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学生的课外活动

下课铃响了,本该热闹的校园却仍然静悄悄的。课间十分钟,不允许孩子到户外活动。除了去卫生间,不能出教室,只有在固定的课间时段才能去打水,甚至在教室不许大声说话。在很多时候入班即静、入座即学已经成为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不正常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所谓正常,是因为在很多学校这成为一种默认的规则,学生要以学习为主,要争分夺秒、要吃苦耐劳,哪怕是课间的十分钟,也要安安静静,即便不学习,也不要打搅别人学习。而说它不正常,则是因为课间十分钟,本来应该是给予学生在一堂长达四十分钟的课程之后,从紧张的学习状态中走出来,放松身心,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眺望远方,保证视力不会因为长期埋没在书本中而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学生在做游戏

总而言之,课间十分钟本该是学生应有的权利。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这种权利似乎被剥夺了。类似于“同学们,虽然下课,但是我们先把这个题讲完”、“趁着下课时间,大家预习一下下节课的内容”等等。在各级学校实际上并未完全消失。当然了,我并不是说老师积极负责或者学生要求学习的态度有什么错?只是说对于一个学生十多年的学习生涯来说,这课间十分钟就真的不可或缺吗?不可或缺的课间十分钟,与课间十分钟应该还给孩子,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孰对孰错。

此外,在我们的基础教育阶段,还有其他的问题。比如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违反国家规定的学生睡眠时间、安排学生作息、随意调整增减课程等等。事实上,在2021年实行双减政策之后,这里面的一些问题的确得到了遏制,但很多问题依旧难以完全化解,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才会出现上述的诸多问题,也是在这种情况之下,教育部再次出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中国教育部

202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在全国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对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师德师风师范三方面问题进行重点规范整治。

同时,也列出十二项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用十二个严禁直接画出了基础教育机构不能触碰的红线,其中就涉及了社会重点关注的课间十分钟归属、校园霸凌,以大欺小治理,超重的学习任务、不良违法思想在校内的传播等问题,通知也要求各地健全生育评价制度、能力提升制度、责任落实制度、监督曝光机制等四项制度,以为““规范管理年””行动保驾护航,并且长期的执行下去。

而这项行动也将在2024年5月末正式启动,接下来将经历全面自查整改、跨区域交叉调研、总结评估等四个阶段,直到取得成果。可以看出,教育部这一次是下了很大力气,决心整治在基础教育阶段存在各种不良现象,甚至严重威胁到学生身心健康的问题。

其实,当我们深入去看教育部的这个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就会发觉,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并不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学生在上课

一方面双减政策的初衷是很好的。在整个社会经济转型大环境下,将学生从繁重单一的课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也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品学兼优的人才。

然而,由于我国在基础教育上体量庞大,分布面广,全国有近50万所中小学幼儿园,1600多万名学生,2.3亿名各年级在校学生。再加上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水平不同,发展不平衡,也就造成了不同地方学校管理水平、教学资源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基础教育领域的内卷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内卷具体体现在小升初、初升高,甚至一些家长从幼儿园起,就在为自己的孩子做规划,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而部分学校也为了升学率对校内的学生额外的增加课业,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各种竞赛,以获取更高的晋升资格。长此以往,即便双减政策早已颁布,但是依旧无法阻拦客观存在的内卷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家长辅导孩子作业

另一方面,教育改革本身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其中也牵扯到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对教育的影响。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只是学生家长学校的内卷,还涉及教育体制的改革。说到底,我们现在的人才选拔模式依然是金字塔式的层层选拔,虽然正在转向多元化、全面化,但这依旧需要时间。而在这个改革的时间之内,很多问题依旧存在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所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也是对双减政策的补充和升华。因此,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行动将是在社会大环境和双减政策背景下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行动。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行动又会有哪些特别的意义呢?

第一,正本清源。将一些不利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内容,从他们的世界里清理出去。

在这十二项负面清单中的第一项就如此提到,严禁出现反党反社会主义、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等错误言行。先后出现的毒教材事件引人深思,也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尤其是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此时的他们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以至于产生错误的三观以及错误的行为。这或许也是教育部为何会将这一条摆在第一项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在学校奔跑的学生

第二,更加重视保护学生的身体心理健康,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学习。

近段时间,一些校园里的霸凌以大欺小,甚至是违法行为不断出现,如引起热议的新乡学生霸凌等等。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是威胁到了学生的生命安全。而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还只是小学生,一旦出事就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然而,这种行为往往又比较隐秘,使得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和学校很难关注到,再加上部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等等因素,也在客观上纵容了这种现象的增长。所以,教育部此次以严禁两个字,对这种行为画下红线,也是明确对校园霸凌等不良现象说不。

第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基础教育阶段保证学生发展的相对全面性,改变以往单一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且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这也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在这十二项规范管理负面清单中,从第五到第十条都是涉及规范基础教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其中第九条更是明确提到了严禁违反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随意调整增减课程,挤占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综合实践课时。同时,第五条也针对一些学校层层传导压力,设置升学指标的行为划出底线,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排名、下达升学指标,对教师进行排名、奖惩,这不仅是给学生减轻压力,也是为老师们减轻压力。而这一切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扭转教育界长期存在的唯分数论,让我们的人才具备多元化的能力、健康的心态,良好的品德、强健的体魄、正确的三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在上辅导班的学生

第四,符合双减政策需要,进一步遏制课外培训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无序扩张。

双减政策中的其中一件就是减轻学生的校外培训压力。在第六条严禁中提到了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取各类竞赛证书、社会培训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要知道,这些所谓的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者社会培训成绩、考级证明,实际上就是为校外培训向中小学生拓展市场留下的后门。因为这些东西一般情况下,在学校内很少有。只有进行校外的培训才能获得,本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政策,就对这些校外培训做出了明确的限制。但是依旧架不住,他们可能换了一身马甲再出现,以迎合这些所谓的升学需要和招生资格需要。

总而言之,这一次的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活动就是把双减政策下依旧存在的教育乱象,以及中小学校出现的不良思想、不良行为等不利于这个阶段学生成长的内容全部圈出来,划出重点、逐步治理,从课前十分钟的归属到““规范管理年””行动的即将落地,都证明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心。当然了,教育改革也是一项庞大且细节性的工程,要做好这件事,也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