聂其璧抬头看着铜像,那是一座栩栩如生的雕像,周仁手握书卷,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仿佛在诉说着他一生的努力和奋斗。

她的眼中泛起泪光,轻声呢喃:“你看到了吗,周仁?你的付出没有白费。”

现场人群中,江老亲自到场,握住聂其璧的手,温和地说:“聂夫人,周仁先生为国家的冶金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聂其璧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谢谢国家,谢谢党。周仁他,会很高兴的。”

仪式开始,铜像被缓缓揭开,阳光照在周仁的铜像上,光芒四射,仿佛他正用那双坚定的眼睛注视着未来。

聂其璧看着铜像,回忆起他们共同走过的艰难岁月,心中感慨万千。

周麒在一旁握着母亲的手,轻声问道:“妈妈,你还好吗?”

聂其璧微笑着点头,“我很好。看到你爸爸的贡献被大家记住,我感到很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晚上,聂其璧坐在阳台上,伴着满天星辰,和子女们聊起了过去的点滴。她回忆起与周仁初识的甜蜜时光,战争中的艰难岁月。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她对周仁深深的爱与怀念。

“妈妈,爸爸真的很伟大,你也是。”小女儿周霞华感慨地说道。

聂其璧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顽皮,“你们爸爸是伟大的科学家,我只是个普通的妻子和母亲。”

“但是,没有你的支持,爸爸也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周麒坚定地说。

聂其璧沉默片刻,眼中泛起泪光,“你们说得对,我们是彼此的支撑。现在看到你们都成才,我和你们爸爸都很欣慰。”

1990年,聂其璧在家人的陪伴中安详离世,享年90岁。

她的一生充满了爱与奉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坚韧和智慧。她和周仁的故事,成为了一段佳话,激励着后人。她的子女们将父母的精神传承下来,继续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那个被看扁的丈夫周仁,最终因其卓越的贡献而被国家立铜像纪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聂其璧与周仁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和坚韧能够超越世俗的偏见,创造出非凡的成就。他们的传奇人生,不仅是一段家族的荣耀,更是一代人追求理想、不懈奋斗的缩影。今天,我们纪念他们,不仅是为了缅怀过去的辉煌,更是为了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

1、中国知网:《名门闺秀聂其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中国知网:《纪念我国著名的冶金学家和陶瓷学家周仁同志逝世十周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