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时代,甘肃军阀混战多年,冯玉祥终成胜者。

在20年代的兰州城墙北洋时期,甘肃军阀的情况比较特殊。虽然甘肃地处西北偏远地带,经济条件并不优越,但它却因为其辽阔的面积和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与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地不同,甘肃拥有八个镇守使,其中回族汉族各占一半,他们之间的争斗不断。直到1925年冯玉祥国民军进入甘肃,才逐渐统一了这个地区,使其成为了国民军的大后方。

1928年,甘肃被一分为三,形成了今天的甘肃、宁夏、青海三省。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北洋时代的甘肃军阀,梳理他们的脉络,但不深入探讨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甘后应注意实力派,做到回汉一致。如有不合者,要学木匠做桶,哪块木板不合适,用锤子敲打,就能做好。

张广建率领北洋军的一个混成旅,以强龙压地头蛇之势,入主甘肃。彼时,甘肃地方势力派除了马安良之外,还有八个镇守使。

清朝时期,甘肃是西北国防的重心,清政府在此布置了重兵,由六镇总兵官统领。民国时期,北洋政府调整了清朝的总兵制,改为镇守使。

在六镇总兵官的基础上,形成了八镇守使。八镇分别:陇东镇、陇南镇、凉州镇、河州镇、甘州镇、肃州镇、西宁镇(甘边宁海镇)、宁夏镇。

八个镇守使中,汉族将领和回族将领各占一半。袁世凯让张广建带兵进入甘肃,就是要压制马安良和八镇守使,将甘肃纳入北洋势力范围。

八镇兵力有限,每镇只有几百人,尚未形成割据之势,不是北洋军的对手,马安良虽有几千人,也不敢正面硬刚张广建,只能缩回河州老家,几年后郁郁而终。

张广建在甘肃的统治极其糟糕,他一心揽权,肆意盘剥,军纪败坏,大搞复辟,以致甘肃民怨沸腾,民变、兵变不断。

1916年袁世凯去世,以及1920年直皖战争段祺瑞一败涂地,张广建失去了强大的庇护伞,当初他带过去的北洋军,因腐化、兵变,战斗力锐减。

上面没有人罩着,下面又没有能打的小弟,张广建这个督军也就当到头了。1920年底,八镇中的宁夏镇守使马福祥、凉州镇守使马廷勷、甘边宁海镇守使马麒、甘州镇守使马麟以及河州镇守使裴建准,通电中央,要求撤掉张广建,他们的最终目的是把马福祥推上甘肃督军的位置。

在陇东镇守使陆洪涛的坚决反对下,甘肃督军的任命计划遭受重挫。陆洪涛认为张广建下台后,甘肃督军的位置理应轮到他,因此他不惜以死周旋。

然而,马福祥也被视为直系将领蔡成勋的有力竞争者。北洋政府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左右为难,最终选择任命陆洪涛为甘肃督军,以避免战争爆发。

马福祥则被调任为绥远都统,蔡成勋则调任为江西督军。这三人各得其所,一场风波逐渐平息,甘肃进入了陆洪涛的时代。

然而,陆洪涛的统治乏善可陈,这与他的性格和能力有关。他是一名悍将,打起仗来攻势凌厉,能攻善守。在镇压西安革命军时,他率领甘军主力部队,一路攻城拔寨,推进到了咸阳城下,扬言十天后攻陷西安,一时间,西安革命军民人心惶惶。

要不是清帝退位,袁世凯命令退兵,他们真能扑灭西安起义。

陆洪涛因镇压西安起义而在甘肃军界声名鹊起,但他作为督军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他的内政和统帅能力严重不足,为了维持军队的扩张,他允许各县种植鸦片并征收税款,导致鸦片泛滥和农村经济的衰退。

在经济、文化、教育、交通、水利等领域的管理上,他选择了懒政不作为,导致省政府的权力和影响力不断削弱。陆洪涛担心部下会变得过于强大,因此只使用他知根知底、俯首听命的老部下,这使得他身边缺乏有才华的人才。

随着八个镇守使的实力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对陆洪涛的权威产生质疑,甚至开始任免官吏、截留税收和拥兵自重。其中,四个回族镇守使是上次督军之争的失败者,他们对陆洪涛的态度并不友善。

其他几位镇守使则尽量保持与陆洪涛的和谐关系,但其中一位重要的心腹张兆钾最终与陆洪涛翻脸,开始在自己的地盘上建立自己的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20年代,陆洪涛因中风瘫痪而无法理事,他的亲信李长清开始有了不轨之心。陆洪涛担任甘肃陆军第一师师长,手下的两个旅长是李长清和黄得贵。

李长清联络张兆钾,表示可以合作除掉陆洪涛,张兆钾担任督军,李长清担任陇东镇守使。张兆钾并不想把陇东镇守使给李长清,那是他留给儿子的。

李长清对此感到非常生气,于是他改变了计划,决定先夺取陆洪涛的第一师师长的位置,掌控军权,然后再想方设法争夺政权。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必须先除掉黄得贵。机会很快就来了。陆洪涛无法处理复杂局面,身体已经废掉了,再想恋栈权位就显得太不识时务了。

于是,他向中央提出了辞呈,请求中央尽快派大员来领导甘肃。当年八月,中央任命冯玉祥为甘肃督办(督军),免去陆洪涛甘肃督军职务,保留了他的省长职务。

陆洪涛本来打算等冯玉祥来了再决定去留,但又担心李长清和张兆钾会搞事,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决定先让妻子撤退,自己紧随其后。

作为部下,李长清和黄得贵应该送行。李长清只送了一程就回来了,黄得贵送得更远一点,这就制造了一个时间差。

李长清回来后,就按照既定计划率军包围了黄得贵的部队,将其缴械。黄得贵得知大势已去,率领少数部下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年代的甘肃世相事后,李长清来到陆洪涛窗前索要师长印,陆洪涛拍床大骂李长清忘恩负义(从小跟陆洪涛,从马弁一步步被提拔为旅长),但最终还是向现实低头交了印,随即离开了甘肃。

李长清以兵变的形式,夺取了甘肃陆军第一师的控制权,独霸兰州,关门称王,骄横跋扈,不可一世。兵变夺权可以,但骄狂就不应该了,风口浪尖须低调,否则,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04冯玉祥不是在北京么,怎么当上甘肃督办了?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冯玉祥与张作霖合伙打败了吴佩孚,战后,双方在直系的遗产上,重新划分了地盘,整个北方几乎被冯张二人瓜分了。

张作霖的地盘包括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直隶、山东、江苏、安徽,其正式职务是东北边防督办兼奉天督办;冯玉祥国民军的地盘包括察哈尔、绥远、甘肃、河南、陕西等,其正式职务是西北边防督办兼甘肃督办。

一个东北王,一个西北王,一个坐镇奉天,一个开府张家口,共同遥控北京的段祺瑞临时政府,还挺对称的。冯玉祥既然是整个西北的扛把子,自然不会亲自跑到兰州去上班,他命令国民一军暂编第二师师长刘郁芬为总指挥,率军入甘,代行甘肃督办,参谋长蒋鸿遇为副总指挥,随军西征。

这是一次强龙与地头蛇的对决。刘郁芬的第二师兵力虽弱,如果李长清和八镇守使联手抵制国民军入甘,问题会变得棘手。

冯玉祥早有准备,他请出了马福祥和马邻翼帮助他。马福祥是回族将领中资历最深、声望最高的人,他的子侄都是回族镇守使,马邻翼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与马安良是儿女亲家,与回族各镇守使都有旧谊。

有这二人出面打招呼,回族镇守使不会公开反对国民军入甘。汉族镇守使中,裴建准、吴桐仁可以忽略;张兆钾和孔繁锦虽然有想法,但如果其他镇守使袖手旁观,这二人也不敢单独挑事。

因此,刘郁芬入主甘肃的最直接障碍,是盘踞省城的李长清。(刘郁芬率军进入兰州的过程很曲折,细写的话可以单独写一篇,篇幅有限,就此略过)1925年10月下旬,刘郁芬所部经过2000多里的长途跋涉,浩浩荡荡开进了兰州。

事前,李长清让出了部分防区,让国民军驻扎。一山不容二虎,一城不驻两军,兰州是听刘郁芬的,还是听李长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