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收集整理和辛勤创作的内容,文中涉及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书籍、图片、人物等,如果有侵权嫌疑,请联系作者删除

01 获封齐国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飞熊,70多岁时才得遇明主,施展才华。

历史上的吕氏名人众多,战国时有秦国丞相吕不韦,汉高祖刘邦的老婆吕雉,东汉末年武力绝伦的名将吕布等。

姜子牙共辅佐周朝四代君王,他在文王武王时期帮助地处西陲的周富国强兵,灭掉殷商,在成王康王时期协助周公旦平定武庚叛乱,东征夷族,从而促成周朝的第一个盛世:成康之治,可谓功高至伟。

西周建立后论功行赏,姜子牙位列第一,被分封到了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秋时期的齐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优越至极。

齐国是当时最富庶的诸侯国:要人口有人口,平原面积大,产粮多,盐铁等战略资源丰富,海洋渔业资源发达,商业氛围浓厚。

到了东周初期,齐国经过了十几位君王的勤勉治理,初步具备了争霸天下的资本。

02 内乱不止

齐僖公是齐国第13位国君,他在位时,多次主持会盟,率领中原各诸侯国共同抵御狄戎等外族的入侵,威望甚高。

齐僖公十分赏识郑昭公子忽,曾多次想把女儿文姜嫁给子忽,但子忽的政治嗅觉太差,屡次拒绝,否则内有祭足辅佐,外有齐国强援,又怎么横死?郑国的命运可能也会截然不同的。

齐僖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诸儿继位,史称齐襄公。

郑昭公被杀之后,齐襄公用计将高渠弥子亹以会盟的理由骗到了齐国,五马分尸,为子忽报了仇。

齐襄公在历史上争议比较大,他与异母妹妹文姜的不伦之恋最为不齿。为了不惹人闲话,他又将妹妹嫁给鲁桓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里包不住火,后来鲁桓公知道了这些丑事,找齐襄公理论,齐襄公恼羞成怒,派手下彭生将鲁国的一国之君鲁桓公杀害。为了给鲁国一个交代,他又将彭生灭口,人品手段可谓低劣至极。

齐僖公时,对侄子公孙无知非常疼爱,视如己出,在待遇上与当时的太子诸儿不相上下,富贵之极。齐襄公上位之后,对公孙无知的吃穿用度等待遇进行缩减限制,公孙无知怀恨在心,他暗中联络同样对齐襄公不满的人,静待时机。

一日,齐襄公的宠臣犯错被罚,此人怀恨在心,便与公孙无知联手,里应外合,杀害了齐襄公,公孙无知自立为齐国国君。

因为公孙无知不得人心,第二年就被雍廪杀害,齐国陷入无国君的状态。

03 管鲍之交

管仲鲍叔牙都是齐国人,少年时就一见如故,成为了终生的好朋友。

如果论识人,鲍叔牙堪称古今第一。

成年之后,鲍叔牙与管仲一起经商,每次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分一些,有人说管仲的坏话,鲍叔牙解释说管仲家里贫困,理应多分些。

每次发生纠纷要拼命的时候,管仲都会抛下鲍叔牙独自逃跑,朋友说管仲不讲义气,鲍叔牙却知道管仲是因家里老母要赡养,怕自己死后无人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如此深透,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

齐国内乱之后,管仲与鲍叔牙也分道扬镳,管仲做了公子纠的老师,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老师。

04 桓公上位

春秋时期,诸侯传承继位分兄终弟及父死子继两种,都是合法的,受社会世俗承认的。

齐襄公为了防止兄弟篡权夺位,把自己的兄弟都赶出了齐国,让他们在其他诸侯国流浪,说得好听些叫周游列国,说白了就是变相流放。

齐国内乱,国不可一日无君,而齐襄公后继无人,国内派使者通知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公子小白回国继位。

此时的情况非常微妙,先回国的即可为国君。

从远近位置来说,公子纠占优势,因为他就在齐国旁边的鲁国。但鲁国是礼仪之国,所以护送公子纠的鲁国士兵要始终保持队列整齐,不急不躁。天亮才出发行军,天刚黑就立刻安营扎寨,行进的速度非常慢。

管仲为了防止公子小白提前回国,他亲自率领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的车队,并亲眼看见公子小白被射于马下,然后才放心的随着大队人马慢悠悠回国。

结果还没有到齐国,管仲就听说公子小白已回国继位的消息。

原来管仲虽然射中了公子小白,但却正巧射中了青铜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假装被射中,骗过了管仲。然后轻装简行,迅速抄小路抢先赶回国都,成为了齐国第16任国君,公子小白就是历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05 管仲相齐

齐桓公即位后,立即出兵讨伐支持公子纠的鲁国,鲁国大败。

齐桓公想让鲁国处死公子纠和管仲,但遭到了鲍叔牙的坚决反对。

鲍叔牙极力推荐管仲,但齐桓公不同意,对于这个差点儿杀了自己的人,齐桓公恨不得将管仲五马分尸,处以极刑。

鲍叔牙说:“臣幸得从君,君竟以立。君之尊,臣无以增君。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大王你如果想做一个齐国的国君,有我和高傒就足够了,但如果你想成就王霸之业,就必须要管仲辅佐,我的能力达不到。

齐桓公终于被说服,他要求鲁国处死公子纠,但要活着把管仲送回齐国。为了迷惑鲁国国君,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管仲射杀寡人,我要亲手杀他方解心头之恨。

鲁国的大夫施伯深知管仲之能,他向鲁庄公进言:齐国并不是想杀管仲,而是想得到管仲这个不世之才。齐鲁两国国土接壤,纷争不断,齐国强大并不是鲁国之福,所以不能把管仲交给齐国,要么让管仲为鲁国效力,要么杀了管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庄公也听说过管仲很多事迹,管仲此人爱好华服美食,又贪生怕死,不足为虑,所以没有听从施伯的建议,将管仲装入囚车,押送回齐国。

管仲知晓鲁庄公反复无常,他在囚车上边走边唱歌,节奏越来越快,这样马匹奔跑的节奏无形之中也越来越快。等鲁庄公醒悟过来派人追杀的时候,管仲的囚车已经进入了齐国境内,鲁国人只能望车兴叹。

归国之后,齐桓公出门相迎,封管仲为齐国国相,鲍叔牙则心甘情愿地当管仲的助手。

随后的几十年,管仲与齐桓公珠联璧合,制定了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将盐铁收归国家控制,充实了国库,进行军队改革,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通过大力发展商业来促进税收等一系列政策,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强大起来。

06 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位时,虽然周天子的威信已经开始衰落,但还处于初期,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类似的强迫周天子分封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也没人敢做,所以尊王攘夷是齐桓公称霸的口号。

因为周朝奉行的是正统的封建制度,即分封建制,天子管京畿,天下则分封给各个对社稷有功勋的诸侯,京畿在天下的中央,诸侯拱卫戍边。诸侯之下也有附属国,像秦国开始就是附属国,没有任何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

周天子是老大,下面有各个堂口,各个堂口每年收租子,收多收少自己看,只要每年上交给老大固定的钱就行。老大也有自己的势力,也有威望,下面各堂口的负责人不是兄弟就是有功的大臣,社团非常团结。

但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老大和各堂口兄弟的血缘关系早已稀薄得可怜,除了是一个姓,几乎没有任何关系。老大的势力从开始的占比80%也慢慢衰落到了占20%,而各堂口的势力越来越大,大家还会听老大的话吗?

这时候中间势力最大的齐桓公站出来,说我们要尊重老大,谁不听话就揍谁。外面的社团欺负我们,我领头干他,内部不团结,我来主持公道。

实力上,齐国最强盛,其他国家远远比不上。道义上,周天子喜欢,毕竟老大的面子慢慢挂不住了,这时候有一个人来维护老大的尊严,求之不得。下面小弟也喜欢啊,被欺负了,有人做主。只有那种经常欺负别人的势力不满意,毕竟这样就没办法随便欺负别人,收保护费了,但他们又没实力反抗,齐国无论经济军事,实力太强。

齐桓公在位43年,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07 晚年凄凉

如果管仲比齐桓公晚离世,齐桓公的结局,齐国的走向都会不同,但历史是没有假设的。

管仲在世时,齐桓公宠信小人易牙竖刁开方等人,但因为有管仲的辅佐和震慑,这些人也不敢造次,管仲把他们发配到了苦寒之地,远离了齐桓公,并告诫齐桓公远离这些小人,连齐桓公也不敢多说半句,连连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仲离世之后,齐桓公很快忘记了管仲的告诫,又重新把这些人召回到了身边,毕竟小人的嘴如抹了蜜一样,谁不愿意听好听的话?

这几个小人依仗齐桓公的宠信,慢慢把持了政权。

齐桓公病重将亡,为了不失去手中的权力,这些人假传旨意,将王宫全部封锁,不允许任何人出入,然后他们以齐桓公的名义对外发布命令,操控齐国国政。

可怜一代雄主,叱咤风云数十年的齐桓公,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

后来事情败露,这些小人被全部诛杀,随后齐桓公的5个儿子第一时间并不是安葬君父,而是各自率领兵马忙着争夺国君之位,弃齐桓公于不顾,桓公尸体腐烂生蛆都无人问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暴乱平息,国君确立的时候,齐桓公已曝尸数月,成为了一具森森白骨,真的是可悲可叹啊!

生前叱咤风云,风光无限的霸主,晚年竟然如此凄凉,不得善终,可见识人善任的重要性。

思考评论:

齐国地理条件优越,齐桓公天纵之才,又有管仲辅佐,可谓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有此成就意料之中。

但权力使人迷失,在身边没有良相提醒之后,老年的齐桓公也无法避免糖衣炮弹的侵蚀,落得可悲的下场。

如何评价管仲?为什么齐桓公落得如此下场?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