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覃前年写了一篇题为《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冒死救出的伤员后来咋样了?成了军区副司令员》的文章,主要是讲述开国中将钟赤兵的事迹的。

但文章中提到了关于巾帼英雄贺子珍的一件壮烈举:长征途中,到了云南扎西附近,她产下了一个女孩子,因为条件艰苦、危险,不得不把孩子送给了当地农户。而在接下来的征途中,她产后没有任何进补、身体极度虚弱,却为了救护躺在担架上的钟赤兵,身上负伤17处。

不得不说,贺子珍是巾帼不让须眉,真乃女中豪杰。

贺子珍的英名,早就1927年的“永新暴动”中就传遍了湘赣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永新暴动”这段历史,老覃在几年前写的《毛主席的妻兄,为暴动第一人,身经百战,七次负伤,建国后很低调》《温杜秀:18岁做县太爷填房, 6个子女全部投身革命,女婿为正国级》等文章里都有详述过,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当时的贺子珍带领农民自卫军在永新城南门消灭了百余名敌人,缴获了一百多支枪,她本人曾两枪撂倒两个敌人。

不用说,这件英雄壮举非常震撼。

民间的传说流传得很快,而且越传越神,有人说她是“神枪手”、“百发百中”,还有人说她是“双枪女将”。

直到今天,民间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她的种种神乎其神的传说。

别的不说,单就是影视作品,也清一色地把她塑造成了“双枪女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女演员潘雨辰在电视连续剧《井冈山》中,更是把贺子珍的“双枪女将”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深植民心。

但是,贺子珍晚年曾和外孙女孔东梅说:“什么双枪女将嘛,这些说法都不是事实哟!我的枪法并不好,打单枪都很勉强,怎么打得了双枪呢?他们根本不知道,使用双枪有多难。我当时在永新城头是打死了两个敌人,但有很大的偶然性哩,那是形势逼出来的,哪里是什么神枪手呀!”

贺子珍向外孙女孔东梅说的这番话是真实可信的。

要老覃说,现在我们看反映战争的影视作品,经常看到有主角手持双枪,并且可以左右开弓,非常威风炫酷。

但这都是些对枪支了解不多的人想象出来的、专门替主角设计的耍帅方式。

贺子珍是久经战场的人,她说使用双枪困难,那自然是非常困难的。

话说,那时候在中国最流行的就是盒子炮。

盒子炮也叫驳壳枪。

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设计出来的,因此,盒子炮也叫毛瑟手枪。

毛瑟兵工厂在1898年制造的毛瑟96式军用手枪是半自动枪,射程远,杀伤力强,弹夹6发,10发,20发,甚至70发的都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清王朝覆灭后,军阀林立,军阀之间彼此征伐,对枪支的需求量巨大。

但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只有盒子炮在西方没被用于军队装备,只作为私人武器,因此不在限制之列。

那么,我国就源源不断地进口了20发盒子炮。

由于驳壳枪的性能好,威力大,后来被我国大量地仿制。

如此一来,在西方被人们视为鸡肋的盒子炮,却在中国大行其是,成为了“兵中神器”。

贺龙元帅在南昌起义打响的第一枪,用的就是盒子炮。

井冈山会师那会儿,毛主席也郑重其事地挎上了一支盒子炮,风趣地对众人说:“挎上盒子炮,师长见军长。”

西方人为什么不喜欢盒子炮呢?

原因是盒子炮太大太重,内部结构复杂,射击不稳,上跳严重,精度很差。

而且,这种枪在射击的时候,跳出来的弹壳很容易伤到自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横着使。

可以想象得到,本来射击精度已经很差了,还横着使,那么开枪的时候就只能是处于“瞎蒙”状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不喜欢它是正常的。

还有,枪都是有后坐力的。

凡是射程越远的枪,它的后坐力就越大。

盒子炮的表尺分划最大达到了1000米,可知其后坐力不会小。

所以,要两手同时操作两支盒子炮,就不得不把手张开,扎稳马步,身体呈现出一个标准的“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差不多就是要把自己摆成敌人的靶子供敌人射击了。

所以,贺子珍说自己“枪法并不好”、“打单枪都很勉强”、“使用双枪很难”,是完全可信的。

我们看电影《平原游击队》里面的李向阳,一手持一只盒子炮,这并不符合现实。

在真实的历史中,李向阳的原型是武工队队长郭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兴的确是手持双枪。

但他的枪不是盒子炮,而是土制单发手枪“撅把子”。

这个“撅把子”是八路军和武工队自己制作出来的简陋手枪,枪型小巧,适合随身携带,但每次只能打一枪,打了这一枪,就要重新装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单带一支“撅把子”,在遇敌时一击不中,自己所处的境地就非常危险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郭兴只好随身带了两支。

所以,郭兴携带双枪并非为了耍酷,而是迫于无奈。

最后说一下,在影视作品中,大英雄杨靖宇将军也是双枪将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靖宇将军牺牲后的随身物品里共有3支手枪,一支为毛瑟一号手枪,子弹—百六十发;一支为考尔特式二号手枪,子弹三十发;一支为考尔特式三号手枪,子弹四十发。

那支毛瑟一号手枪就是盒子炮,是中国天津大沽厂造金鸡环眼满槽大镜面匣子枪。

考尔特式二号手枪在我国俗称为“马牌撸子”,盖因其枪身上有美国考尔特公司的标志小马。

考尔特式三号手枪也叫考尔特1908型袖珍手枪,很小,没有半个手掌大,又叫“掌心雷”、“五封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据杨靖宇将军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杨靖宇常用的枪共有7支,有的是警卫员帮助携带的,这7支枪分别是:7.63毫米天津大沽厂造金鸡环眼满槽大镜面匣子枪一支、7.65毫米考尔特M1903马牌撸子手枪一支、6.35毫米的考尔特M1908掌心雷袖珍手枪一支、7.63毫米西班牙M900旁开门匣子枪一支、38口径考尔特M1902长苗撸子手枪一支、7.63毫米阿斯特拉M902大肚长苗快慢机一支、7.65 毫米考尔特M1903马牌撸子第二型一支。

但杨靖宇在使用时,只是一支接一支地用,并不同时用。

他的主武器就是大沽厂造金鸡环眼满槽大镜面匣子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遥想将军在雪山松林之中,手持沽厂造金鸡环眼满槽大镜面匣子枪,连接木托抵肩,立起表尺稳定瞄准,不断把子弹从枪管中射出,准确命中日寇,威风凛凛,杀气漫天,真不愧“山林之王”的封号。

可惜时不利兮骓不前,大英雄命丧宵小之手,徒令后人垂泪流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