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汉生是开国中将,七十年代曾担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当时他在军区内的搭档为开国少将丁盛。丁盛司令员,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前半生战功显赫,尤其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打出了极高的声望;但后半生却卷入相关阴谋集团的严重案件,被撤销职务并开除党籍军籍。廖汉生与丁盛共事数年,彼此是比较了解的,他怎么回忆相关事件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2年,丁盛被最高检认定为两案“从犯”,但免予起诉,他的事情到目前为止没有翻案。廖政委长期做政治工作,晚年又担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讲话是很严谨的。他认为老搭档当年确实有过失,主要是不该在上海延安饭店与当地造反派见面,后来那些人的证词,将丁盛推向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对于76年8月8日晚的事件过程,廖汉生虽不是亲历者,但却比一般人更了解。因为丁盛与徐景贤、王秀珍、马天水见面时,廖政委恰好在上海治病,那晚也住在延安饭店。8月8日他没有见当地那三个人,却跟丁盛碰过头。作为军政搭档,丁盛住进饭店后,主动来到廖汉生房里、关心了政委的病情,并且表示跟上海市委及医院打好了招呼,尽快给廖汉生安排专家会诊。廖政委闻言很欣慰,共事的那几年,他与丁盛的私交还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委得知丁、廖二人都在延安饭店,当晚便过来拜访。徐景贤、王秀珍和马天水,先去见了丁盛,从晚上7点谈到10点多。廖汉生既然没见他们,怎么知道这三个人来了呢?因为他们到延安饭店的时候,让工作人员告诉了廖汉生,表示跟丁盛聊完就去看他。廖汉生因为染病不适的缘故,没等太久便睡了。晚上10点多丁盛和那三人过来敲门,廖汉生听见声音醒了一下,因太疲倦没有起来,他们四人很快便离开了,没见上面。

廖汉生晚年回忆,若自己那晚起来了,恐怕也会有不必要的麻烦;可话说回来,他认为丁盛处事不周,当天如果是五个人谈话,丁盛的问题不也有个见证?1982年后,丁盛多次向组织申诉,指出徐景贤等人串供陷害自己,但没有实质性结果。对于丁盛是否真正参与了阴谋活动,廖汉生未做主观推测,毕竟他当年没加入几人的谈话现场,证明不了对话内容。但廖汉生认为,丁盛的事情还是有些疑点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点。“60军”是三人证词中的关键部队番号,他们声称丁盛对60军“没有把握”,该军驻扎江苏威胁上海,丁盛让他们“早做准备”,所以三人才给上海民兵发枪,酝酿动乱。但其实往前翻,60军本来不在这里驻军,丁盛为战备考虑,专门向中央军委打申请,把60军调到了长江一线。如此说来,丁盛不该对这支部队“没把握”。

第二点。南京军区当年下辖三个军,除那几人证词中丁盛“控制不住的60军”外,还有第1军和第12军。如果丁盛说了对60军“没把握”这样的话,难道他对另外两个军就“有把握”吗?事后证明,第1军和第12军官兵忠诚可靠、没有任何异动,这似乎与三人的供词有矛盾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点。既然8月8日就有密谈,为何关于60军的部署情况,那几人要到76年9月21日才向张春桥汇报?前后竟相隔一个多月时间,这样重要的信息,似乎报告得有点太晚了,不合常理。更蹊跷的是,丁盛可是大军区司令员,他完全有直达渠道,怎么会把如此敏感的信息通过他人传出去?

第四点。76年10月7日相关集团的主犯被抓后,廖汉生与丁盛都被召到北京开会。廖汉生在京西宾馆的房间见到过丁盛,当时丁盛正在泡澡,甚至在浴缸中睡着了,可见身心放松没有什么顾虑,这件事令廖汉生印象颇深。若真有牵连,案发后还能有这样的定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盛一生大起大落,令人唏嘘。值得一提的是,廖汉生的回忆录中,当写到丁盛的事情时,往往以“丁盛司令员”称之。考虑到丁盛已被开除党籍军籍,就连1999年丁盛故去后,追悼会也只是冠以“丁盛老人”四个字;廖老却在书中使用“司令员”称谓,可以看出他对旧日战友的认可和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