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么位子,拉线上楼伐安全,阿拉电瓶车充电哪恁办?”如今,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而与电动自行车数量不断激增相比,老旧小区由于空间有限,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让居民充上“安全电”?改造停车棚、加装充电桩迫在眉睫。

在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光四居民区,新修建的智能充电车棚里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电动自行车。新车棚干净敞亮,拥有80个充电端口,还配备了消防设施设备和监控设备,确保车辆充电安全,获得周边居民一致好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后

据真光四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米兰介绍,新车棚位于小区配套车库顶层,原本是个废弃的篮球场,由于年久失修,塑胶地面坑坑洼洼,不仅影响小区环境美观,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征集社区居民意见后,我们最终决定实施社区公共空间微改造项目,在平台四周打造充电车棚,满足居民充电需求,中间增设不锈钢晾衣架,解决周边楼栋低层居民的晾晒难题。”米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集中晾晒区域

为了不影响小区居民的正常出行,社区“微改造”前前后后只花了两个月。由于改造位置位于居民楼中心地带,施工方真如物业选择加派人工手动安装和铺设地砖,代替大功率机械进行施工,将噪音污染降到了最低,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最终的设计方案超出原本预算,真如物业还主动补上资金缺口,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总共需要24万元,小区的维修基金其实也够付,但老小区需要修缮的地方比较多,居民可能会有顾虑,不愿意额外做这些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造前

看着整洁亮堂的新车棚,居民们纷纷表示:“以前地下车库没位子,要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只能把车推楼道里去,或者家里窗台上拉根线下去充,心里总归有点‘吓牢牢’。现在多了个正规停车充电的地方,安全、方便多了。”

然而,比起小区近1800户的人口量,新增的80个停车位也只是“杯水车薪”。米兰和居民们都在翘首以盼老旧小区综合修缮工程的推进。“我们还有两个空地,也是车库顶层,之前的设施都已经老化了。如果明年或者后年轮到大修的话,我们还是会申请继续改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