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病死后,燕王朱棣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谋反,发起了长达四年之久的靖难之役。

但在这场战役中,燕王朱棣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有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被后世所记载,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明代初期的名臣铁铉。靖南之役中,铁铉带领济南全城民众英勇坚守三月有余,最终迫使燕王退兵改道。

这场济南保卫战将领导者铁铉塑造成为了一个智谋双全的铮铮之臣,明后期及清代官方亦对其赞誉推崇,但永乐帝登基后却对这位对手铁铉处以极刑,不仅将其骨架下油锅,其妻女的下场更是悲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燕王兵围济南城

公元1400年(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击溃李景隆攻下德州后,携胜利之威想顺势拿下济南城,进而直逼金陵城。

济南作为南北通衢中心,其地理位置至关重要,若是能够拿下济南,则燕兵可据此稳固后方,进则直逼金陵。

燕兵抵达济南后,坚固的城墙使其久攻不下,铁铉时任参政,与其他官员军民决心全力守卫济南,誓死效忠建文帝。

燕兵只好实行围兵之策,当时燕兵围困济南三月之久仍迟迟无法攻下济南城,燕王命令手下将劝降书用弓箭射入城中,可铁铉等众人拒不投降,燕王“乃堰城外诸溪涧水灌城”,燕兵欲水淹济南城,当时民众无不惊恐,担心葬身鱼腹。

但是铁铉却安慰民众说:三日之内可解决此事,让军民坚守不出,不必恐慌,普通民众纷纷不解,但大家只能选择铁铉的智谋。

二、铁铉诈降谋燕王

原来铁铉心中早已定下了诈降的计谋,他先是派遣了城门守卒日夜哭泣,边哭边说:济南城要淹了,我们马上都要死了啊,这可怎么办!以此欺骗燕军,让燕王感觉济南军民已然民心涣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趁此机会,铁铉表示愿意开城门归降燕王,但城中百姓唯恐大军压境,若燕兵进城后会肆意屠戮,因此希望燕王退兵十里而自己单骑入城。

燕王本就苦恼久攻济南不下,延误自己直取金陵的战机,欣然应允这一条件,却不知铁铉早已在城门处命令士兵做好埋伏,只待燕王行至城门下,便投下千斤重的铁板谋取燕王的姓名,并砍断护城河上的桥索使其失去退路。

谁知燕王尚未骑行至城门,城墙上士卒提前投下了铁板,仅砸伤了燕王所骑的马首,燕王受惊后立刻换乘马匹,转身撤退。

济南城门口士卒便要毁断桥梁断其后路,奈何桥梁坚固仓促之间难以破坏,竟然让燕王就此逃去。

至此,铁铉的诈降计谋彻底失败,两手准备均未得手,可想而知,济南城将迎来燕王的怒火。

三、再出奇谋退燕军

燕王退去后自是气愤无比,返回军中后再次集结大军开始攻城,火攻水淹,百计齐用。

据《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记载,“燕王大怒,乃以炮击城”,元朝时火器便已应用于战争中,明朝自不必说。

在火力强大的炮轰之下,坚固的济南城墙也难以抵挡,不久便开始出现了缺口,若是继续炮轰下去,城墙便要彻底崩毁,燕兵攻进城内是早晚之事。

危急时刻,铁铉再出奇谋,将朱元璋的神牌悬挂于城墙之上,在封建王朝,仁孝观念深入人心,崇奉天地君亲师。城门之上的高太祖神牌让燕军不敢炮击。

若是攻击,燕王朱棣作为朱元璋四子,便要背负一个不忠不孝的骂名,这对任何一个会留名史书之人是无法接受的。在这种情况下,铁铉趁机命人一边修复城墙,一边伺机派人不断骚扰燕军驻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史记载“铉每出不意,募壮士突击燕兵,破之”,搞得燕军疲于应对,燕王大怒又对其无计可施,只好撤兵回还,白白付出了巨大的时间代价,却没能有所收获。

而铁铉则率众追出,趁机收复了德州,至此济南保卫战在铁铉的带领下大获成功,也是建文帝差不多的一次大胜利。

建文帝得知后龙颜大喜,对铁铉大加封赏,“遣官慰劳,赐金币,封其三世”“擢山东布政使,寻进兵部尚书”“参其军务”,铁铉也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同时也将自己牢牢绑在了建文帝所乘坐的这架走向失败的龙辇之上。

三、大势所趋难回天

公元1402年(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在这场靖难之战中成为了最终赢家,夺得帝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史称明成祖。

朱棣夺得帝位后,决心迁都北京,在军队北返时对顽强抵抗过的乡民进行过屠戮,且当时的左佥都御史景清在其攻占南京后对朱棣行刺未遂,这让朱棣感觉到曾经建文帝的死忠之臣必须除去。

铁铉作为建文帝一派的忠臣,既然皇帝已换,曾经的忠臣对新的皇帝便是乱臣贼子,自古以来改朝换代莫不如此。

建文帝被宣布死讯后,铁铉部仍旧拒不投降,负隅顽抗,这也为最终其悲惨的命运埋下伏笔,最终铁铉竟被自己的部下抓了送到南京。

传言铁铉面对朱棣时仍不跪不拜,宁死不降,最终被燕王命人刈其鼻让其吞下,最终处以极刑,将其骨架下入油锅之中,妻女也被充入官妓,下场十分凄惨。

四、结语

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代代君王杀旧臣,铁铉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建文帝死后仍旧负隅顽抗拒不投降,新的皇帝自然无法容忍臣子仍对旧主忠心耿耿,处死便在预料之中。

但是各代君王又希冀自己的臣子这样忠于自己,这样的所谓忠臣终是不免悲惨的结局,但又是这样的忠臣才最终可以青史留名。

参考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

《明史·高巍传/铁铉传》

《靖难之役与明前期文官集团裂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