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1880期。1955年我军将官授衔仪式上,有一名军长“意外”缺席,不是不想来,原因是他没有获得将官军衔。此人就是时任第24军军长的梁金华。为什么说有些意外呢?因为解放战争时梁金华已经是三野的一名副军长,抗美援朝时更是升任24军军长。根据当年的授衔原则,大部分军长就算不是中将也是少将军衔,只有梁金华“仅仅”被授予大校,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5年授衔是组织严密、严谨的过程,事先经过3年多时间的准备和调查,高级将领都进行了定级,轻易不会出现偏差。但显然这位军长的军衔是被低授了,而低授自然是有特别的原因。梁金华指挥作战是一把好手,被降低军衔跟作战指挥及战场表现没有直接关系。恰恰相反,24军在1952年入朝后作战勇猛,共计歼灭联合国军1.4万余人,在参战各志愿军部队中战绩不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金华之所以被授予大校,是组织基于两件事情的处理态度。第一件事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梁金华的24军被联合国军方面控诉有虐待和侮辱俘虏的行为,尤其是美国方面,抓住这一点大书特书,制造国际舆论,企图将志愿军和新中国的国际形象抹黑。虽然我军没有直接公开发文处理过此事,但现代化军队和军队的高级指挥官,在一场跨国战争中还是要有所顾忌,一些细节给国家带来被动,是不值得、不应该的,尤其当时新中国刚建立没有几年时间,需要国际社会承认。不管有没有严重问题,只要细节做得不到位,就可能会给别有用心的国家留下口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件事则是对于梁金华建国后个人生活的一种态度。组织轻易不过问个人家庭事务,但是梁金华属于我军高级将领,有小部分干部在建国后有了贪图享乐的心理和行动,梁金华虽然没有特别出格的行为,但也是在授衔之前与发妻办理了离婚手续,其中原因与后来的开国中将王近山多少有些类似。为了这件事情,在原三野部队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骚动,毕竟是高级将领,这些家里的私事传扬出来令人十分难堪,梁金华的三野老首长粟司令员多次找他谈心,却最终没能劝服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5年梁金华以军长的身份被授予大校,只看职务和革命时期的资历,自然是有些过低。但1955年评衔结合的是三个要素:战功、资历和品德。也许第一时间没有被授予将官军衔给了梁金华军长一些启示,此后他担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工作兢兢业业,生活上也低调了很多,终于在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算是弥补了6年前大授衔时的遗憾。不过在晋升少将后的第二年,梁金华就因病去世了,时年仅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