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在钱学森96岁的生日宴上,钱学森望向坐在角落的一个女人身上。钱老颤声问她:“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吗?有几个孩子?”女人说了一句话,让在场的人顿时眼圈泛红,现场一度沉默。

这位女人叫李佩,她和钱学森本没有什么交集,但是因为丈夫的关系,她和钱老成为了好友。她的丈夫郭永怀也是“两弹一星”的获得者。

1917年李佩出生于江苏,自幼聪慧。1936年李佩考入北京大学攻读经济学,4年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校期间,李佩认识了在康奈尔大学任教的郭永怀,两人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渐渐互生情愫。李佩毕业后也留校任教。不久她和郭永怀在美国领证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女儿。

随着钱学森的回国,郭永怀和李佩也决定辞去高薪的工作回国。可是他们想回国并非易事,美国对他们百般阻挠。

有钱学森归国受阻的前车之鉴,郭永怀在离别聚会上,当着所有同事和学生的面,将多年积累的讲义和科研成果全烧了。十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李佩心疼不已。经过4年的奋勇斗争,他们才顺利回归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不久,郭永怀就被钱学森安排到了大西北,进行秘密工作。李佩来到北京的中关村,成为了西郊办公室的主任。当时那里还是一片荒芜,她动用一切力量,在这里铺路、植树、建医院、盖学校、招揽人才,为这里的发展倾尽心血。

如今的中关村一小、中关村医院,甚至是中关村路边的杨树,都是李佩带人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郭永怀从不跟李佩谈论任何工作上的事情,也从不告诉李佩他要去哪里。久而久之,李佩十分不解,长时间地不辞而别,夫妻俩总是聚少离多,让李佩对丈夫产生了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晚上,李佩哭着跑回娘家,抱着母亲痛哭起来:“这日子过不下去了。郭永怀不知道跑哪里去了。”李佩气愤地剪烂了和丈夫的合影。然而那时的她不知道这个不合格的丈夫,正在倾尽一切改变中国的命运。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看着丈夫开心的样子,李佩大概就猜出了一二。

然而1968年,意外却突然降临,丈夫永远也回不来了。

12月5日这天,李佩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我明天就回去了。”说完“啪”的挂断,李佩明白这是消失了好几年的丈夫要回来了。

当天郭永怀发现了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发射的重要数据,着急赶回北京报告,他坚持乘夜班飞机火速赶往北京,不料飞机意外坠毁。

听到丈夫离世的消息,李佩没有哭,没有闹。人生最大的痛苦,也许并不是放声大哭,而是默不作声。

丈夫去世后,进入那个动荡年代,李佩含冤连续六年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多年之后才得以沉冤昭雪。

1978年李佩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英语系。她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的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一直被沿用至今。

1979年李佩开展了一个和美国联合的项目,名叫“中美联合招考物理学学生”项目。后来的10年时间里,给无数人才提供了去美国留学的珍贵机会。去美国留学的留学生,如果有李佩亲笔签名的英文水平证明书,就一定会被录取。

因此,李佩也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80岁的她还在给博士生讲课,但命运又和她开了一次巨大的玩笑。

1996年李佩唯一的女儿因为身患癌症去世。那时所有人都觉得她快撑不住了,可是一个星期以后,李佩又拎着录音机来上课了。

81岁的李佩退休后,又创办了“中关村大讲堂”。她请来了各个领域的顶尖大师开坛,并且免费向全社会开放,所有费用都是由她个人出资,坚持了13年。她被人称为“中关村的明灯”。

李佩说:“我开办大讲坛,就是想回答钱学森之问,这个时代还能培养出大师吗?他的答案是,要有自由,要能争论。”

1999年李佩代替丈夫去参加两弹一星奖章颁奖仪式。李佩接受了500多克的纯金奖章,带回家后就把它随手搁置在家中一角,丝毫不在意这些名利。2003年李佩将这枚奖章捐赠给中国科技大学。

2007年,李佩受邀参加钱学森96岁生日宴会。钱老一眼就认出了这是自己故友郭永怀的遗孀。钱老颤颤巍巍地问:“这些年来你过得还好吗?有几个孩子?”李佩说:“我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一句话,让钱老和在场的人顿时眼圈泛红,现场一度沉默。

2008年她又把毕生60万的积蓄全部捐出,有人建议李佩搞仪式,她却说:“捐就是捐,要什么仪式。”

2017年李佩因病去世,享年99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佩这一生跌宕起伏,中年丧夫,晚年丧女,却把一生都献给了科研和教育事业。我们被她不幸的命运感到悲痛,但又被她的坚强所深深震撼。

李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真正的贵族,致敬李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