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 读

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编,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共同参编的团体标准《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导则》第二次工作会,于2024年4月29日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顺利举行。

2024年3月20日,我院组织召开《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导则》团体标准启动会暨第一次会议后,我院牵头于2024年4月29日召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8家联合单位,开展了一场“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工作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分院总规划师郭志伟、总体分院总规划师闫琳,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宋晓璐,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五分院总规划师沈颖溢,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单彦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段德罡,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谭刚毅、教授刘小虎,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晓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力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刘艺蓉等参编单位专家和老师们线上线下共同参会讨论。

会议由总体分院总规划师闫琳主持,她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导则》编写的各版块内容要点。总体分院总规划师郭志伟提出本导则应结合 2024年部委最新文件要求,直面当下规划编制问题,重点以技术指导和成果规范性为主,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特点,为未来科学编制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提出指引。此后,各位专家分别就主要承担内容开展技术讨论。

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单彦名提出,规划前期准备应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工作清单,作为扎实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可考虑增设标准化表格作为附件,体现前期工作的规范性。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力智提出,传统村落现状评估的关键是如何破解大而全的评价指标,突出“连片统筹”。张教授提出现状评估可以从村落单体评估、集中连片线索、历史中心和社会经济活力四大指标切入,重点凸显集中连片的“线索”,如从水系、古道、手工业生产、文化脉络等提出村落连片的基本逻辑,并结合历史中心和经济活力等加分项,明确未来连片规划的重点。

西南民族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王晓亮提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整体价值的研究需考虑“基本盘”和“特色化”两个方面。基本价值评估包括历史沿革、地理位置、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等,而特色价值则要突出县域传统村落在区域中的“整体价值坐标”,可从文化连续性、地理邻近性、功能互补性、交通可达性等方面展开。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刘艺蓉提出,传统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应从当下问题切入,更加注重保护利用的时代性、民生性、低成本、绿色化。通过多个案例的经验介绍,提出可从规范化管理、低成本建造、绿色化性能和可持续管控四大方面开展相关规划指引。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谭刚毅提出,传统建筑保护利用更需要关注不同年代、不同建筑修缮工艺的差异性,关注对工匠技艺的传承,思考当下工程承包模式的局限性等。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宋晓璐提出,科学构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格局,可从价值特色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建立村落价值评价体系,提出全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总体格局的构建思路,明确重点片区选择的原则、依据和要求,细化分区发展目标和连片发展模式,构建整体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的集中连片分区保护利用指引体系。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五分院总规划师沈颖溢提出,县域统筹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模式应基于规划“能管”“好用”两大目标,明确县域统筹的框架与要素,包括区域协同、建设统筹、底线共保、活化利用、特色引导等内容,重点提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在产业、风貌等方面的“负面清单”,便于管理者使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村镇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段德罡教授提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理想模式应呈现“面-线-点”的保护利用格局,“面”上突出县域传统村落的共性价值、“线”上突出村际之间的互荣共生、“点”上显现各个村落的个性特色,形成系统化、层级化、特色化的保护利用格局。应注重村落在“文化-社会-物质”上的相互关联和内生秩序,尤其是以村民为主体的内生动力,是传统村落作为有机生命体的根本。因此,体制机制规划部分,应综合考虑政府、社会、村民三方的诉求与权责:政府部门需建立对县域传统村落“共性+个性”的价值特色认知,社会资本需明晰传统村可开发利用的底线与方式,村民集体需明晰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自信与家园意识。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刘小虎提出,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是文化性、生动性、协同性、延展性。可以用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村落集中连片区各个层次文化资源的梳理和再现,将传统村落的资源、保护主体、传承与再造模式等多个要素联动起来,对未来传统村落修复变迁的细节线索进行全过程数字化记录和保存,与传统村落已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对位、整合,将传统村落文化的“实”与“虚”在多维度的层面展开。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闫琳提出,在项目库整合方面,既不能“撒胡椒面”,也不能“过度集中重复投资”,要围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内容开展项目筛选,既要特别关注抢救性保护要求,又要充分对接不同资金来源下的项目整合,还要进一步考虑两年示范期和中长期发展诉求,提出规划项目总库并形成规划时序安排。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沈颖溢提出,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的实施保障机制,应进一步突出政府层面的工作计划与组织方式,包括建立健全工作组织框架、明确规划实施进度、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完善监管和政策机制等内容。

最后,与会专家共同表示,这是一次开拓思维、优化思路的讨论。会后,工作组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标准编制工作内容,按计划、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导则编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县域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导则》第二次工作会议圆满结束。

编辑/排版|李刚

封面图/图片|供稿部门

供稿|清华同衡 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 总体四所(城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