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874年,同治皇帝英年早逝。21岁的皇后阿鲁特氏不知所措,偷偷给父亲写了一张纸条,问接下来该怎么办。很快,父亲回信了,她急忙打开一看,里面只有一个字-“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鲁特氏,生于1854年,比同治帝大2岁,父亲是蒙古状元崇倚。阿鲁特氏从小深受父亲的熏陶,多才多艺,文化造诣极高,最亮点是:能左手写大字
《清宫词》里有一首赞美阿鲁特氏的诗《咏同治皇后》:“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意思是:珣妃阿鲁特氏与瑜妃赫舍氏虽有倾城倾国之美貌,但始终逊色于擅长左手写字的中宫皇后阿鲁特氏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貌双全、优秀出众的才女皇后,却始终得不到婆母慈禧的欢心,甚至备受虐辱,这究竟怎么回事?先从同治立后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两宫太后慈禧慈安为同治帝挑选皇后。慈安看上了阿鲁特氏,慈禧看中了富察氏,两人互不相让,就把决定权交给同治帝,结果同治一眼就选中了阿鲁特氏。
亲生儿子不跟自己站同一边,这令慈禧颜面顿失,大为光火,于是就把这笔账算在了阿鲁特氏头上,打定主意要想尽办法折磨她。
阿鲁特氏与同治大婚后,琴瑟和鸣,非常恩爱,令慈禧大为不爽,就广设密探监视这对小夫妻的一举一动。她发现同治很少到富察氏宫去,就训斥他去皇后宫太勤,荒废了政务。
其实,那时同治帝虽然已经亲政,但朝政还是老妈慈禧一人说了算,何来荒废政务一说?但摊上这么一个强势的老妈,同治帝也不敢不听,干脆一人跑到乾清宫去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古婆媳关系最难处,皇宫婆媳自然不例外。阿鲁特氏自进宫以来,处处谨言慎行,毫无失礼之处。但慈禧每次一见到她就各种刁难与不顺眼,令阿鲁特氏万分痛苦。
有一次,同治帝病重,阿鲁特氏偷偷去看望,细心为丈夫擦拭脓血,不料被慈禧看到这一幕,大骂:“妖婢,这时候了你还要狐媚,是想让皇帝死吗?”
《崇陵传信录》还记载:一次皇后去探同治病,流泪说起宫中被虐之苦,同治安慰:“卿暂忍耐,终有出头之日”,结果小夫妻的谈话被尾随而来的慈禧偷偷听到。慈禧怒不可遏,闯进来抓住皇后头发,一边打,一边往外拽,扬言大杖伺候。同治眼睁睁看着皇后受虐辱,又急又气又怕,昏了过去。慈禧见状,才饶了皇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慈禧就有了废后的想法,她将管宗人府的五弟淳亲王召来商议,淳亲王却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这话让慈禧只好作罢,却也更生气了,对淳亲王恨之入骨。因为慈禧是选秀女入宫的,而阿鲁特氏是从大清门迎入的。不能从大清门入是慈禧心中永远的痛!
加之阿鲁特氏正直,不会溜须拍马,更把她自己推向深渊。一次,她陪慈禧看戏,戏中男女抱在一起,慈禧看得起劲,她却扭过头拿手帕挡住脸,令慈禧很厌恶,认为她矫情自视清纯。
阿鲁特氏身边的人劝她,只有讨好了慈禧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她却说:“我乃由大清门迎入者,不会轻易被动摇!”这话传到慈禧耳里,恨得咬牙切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74年,19岁的同治帝英病逝,阿鲁特氏终日以泪洗面。父亲崇倚去看她,见她痛不欲生,眼睛哭肿了,就请示慈禧该怎么办。
慈禧故作无奈地说:“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随大行皇帝去罢。”意思是让皇后为夫殉葬。

这显然是借儿子去世之机,逼死儿媳!自古皇后或正妻不能殉葬,如有也极为罕见。在清史上,第1例是努尔哈赤正妻阿巴亥被皇太极逼死殉葬,第2例就是慈禧逼死儿媳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