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带记者看谢埠之战留下的弹孔墙。图/袁权

当年国民党南昌县政府所在地的万寿宫里,陈列着关于谢埠之战的详细介绍。

南昌解放前的南昌县政府所在地外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兵团设在莲塘的司令部旧址。

解放军乔装与国民党南昌县政府谈判

谢埠是南昌东南部战略咽喉之地(位于今青山湖区罗家镇板溪村),解放南昌的枪声在这里打响,史称“谢埠之战”。1949年,解放军以伤亡500多人的代价,歼敌2000多人、俘获292人,是解放军渡江战役之后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

站在谢埠大桥下,如今宽约200米的抚河河水缓缓流淌。杨建国告诉记者,75年前的抚河是一条大河,河面宽度近800米,水流湍急。因为抚河常闹水患,影响南昌安全,后被改道,从进贤的青岚湖流入鄱阳湖,“所以现在谢埠这一段就变成了一条很小的内河”。

抢渡抚河,占领谢埠镇,是解放南昌的关键。当时,国民党南昌县政府就设在谢埠镇上,驻有南昌县保警大队几百人。南昌城内,国民党桂系夏威兵团的数万人正准备西逃。1949年5月19日,解放军攻城部队集结在谢埠镇对面,准备抢渡抚河。据悉,20日晚,作战科的几名解放军化装成国民党军官,渡河与国民党南昌县政府方面谈判,“我们是解放军,长江、黄河都没能拦住我们,小小的抚河能拦得住?你们只有配合我们,这也是给你们的一次立功机会。”

谈判很快就获得成功。21日0时开始,国民党南昌县政府派人组织了400多条船,将解放军从抚河对岸运送了过来。杨建国说:“当时的船很小,一条只能运送六七个人,来回一次需要四五十分钟,一直到早上六七点钟,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以下简称二野)4兵团13军37师110团的两个营的人员全部运了过来。”

110团顺利渡过抚河后,迅速占领了国民党南昌县政府。然而,从上海逃窜至南昌的国民党夏威兵团发现解放军的行动之后,纠集了1万多人的残部偷袭解放军。5月21日早上,战斗打响,110团3营首先与敌军在南嵩和北嵩展开激战,连续粉碎敌人的8次进攻。10时左右,37师师长周学义指挥111团,冒着敌人炮火强渡抚河增援110团。14时,37师政委雷起云率领主力109团迅速渡河,从谢埠西南的十华观、大悲寺、杨家坊向敌迂回侧击。

“小孩,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

88岁的黄憨头如今是南昌县万桥村最年长者,南昌解放那年他13岁,在谢埠的地主家里当放牛娃。他告诉记者,1949年5月20日,谢埠下着雨,晚上有人敲门,开门后看到外面站了七八名战士,“他们说,‘小孩,不要怕,我们是解放军’”。战士们身穿黄色军衣,浑身湿透,来这儿的目的是借厨房的灶做饭。“米是他们自己带来的,饭做好后,每人拿了一包盐和几个大蒜子出来,剥开大蒜子蘸点盐就饭吃。”

黄憨头想把当天剩下的一点腌菜端给解放军吃,“但他们说不能要老百姓的东西”。吃完饭后,解放军就在屋外睡觉,“我叫他们进来睡,他们不肯,说没关系的”。

5月21日一早,黄憨头要去罗家集给帮地主干活的伙计送饭,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解放军,也看到了挖好的战壕。当送完饭的黄憨头再回到谢埠时,这里早已杀声震天,子弹、炮弹打在墙上、地上、水面上,发出巨大的声响,把他吓坏了。解放军则冲着他喊道:“小孩,快跑。”

黄憨头的家在万桥村,那里正是敌军的驻扎地。在村里一棵大树下,黄憨头与其他几名老人一起讲述了他们所知道的故事。他们说,战斗是从5月21日早上打响的,国民党的部队在万桥村用疯狂的火力围攻解放军110团,双方激烈交火。下午,解放军增援部队109团赶到后,打进了万桥村,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的巷战。

在青山湖区板溪村东湖自然村,那里有一座弹孔累累的道观,是解放军增援部队111团与敌人交火留下的战斗痕迹。在青山湖区北嵩村,有一座很小的万寿宫,是当年解放军110团3营的指挥部。村民熊春华告诉记者,3营副营长李东海在战场上受伤后,被抬进他家,“我妈妈找了些草药给副营长敷上,擦掉血迹后换上了我爸的衣服。解放军战士们用小孩坐的桶子把受伤的副营长抬走后没多久,国民党的士兵就追过来了”。

5月21日傍晚时分,枪声才渐渐停息。杨建国说:“解放军109团乘胜追击,从南昌城的外围一直向北,将敌人打到牛行车站,最终打得敌人乘火车向西逃窜而去。”

陈赓大将75年前在南昌创办军校

谢埠之战,解放军取得胜利后,敌人弃城而逃,南昌于5月22日宣告解放。解放军二野4兵团司令员陈赓决定,兵团直属队及大部队不进南昌,进城的解放军部队只有800人,驻扎在百花洲。陈赓以身作则,自己带头不进南昌,与兵团部队一起住在距城15公里的莲塘镇,司令部设在斗门村。

陈赓兵团斗门指挥部旧址内,展示着很多当年的历史资料。比如陈赓1949年6月6日的日记手稿,记录了他与南昌的“四次情缘”(如今网上流传的日记手稿图片,是陈赓大将的女儿陈知进于2014年发给杨建国的)。彭一坤将军(当时的兵团作战科科长)也亲自画出当年司令部的内部分布图,并提供了司令部成员的历史旧照等。

杨建国在积极寻找解放南昌的历史资料过程中,与陈赓大将的子女们取得了联系。陈赓大将的儿子陈知建、陈知庶,女儿陈知进均多次来到南昌,还带来了当年解放南昌的军长、师长、团长、营长们的后代,一起追寻父辈当年在南昌留下的足迹。其中,陈知进来南昌的次数最多,她说:“妈妈当时是在南昌怀上我的,所以是南昌的水孕育了我。”此外,陈赓的夫人傅涯1918年4月生于江西景德镇,这都让陈赓大将一家对江西有着深厚的情感。

陈赓兵团在南昌一直待到当年的8月15日。其间,陈赓大将在南昌创办了二野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也就是昆明陆军学院的前身,招收了近3000名江西学员。

“如果你是南昌人,就应该知道谢埠之战”

发生过谢埠之战的谢埠老街于2023年改造提升后,变成了一个干净整齐又充满古意的旅游街区。当年国民党南昌县政府所在地的万寿宫里,陈列着关于谢埠之战的详细介绍,门外的小广场正对着抚河,临河的房屋绘制了巨幅的“抢渡抚河,谢埠之战”墙画,耳畔还时时响起关于战争故事的讲述,令你不知不觉沉浸其中,思绪穿越到解放南昌的那一天。

徐玉珍是罗家镇谢埠社区干部,小广场上的喇叭里循环介绍的谢埠之战就是她亲口讲述的。

她说:“大家都知道南昌有八一起义,但很少有人知道谢埠之战。我就想,如果你是南昌人,就应该知道谢埠之战,了解南昌是怎么解放的。如果是外地人来到南昌,也让他们了解一下南昌解放的历史。”在徐玉珍的指导下,今年“五一”假期,江西师范大学的学生们也来到谢埠老街,义务为游客讲解谢埠之战的故事。

在追寻解放南昌的历史过程中,杨建国听到老百姓讲述的解放军故事,都是与电影里演的一样,不随便打扰群众,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让我很受感动,也觉得做这件事非常有意义”。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西新闻国内国际娱乐教育理论评论旅游体育问政江西大江专题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新参政文摘新法制报通讯员全部

江南今日版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南都市报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