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首只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因盘中大涨几度触及临停。

行情数据显示,24特国01(019742)在开市1分钟内涨幅达到13.1%触发临时停牌。10时00分起恢复交易后持续上涨,不到10分钟涨幅扩至25%,被上交所实施第二次盘中临时停牌,不过当日15时27分复牌后直线跳水,收盘涨幅仅1.32%。

深交所方面,特国2401(102267)上午11时14分20秒涨幅超过10%后被实施临时停牌,13时14分21秒复牌交易后不到10分钟涨幅扩大至23%实施第二次盘中临时停牌,当日15时27分00秒复牌后快速回落,尾盘涨幅缩小至15%。

非理性交易结果

据悉,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为固定利率附息债,总额400亿元。在本息兑付日期方面,本期国债自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的5月20日和11月20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相较“发行即售罄”的储蓄式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额度不多,售卖时间也很短。据了解在仅有的面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5月20日,参与此次国债销售的银行销售情况较为火爆,有银行几亿元的额度半小时内基本售罄。

此前银行较多销售的是储蓄国债,这类国债不可上市流通转让但可提前支取变现。而此次发行的记账式国债在一级市场通过记账式国债承销团主要面向机构投资者发行,并在中央结算公司以电子记账方式记录债权。这也意味着,上市后个人投资者也可在二级市场向机构投资者购买。

在市场人士看来,本轮发行的特别国债交易价格随行情波动,即投资者购入后或因价格上涨赢得收益,也要承担价格可能下跌导致的风险损失。不同于储蓄国债在存续期内不可上市交易,记账式国债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获利为目的,适合具备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和交易能力的投资者购买。

华夏基金的常乐表示,一般来说债券价格短期波动不会那么大。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上市首日场内大涨,场内成交额仅有千万元,而银行间国债单笔的成交量就可能上亿元,国债银行间成交价格也未出现异常波动,因此所谓的“高溢价”不具备代表性,更多的是非理性交易的结果。

常乐指出在利率下行、资产荒的背景下,超长期国债的发行丰富了金融市场的投资品种,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我国超长期国债占国债余额的比重相对较低,本次发行丰富了长端利率债品种,满足投资者对长期、稳定收益的投资需求,推动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通常来讲,债券期限越长,投资者要求的回报率越高。

“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可以购买超长期国债持有到期获得稳定可观的本息收入,不需要承担利率波动风险。因为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较长,如果不以持有到期为目的或者有临时性资金需求,投资者也可将国债在二级市场卖出,而交易价格随市场行情波动可能产生相应的资本利得或损失,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常乐称。

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资产荒”格局下,债券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前4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年初的2.56%一度跌破2.30%关口至2.29%,30年期国债收益率由年初的2.84%跌至2.46%;到了5月份随着债市利空因素不断被消化,中长债收益率反弹,截至记者发稿,10年期国债收益率报2.3113%,30年期国债收益率至2.5975%。

对债市影响几何?

据财政部公告,今年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期限包括20年期、30年期、50年期,均为每半年派息,共计发行22期,将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对此,将对债市产生怎样的影响?

海富通基金债券基金部认为特别国债发行计划落地有利于稳定超长期限利率债的供给预期,考虑到发行节奏偏平缓,对于市场的实际冲击或不会太大,仅可能在个别发行时点对超长期限国债收益率形成一定的扰动。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对债券投资者而言,超长期特别国债稳定发行有利于缓解资产荒的问题。但本次超长期国债的发行安排和投放节奏相对平滑,对资金面冲击影响较为有限且占市场货币总量仍较小,对价格指数债市整体走势并未带来明显影响。

诺安基金经理岳帅认为短期来看,后续债市对于其发行模式及央行对冲措施的博弈或将延续。长期来看,低利率环境下市场对于高息资产的需求仍然较强,配置长债和超长债对商业银行的性价比相对更高。

“影响债市的因素还有许多,例如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债市整体格局大概率维持震荡偏强状态。如整体基本面格局和货币政策基调对债市仍有利;债市收益率水平已显著领先于政策大幅下行,对潜在利空存在脱敏现象。此外,宏观基本面格局、货币政策取向、风险偏好下移和机构行为等环境也难以导致收益率大幅上行。”岳帅称。

同时从外围来看,债市在长端收益率继续大幅领先于政策概率降低的情况下,选择压缩短端利差向下突破的概率在增加。一方面美联储反复引导修正市场降息预期的幅度和节奏,另一方面基于全球各大经济体强弱对比未来美元指数大概率维持偏强状态。国内政策方面,虽然以我为主的主基调未变,但受制于外围压力以OMO、MLF利率等为代表的政策利率短期内仍将维持稳定。

展望未来,岳帅指出经济领域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积累,而政策效果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社会信心恢复、需求回暖推升信用效果超预期显现时货币政策态度也将发生变化,因此未来需密切关注政策力度、宽信用效果和央行货币政策态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