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北京频道

“这下小区敞亮多了”“这下电动车有地方充电了”“咱们这个车棚真挺好!”近日,位于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红霞北社区七街坊的“三合一”车棚正式上线,有效缓解了小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停放难、充电难等问题。

红霞北社区七街坊是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筒子楼,为典型的老旧小区,近年来,随着小区电动自行车数量的增加,居民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及停车需求也随之增加。小区现有电动自行车200余辆,充电安全和有序停放成了摆在社区和居民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解决电动车无处放置和充电难的问题,红霞北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入户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充分听取居民的意见与建议,并将整体情况上报给街道。在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协调相关部门召开协商会,共同商讨充电车棚的具体改造方案,最终决定对七街坊院内的一处老旧厂房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一处可供居民停放、充电的“三合一”电动自行车棚。所谓“三合一”是集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充电桩、充电柜于一体的车棚,既方便居民停放车辆,也可满足居民多元化充电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多次协商和现场考察,“三合一”电动车棚于今年三月正式开工,将原有老旧厂房拆除重建,同时增设电动车充电桩、充电柜,车主可以根据多元需求选择充电方式,让居民充电更加安全、方便、快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升级改造后的车棚占地600余平方米,共有充电接口100余个,增设充电柜42组,可容纳自行车、电动自行车200余辆。新车棚顶部悬挂着一排排形似红色“小灯笼”的灭火弹,这是车棚新增设的“灭火神器”,每个“灯笼”内里都暗藏干粉灭火剂,若有火灾发生,当车棚内温度达到68℃,灭火弹感应后,便会自动喷洒干粉灭火,防止火灾发生,守护居民安全。据悉,车棚内还将陆续增设手提式灭火器、监控摄像头、烟感报警器、安全提示牌等设施,进一步防范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居民停车安全。

改造后的车棚宽敞明亮,设施齐全,在解决充电问题的同时,也改善了小区公共区域环境,提升了居民幸福感。同时,社区积极行动,通过走访入户,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将“爱车”停放到车棚中,正确安全使用充电桩,共同营造干净、整洁、安全的家园环境。

接下来,酒仙桥街道将切实做好社区“微改造”,促进环境大提升,变“民生需求”为“幸福实景”,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