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626年7月2日,玄武门前李世民带领伏兵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马上派出亲手射杀李元吉的大将尉迟恭入宫,假意护驾,实为监视逼迫李渊就范。

尉迟恭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高祖面前。高祖大惊,问道:“今日作乱的人是谁?爱卿到此做什么?”(其实带着武器见驾,形同谋反)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尉迟恭回答道:“秦王因为太子和齐王作乱,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殿下担心惊动陛下,故派臣担任警卫。” 高祖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前一篇文章已经介绍了,其实李渊已经知道李世民要发动兵变,正召集大臣商量应对办法,此时见世民大将尉迟恭不宣而至,心里明白李世民胜了,不过是在装糊涂,等着其他大臣给自己台阶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上谓裴寂等曰:“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

萧瑀和陈叔达心领神会说:“建成与元吉本来就没有什么大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劳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奸邪的阴谋。现在,秦王已经诛杀了他们,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立他为太子,将国家大事委托于他,就不会再生事端了。” 高祖(赶紧借坡下驴)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不妥协不行啊,现在知道儿子是狠人,为了皇帝位兄弟已经杀了两个了,自己这个亲爹以前是偏向太子的,不表态说不得就要弑父了)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萧瑀、陈叔达曰:“建成、元吉本不预义谋,又无功于天下,疾秦王功高望重,共为奸谋。今秦王已讨而诛之,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委之国务,无复事矣。”

当时,宿卫军和秦王府的兵马与东宫和齐王府的亲信交战已经处于下风,玄武门守将被杀死两人,秦王府被太子亲信包围,可谓危在旦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尉迟恭请求高祖颁布亲笔敕令,命令各军一律接受秦王的处置,高祖不得不听从了他的建议。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从东上阁门出来宣布敕令,高祖又让黄门侍郎裴寂前往东宫开导原李建成麾下的诸将士,将士们觉得皇帝已经站在了秦王一边,报仇无望便都弃职而散。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时宿卫及秦府兵与二宫左右战犹未已,敬德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上从之。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自东上阁门出宣敕,众然后定。上又使黄门侍郎裴矩至东宫晓谕诸将卒,皆罢散。

政变成功后,李世民马上开始对兄弟的家眷开始斩草除根。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等幼儿都被残忍杀害,还在宗室的名册上除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东宫和齐王府的女眷则全部没入宫中,后来成为李世民的后宫,其中较著名的是原李元吉的妻子杨氏,李元吉死后被李世民纳为妾,但没有正式封号,宫中呼为“巢剌王妃”,是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唯一一个生下子女的嫔妃。这也是李世民为部分学者所诟病的原因,认为他霸占弟媳,有悖伦常。

虽然李世民对威胁自己皇位的父兄子侄手段狠辣,但对原太子党一系的大臣宽容尤佳。当天,李世民建言高祖颁布诏书赦天下,叛逆的罪名只加给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对其余的党羽,一概不加追究。

政变后的第一天,冯立和谢叔方(二人是太子亲信将领,带领两千兵马围攻秦王诸将的首领)都出来负罪。薛万彻(因下令围攻秦王府,要至李世民于死地)躲起来以后,李世民多次派人明示既往不咎,遂被诚意感动出山投降。李世民感慨地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是义士啊”!便赦免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太子洗马魏徵经常劝说太子李建成及早除去秦王。建成败亡后,世民传召魏徵,道:“你为什么挑拨我们兄弟的关系呢?”大家都为魏徵担惊受怕,魏徵却举止如常地回答道:“如果已故的太子早些听从我的进言,肯定不会有今天的祸事。”李世民素来器重他的才能,便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对他以礼相待,引荐他担任詹事主薄。李世民还将王圭和韦挺从巂州召回,两人和魏徵一起都担任了谏议大夫。

注:王圭为太子李建成的谋主,因对秦王府众人威胁太大,被李世民构陷,贬往巂州,后来因才能出众成为李世民的宰相。

626年9月4日,玄武门之变两个月后,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从此开始了他辉煌的皇帝生涯,即位第二年(627年1月23日)改元贞观。太宗在位期间文治昭昭,武功赫赫,史称“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