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吃瓜时节,价格居然比往年低了很多

最近半个月,西瓜价格一路走低,市面最便宜的带籽甜王西瓜,零售价甚至跌破了1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今年的吃瓜自由如此畅快,有人认为这是价格正常波动。但也有人认为,是现在的消费降级引发的连锁反应。

这低价的西瓜,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

先来看看它的价格究竟有多低。

最便宜的只有八九毛

6月初,西瓜的零售价每斤还在5元以上。而仅仅十几天过去,再看菜市或者路边瓜摊的价格,居然跌到了2元以下

多数地方的零售价,只有1.5元左右。

零售价降低,是因为近期的批发价落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北京市的西瓜批发价为例,本月4号朝阳区的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各类西瓜的批发价都大幅度下降。

像麒麟瓜,无籽的批发价为1.8元,有籽的还要再便宜3毛只有1.5元。另一种甜王西瓜,无籽批发价1元,带籽的则只有6毛。

零售市场,价格最高的无籽麒麟瓜,每斤也只有2.5元,相比以往价格跌了1倍甚至更多。便宜的甜王西瓜,带籽西瓜的零售价只有8毛一斤。

一位来自河南的西瓜批发商向媒体表示,去年无籽麒麟瓜的批发价都超过了两块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今年西瓜的零售价比批发价还要低,而且是各个品种的西瓜都降价了

在北京的一些超市,各类西瓜的零售价跌破了3元。

北京物价相比全国要高,这里的西瓜价格都降下来了,别的地方的价格自然也不会高。

根据农业部门的价格监测系统显示,在5月下旬,西瓜的批发均价相比此前每公斤便宜了4毛左右。

此后西瓜的批发价一路下降,国内各类农产品,近期西瓜的下跌幅度最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下跌趋势已经持续8个星期,相比于5月初的批发价,整体价格下降已超过三成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西瓜的价格下降了。

其他的菠萝、鸭梨、巨峰葡萄、富士苹果、香蕉几种水果,价格相比以往都有所下降。

而且在批发商看来,西瓜的价格还没有跌到谷底

降得早,幅度将更大

西瓜是典型的季节性水果,价格在每年都有一个清晰的波动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初的时候,新瓜还没有收获上市,市场销售的都是去年的库存瓜,因此这一阶段的价格普遍最高。

而后从4月份开始,随着各地新瓜陆续收获上市,市场供求发生改变,价格便开始松动,由高位向低位发生变化。

这一趋势通常会一直持续到秋季,西瓜的价格相对来说会降到一个最低值。

所以按照以往的经验和价格波动趋势,6月份新瓜刚开始大规模上市,价格虽然松动,但并不会下跌太快。

而今年的价格变化,让很多老批发商都有些看不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一位从事西瓜批发生意二十多年的王女士,她明显感到今年西瓜下降的趋势提前了

4月份新瓜上市,那时候的价格和往年差不多。

进入5月份,价格便开始剧烈波动,甚至一天一个新价

王女士以自己的经验认为,今年西瓜下降的趋势开始的早,所以接下来还会有很大的降价幅度。

不过也有人认为,价格如果跌的太快,下降空间包括利润空间就没多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接下来的价格或许就不会下降,而是会维持一种低位徘徊的局面。

不管接下来会是哪种情况,眼下正是新瓜大量上市的时候,因此未来几个月,西瓜价格的变化还会很大。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西瓜会大降价呢?

大棚瓜和露天瓜集中上市了

国内的西瓜,有大棚瓜和露天瓜两种生长模式。

顾名思义,第一种是在塑料大棚里栽种,从生长周期看种的早,收获上市相应的也提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露天瓜则是按照正常的节令种植,按照季节和气候生长,它的收获节令就相对靠后。

两种西瓜,在上市的节令上是有时间差的。

今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两种西瓜的收获上市时间重叠了。

重叠的原因,是大棚瓜的生长周期整体延后了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大棚瓜的主产区,年初时因为气温比往年低,西瓜的生长周期就延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往的大棚瓜,到阳历4月中旬就能收获上市。今年由于生长周期延后,西瓜收获的时间推迟了至少半个多月。这样一来,本该早上市的大棚瓜,直到5月份才陆续上市。

另一方面,按照正常节令种植的露天瓜,每年5月和6月也正是收获季节。

于是,大棚瓜和露天瓜集中在了一起,使得市场上西瓜的供应量太大。像河南、山东和江苏的露天瓜,近期正是集中上市的时候。和延后上市的大棚瓜集中出现,自然就影响到了西瓜的整体价格。

另一个因素,则是跟去年西瓜的价格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价高使得种植面积增加

去年也是在6月份,全国西瓜的价格很高。当时西瓜的批发价,每斤达到了2.22元,这一价格是13年来同期最高的。

批发价高,自然也会推高零售价。但有意思的是,西瓜零售价整体的上涨幅度却不大。

原因在于市场的消费已经趋于饱和,再加上零售价本就在高位运行,增长的空间已经很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价格在高位的局面,还是影响到了瓜农的心态。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西瓜的种植面积,相比往年有所扩大。这就导致西瓜整体的产量又增加了许多

总量增加了,而且又是集中上市,市场处于过度饱和状态

何况,公众对西瓜消费也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一句话,市场局面供大于求。在这种情况下,西瓜的价格只能是回落。

还有一种情况,是水果的整体供应量庞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消费者的水果选择面变宽了

以往国内的水果市场,不要说东南亚的热带水果,就连国内自产的反季节水果也不多。

而今各类水果供应相当充足,品类也十分丰富。

一方面要归功于物流运输的强大,南来北往流通的水果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冷藏技术越来越先进。

大量的水果可长期储存起来,在不同的季节进行出售。

进口水果方面,国内除了继续从泰国进口榴莲外,如今从东南亚进口水果,也扩展到了越南等别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内供应的苹果、梨等常规水果的数量也很充足。而其他的时令水果,像油桃、菠萝、樱桃、草莓等上市也很及时。市场上的水果可以说是琳琅满目。

品类多且供应充足的局面下,西瓜的供应量如果也很大,那么价格自然就会落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不光西瓜价格走低了,其他诸如榴莲等水果,价格相比以往都有所回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整体的趋势还是量大于求,最终导致价格下跌。

当然也有人认为,量大于求的背后,不仅仅是供应充足,也有公众消费减少的因素。

消费降级影响到价格了吗

自从新冠疫情结束后,国内包括世界上,都在频频说起消费降级。

顾名思义,降级就是缩小消费规模,能买便宜的不买贵的,以往经常消费的东西,在降级后也可能不买了。

一句话,公众的钱包普遍变薄了,没钱消费只能紧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从市场的角度看,在货物供应充足,公众又不愿意消费的局面下,商品的价格只能是逐渐走低。

以网络购物为例,疫情之前大量的网友十分鄙视某多多,因为遍地山寨货且邀请好友砍价的模式相当惹人厌。

然而市场数据是不会说谎的,短短几年过去,某多多的规模和市值都要逼近和压迫某宝了

平台的性质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那只能说明公众发生改变了。

人们开始普遍接受便宜的商品,哪怕是山寨货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口诛笔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不光其他网购平台受到了影响,线下实体店的遭受的冲击更大。

相同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在了水果消费领域。

以榴莲为例,近两年的价格直线上升,稍微买一点就要上百元。普通的西瓜、苹果等水果,每斤价格也都不再低于四五元。

在普遍上涨的局面下,确实会吓阻一些人的消费冲动。而这样的局面,又正好赶上消费降级的大趋势。因此,很多经常消费水果的群体,频率可能没有以往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那些消费频率较低的群体,可能连买都不买了。

买的人在减少,水果的供应却还保持着以往的水平,甚至供应量比过去还要多。水果普遍卖不出去,到最后就只能选择降价。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趋势不一定明显,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是由别的消费间接引发的。可由于整个消费市场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商品在消费和流通中都有联系。

有时候别处的一种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也会体现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来说去,只要整体的消费趋势是偏向于保守和萎缩的,那么大量商品,都会或多或少受到波及。

结语

下一步西瓜的价格有什么变化,主要还得看供应量和市场的走势。

就目前的态势而言,由于整体处在下降的趋势中,短时间内价格不太可能会涨。

而这产生的连锁效应,又会影响到瓜农的种植心态。

假设明年西瓜的种植面积有所减少,在产量相对回落的情势下,价格就又会上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它的价格一直是处在波动中的。

每一阶段的价格,也只是一个时期内价格的波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