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交换俘虏的仪式上,出现了一个瘦骨嶙峋的男子,他曾是志愿军60军180师的政委吴成德,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回国之后竟被开除党籍,撤销军职,直到人们看到他的遗物,瞬间泪流满面。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志愿军前往朝鲜进行了抗美援朝作战,在这场战役中,大约有两万多志愿军被俘虏,其中最高级别的就是我军师部政委。

吴成德作为我军最高级别的战俘,在一次战役中不幸被美国抓捕,直到战争结束才随着俘虏被释放回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1年,吴成德所在的第一八零师面临着补给不充足的问题,一时陷入了难以突围的困境。

眼看着敌人的部队将他们重重包围,战士们的伤亡情况也不容乐观,吴成德作为师部的代政委只得紧急召开了会议,询问大家的建议和看法。

沉重的现实像是阴霾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在众人的一致考量下,第一八零师决定分散突围。

尽管这样的决定要面临着被分散剿灭的风险,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这已然是最好的办法,只有将大部分的军力分开才有突破的可能,否则就只有坐以待毙。

吴成德作为当时的最高决策者,思考了眼下的形势之后便同意了这个决议,随后大部队分为了几股势力向着不同的方向进行了最后突围。

然而当吴成德按照计划线路马上要摆脱敌人追击,赶上大部队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了几百名因为受伤而掉队的志愿军队伍。

这些年轻的脸庞上沾染着鲜血,他们像是看到希望和曙光一样将眼前的师政委当作了精神支柱。

吴成德望着前方马上就能追上的大部队,毅然决然放弃了撤离的计划,决定和这这伤员战士们共进退。

他翻身下马,用随身的手枪将马射杀,随后对这些行动不便难以撤离的战士们说道:“同志们,不用害怕,我和大家在一起!”

他的信念感顿时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战士,吴成德让后边紧跟的队伍快速离开,自己则陪着他们坚守在此处。

敌人很快就追了上来,吴成德和战士们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们已经决定就算牺牲在一起,也绝不做俘虏。

这支几百人的队伍顶着敌人猛烈的炮火,采用游击战术艰难转移阵地,就这样苦苦支撑了14个月,到最后只剩下吴成德在内的三人被美军俘虏。

他们知道吴成德的职位不同于其他战士,于是将他投入了特别监狱严加看管。然而无论他们怎样威逼利诱,吴成德也没有走露过任何信息,更坚持不愿背叛祖国。

1953年,在狱中受尽折磨的吴成德终于迎来了回家的机会。随着战俘被一批批释放,在最后一批释放名单中,吴成德眼含热泪地等到了自己的名字。

回国之后的吴成德因为战俘身份受到了很长时间的调查和改造。

在这期间他产生过困惑和苦恼,好在他一直坚信国家最终会查清楚事实,于是便认认真真进行劳动,同时不断写信给有关部门申诉自己的情况。

最终调查结束,关于吴成德的身份误解被洗清,他受到了党组织的给予的干部待遇,在家人们的陪伴中度过了晚年。

直到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大家才惊奇的发现,吴成德从恢复身份以来,每个月都断断续续向希望工程捐款。

他将自己拥有的留给了人民群众,而本人则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

顿时,在场所有人都对这位老军人肃然起敬。这件事情更加证明了吴成德一生都坚守着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和原则,无疑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资料来源:

吴成德——百度百科

吴成德:中国人民志愿军中职务最高的被俘者——凤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