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日的来临,人们对消费权益的重视也在提高。更多人意识到打击假货需要从每个消费者做起。3月11日,有一位西安博主在钟楼附近的耐克专卖店发现,店内工作人员无法提供正规发货记录,这使博主产生质疑店内商品真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家位于西安老城区的耐克专卖店生意火爆,吸引了许多顾客。但价格过低的商品也引起了消费者质疑。博主了解到该店根本未获得耐克公司授权,产品属冒牌货。感觉自己和其他消费者遭到欺骗,博主当场与店方理论。但店方称能假一赔十,不承认售假。

博主不放弃,带同伴去找店长理论。此时一名店员拦截,坚持是正品。博主提到该店无授权,消费者已遭骗。更有人提出通报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店长恐吓说“你什么意思”。博主笑称“没什么意思”,但强调如果卖假必须停业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一位朋友以更严肃的态度指出,非正规店不应挂正品招牌欺骗顾客。博主被激怒,要求店方拆除品牌招牌。考虑现实,博主希望店方至少明确产品来源,不以假充真。但店长态度冷淡。

这时,博主注意到对面阿迪达斯店也疑似涉假。于是前去核实。谁知,阿迪达斯店长用低价回避正品问题。博主愤怒不已,揭露对方并非正规渠道。更有店员恐吓要对消费者采取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事引发广泛讨论。网友纷纷质疑自己已买产品真伪。也有人表示此类假货店很常见。次日,博主再度前往两家店,发现两店已暂停营业。但事后调查显示,这两家店均涉假过案,但始终未改正。

作为消费者,不断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老底子”的违法商家,处理似乎还不够彻底。监管应以严格立场,严肃处理此类“惯犯”,杜绝其再度欺骗消费者。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轻信价格低到惊人的“福利”。才能最大限度杜绝假货流入市场,维护广大消费者应得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次点醒我们,消费者权益保护依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作为个人消费者,我们应积极掌握自身权利,提高判断能力,不轻信价格便宜的诱惑。同时,我们也需要相互支持监督,如有发现违法违规商家,主动报告相关部门进行调查。

监管部门在处理屡犯时,也需加强立场。一味宽放纵的、重复教育已不能起到效果。只有采取实质性处罚,如吊销营业执照、重罚款金额,才能真正起到慑犯作用。同时,还需要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跨部门形成黑名单,让曾有过案底的商家难有回旋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各界也要共同参与。媒体应广泛报道典型事件,企业应贯彻供应链管理,教导合作商切莫从事违法行为。只有全社会联手,共同维护好商业环境与秩序,消费者权益才能得到长足保障。我们相信只要齐心协力,一定可以让西安及各地的消费环境更加良好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