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坑洼的路面变平整了,再也看不到积水“顽疾”了,车辆也能整齐有序的摆放了……近日,记者走进莲湖区青年路街道多个老旧小区,居民纷纷对整治过后的环境竖起了大拇指。

青年路街道地处主城区内,老旧小区多,因物业管理缺位、基础设施老化等原因引发的各种矛盾纠纷时有发生。为此,街道通过持续赋能基层治理,不断提升老旧小区服务质量,努力实现将矛盾纠纷控制在小区,化解在院落。

针对物业管理缺位,街道采取“大围合、小开放”的模式,在相对集中、条件成熟的院落主要出入口加装“智慧云门岗”,把多个院落组成一个小区,招聘专业物业管理团队入驻,提升服务质量,从根源上减少民生类投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指导动员退休党员、老干部、热心群众成立物管会、业委会,先后解决了4个三无小区失管和管理不到位问题。原先无人管理的73号院,在“小区管家”白崇慧上岗以后,化解了居民之间的多重矛盾,让院子里安上了充电桩,还组织人清理了化肥池,疏通了排水管道。在她的带动下,陆续有居民参与到院子管理中来,增强了居民自治意识,提升了小区管理水平。

老旧小区还有一个问题是基础设施老化。“以前我们这儿下雨天经常有积水,路也总是坑坑洼洼的。现在就好了,以后下雨天再也不怕湿鞋、湿裤子了。”家住俭家巷小区的张女士跟记者说道。该小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基础设施严重老化,每逢下雨,小区门口的下水井排水不畅,经常导致大量积水,居民出行极为不便。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疏通,但效果甚微。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糖坊街社区与物业多次协商,着手对小区排水口进行改造,更换了大口径排水管,使困扰居民已久的积水“顽疾”得到了有效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青年路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针对不同类型的矛盾纠纷,街道通过用“法”、用“德”、用“情”等方式,对症下药提升化解成效。同时按照矛盾纠纷化解难易程度,建立完善分级调解机制。针对争抢停车位、邻居吵架等日常纠纷,通过网格员每日开展巡查走访,及时捕捉矛盾纠纷苗头并现场处置。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日均发现并成功化解邻里矛盾纠纷3个左右。对于产权纠纷、私搭乱建等社区解决不了的难题,街道整合各类调解资源,通过“吹哨”机制呼叫专业力量解决,有效防止了矛盾风险扩大、外溢。在顺城巷征地拆迁过程中,通过“吹哨”机制成功调解安置补偿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50余起,做到了安全顺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