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朱元璋长相

朱棣梦中朱元璋的丑陋扮相引来了第一波吐槽。不仅“明粉”吐槽剧组不尊重历史,就连观众也吐槽朱元璋扮相太过难看,第一眼甚至被吓得不轻!这么丑的朱元璋《明史》里描述他的长相时说:“姿貌雄伟,奇骨灌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前八个字说的是外貌,后八个字说的是气质。朱元璋相貌不凡,给郭子兴留下了好印象,马上被收入军中,还把义女马皇后许配给他。要是朱元璋长成这样,谁愿意把女儿嫁给丑八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黑胡善祥

《大明风华》剧中把胡善祥和孙若微设计成亲生姐妹,这是为了剧情更吸引人,我们忍了。但是,你不能罔顾历史,为了突出孙若微,明着黑胡善祥啊。历史上的胡善祥忠厚善良、天性贞一,是一位真正的贤后,反而孙皇后是由贵妃成为皇后。

虽然史书上没说孙皇后在这个过程中耍了什么手段,但后宫宫斗从来都是你死我活,胡善祥无缘无故被废,孙皇后不可能没有干系。胡皇后被废后,大臣和百姓们都很同情,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黑张太后

土木堡之变后,孙若微在朝堂上总结的是除了于谦外无人谏言阻止,而在后宫之中,面对婆婆张太皇太后,她更是直言:“这些人谁都可以原谅,唯独你张太皇太后不能被原谅”。无它,因为在朱祁镇出征之事上,隔代亲的奶奶张太皇太后选择了支持孙子,才导致土木堡之变发生。

这简直就是个笑话!土木堡之变发生在1449年,而张太后在1442年就已经去世了,这个黑的实在是没水平。而且为了突出孙若微,把很多张太后干的事情都加在孙若微头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太后在明代诸后中颇为精明能干。据史书记载,她平时对中外政事、群臣才能及品行都格外留意。明仁宗死后,每遇军国大事,明宣宗都禀明母后再决定。张氏也常询问宣宗处理朝政的情况,并经常提示宣宗注意体恤百姓疾苦。

由于张氏在朝廷政务的处理上,倚重“三杨”、张辅、胡濙及更早时的蹇义、夏元吉等贤臣名将,协调君臣之间关系,限制内宫对朝廷政事的干预,所以在正统初年,王振虽有宠于英宗,却没有达到专权擅政的程度,朝廷政局大体保持稳定。可以说如果张太后不死,或许不会发生土木堡之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朱棣和建文帝和解?

《大明风华》第16、17集中,已出家为僧的建文帝与朱棣在一座塔中会面,叔侄两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可历史上的建文帝却是彻底人间蒸发了。自从朱棣率军攻入南京那一刻,建文帝就不知所踪。关于他的下落有自焚而死、出家为僧、遁入道门等说法,但都没有实质证据。

而建文帝的兄弟、儿子都先后遭朱棣迫害,所以历史上的建文帝与朱棣之间是绝对不可能和解的。他们不可能见面,见了面也不会和解,只会你死我活,这就是皇家争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孙若微结局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大明风华》的大结局了,堂堂大明王朝皇太后,居然和徐滨扬帆海上、远走高飞了……这实在是太扯了,这是偶像剧,不是历史剧!或许也就只有小说作家和电视编剧能设计出这种情节了,或许这也算是一种创新?

皇太后丧偶之后,和初恋情人死灰复燃重叙旧情。反正,我是没想明白这部剧如此结局,到底为了表达什么。除了上述几处之外,《大明风华》中还有不少存在“硬伤”的地方,比如太子朱高炽天天不干正事

(历史上的朱高炽大部分时间在北京负责新都的建设与治理),解缙被流放(历史上的解缙是被朱棣下令埋入雪堆冻死)等等。剧中管朱棣一会叫“皇帝”,一会叫“皇上”,其实根本不能随便乱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吧,吐槽结束。或许有的人会说,不论是原著小说《六朝纪事》,还是电视剧《大明风华》毕竟都是艺术创作。如果艺术创作完全和历史一模一样,或许也就称不上创作了,那样也没人会看了。但是,我感觉创作也要有个限度,不能没有底线。既然以历史为背景,那么在一些基本历史常识方面不该出现那么多错误,更不应该为了剧情需要而颠倒人物黑白,混淆视听。

参考:《明史》、《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