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东哥,你身边放心的香港保险顾问。

这是我的第454篇原创。

上篇文章,东哥很嗨。

大半夜的,开了罐啤酒。

望窗外夜色灯火阑珊,品淡淡麦香。

东哥所在的团队,400多人。

团队90%都是硕士以上学历,还有100多位博士。

是我见过知识密度最高的团队。

在这样一个强者如云的团队里,

  • 东哥以一个新人小白的身份

  • 在最艰难的冷启动期间

  • 用主打的陌生人市场

杀进了前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内的说法,是争取做到月月有单签

东哥现在,已经约好了4位客户,5月份赴港签单。

这个月做到了,平均下来,周周有单签

感谢每一个支持东哥的朋友,转发东哥文章的朋友;

以及选择在东哥这里,配置保险的朋友。

相逢于微时,你们都是东哥崛起道路上的贵人。

今天和潜在客户聊。

潜在是做医疗的。

医疗说,我一直想买点香港储蓄险,稳健的收益,看着蛮不错。

但有一个点,让我一直有点犹豫。

长期来看,储蓄险的抗通胀能力,其实不如房产。

眼看杭州西安都取消限购,房产刺激政策不断,撩的人躁动不已。

房产大涨前夜,要不要加仓一套?

1

东哥说,这个问题,咱可以从多个角度拆解下。

首先,房产和储蓄险,到底谁的抗通胀能力更强,是个仁者见仁的事儿。

对于房产,有坚定地而多军,比如欧神、达叔之类。

也有坚定的空军,比如网上漫天漫地的中国地产崩溃论。

东哥的看法是什么?

坚定地看多大城市核心房产。

,第一段就是这个。

基础逻辑,就是暴力集团的铸币税。

大城市的房产,就是通胀的蓄水池。

那为什么东哥选择的是做香港保险销售,而没有选择在深圳做房产销售?

因为还有第二段。

大城市的房地产,绑定的是我们这片土地的暴力集团。

香港保险绑定的,则是全世界头号老大哥这个暴力集团。

现在全世界的资产定价货币,是美元。

对应的,就是美元灞泉。

美联储不仅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而且是全球的中央银行。

欧洲、日本和英国央行则是其补充。

整个世界主要依赖美元提供流动性,而这些流动性驱动着全球各地的经济活动。

身处外围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超脱于美国的这个体系。

即便是勤奋、聪明、庞大如中国。

我们也只不过是将源自美国的信用,衍生为境内的人民币流动性和本土经济活动。

将源自美国的原创技术应用到各个生产制造领域。

外围国家所做的几乎所有努力,所形成的任何效率提升与改进:

最终都会转变为政府或居民账户上美元资产的增加。

换言之,整个非美世界的努力与进步,都是使得美元的购买力更加强大。

这就是美元资产配置的彪悍之处。

也是香港保险的一个极大的优势,美元保单。

2

就像我司当前主打的储蓄险产品,是多元货币保单。

可以选择六种货币。

美元、人民币、港币、英镑、澳元、加元。

但除非有明确的目的或需求,比如计划以后就是要去澳洲生活,那么买澳元保单。

否则东哥都是推荐美元。

就是这个道理。

实际上即使是去澳洲生活,也可以先持有美元保单。

需要的时候兑换即可。

美元的彪悍和坚挺,大概率是要超越澳元的。

就比如,如果你有一个亿,你会全持有人民币,还会有把大部分都换成美元?

像那些高净值人群,做个世界公民?

不要轻易觉得有钱人都是傻子。

能驾驭那重量级的财富,水平和能力,大概率高于我们。

你说储蓄险的抗通胀能力,不如房地产,这个观点有一个前提:

就是这个储蓄险,是内地的人民币储蓄险。

对于香港的美元储蓄险,不一定成立。

关于这方面的详细推演,东哥之前做过计算。

就是下面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学术性有点太强了,阅读体验不太好。

但逻辑和数据都很扎实。

主要结论就是下面这张图

站在这个角度,香港储蓄险和内地房产到底谁更抗通胀,不好说。

3

退一步,即使不从抗通胀的角度,香港保险的美元保单,依然极具价值。

什么价值?

对冲人民币单一币种风险。

大部分中国投资者,资产几乎都配置在国内。

房产、基金、股票,都是人民币资产。

从便利性和熟悉度上来说,这自然是非常合理的。

但这就等于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比如房产、股市、债券;

但把篮子都放在同一辆车上,都在人民币这辆车上。

万一人民币贬值,就等于我们的资产,全都贬值了。

最近的日元,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实力相当彪悍。

但日元依然是,说贬值就贬值。

类似的,人民币也不排除贬值的可能性。

甚至最近这一年,我们已经很受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的汇率,到底是升是降?

东哥的判断是,人民币大概率还是会继续贬值。

之前做过的货币物资比,就是再坚实不过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个只是东哥自己的推演,可以做个参考。

更合理的做法,是只应对,不预测。

不轻易去判断,而是提前按合适的比例配置好。

比如买美元保单。

人民币跌了,我们有美元的收益;

人民币涨了,我们有人民币的收益。

这就是资产配置的概念。

这点上,内地的房地产,无能为力。

4

上面的分析,太过理论。

如果平时对金融、财经类的知识不太感兴趣的话,理解起来可能觉得抽象。

那咱下一步就聊点实操性强的。

首先,房产的投资难度,要大于储蓄险。

往微观了说,需要选酬、看盘、地段、学区、房龄、装修……

往宏观了说,是城市的能级、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远景规划、人口流动……

这些都是影响因素。

有人买了赚,有人买了亏。

而香港储蓄险,只要不像股票基金之类快进快出的买卖,不要被迫提前退保,就几乎不存在亏损的可能。

是确定的、稳定的、持续的增值。

就像之前在知乎看到的一个提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普通人,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即使是大城市,房产投资依然充满了挑战。

依然是有人哭有人笑。

5

其次,房产有周期性。

即使你的房产投资水平很高,买的房子长期而言必然是赚钱的;

依然有个无法逃避、必须面对的问题,就是楼市的周期。

什么意思?

就是有涨,也会有跌。

有牛,也会有熊。

房产周期性的特点,在这轮疫情里面,体现的淋漓尽致。

明天很温暖,后天更温暖。

但今天很冷,刺骨寒风。

熬不过去怎么办?

就比如,如果现在就遇到必须用钱的地方,怎么办?

骨折价卖房么?

这种量级的资产,一个折价,就会让一个普通家庭元气大伤。

储蓄险恰好相反,是稳健的增值,持续的增值。

除非人类世界遭遇了长达几十年的全球大萧条,否则几乎不存在回撤的可能。

就像下面图表所示意的历史实现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期用钱的时候,直接保单拆分,从里面提取即可。

灵活使用,无畏牛熊。

6

承接着前面保单拆分提取的概念,就可以延伸出香港储蓄险的一个特点。

持续现金流。

房产是不动产,意味着房产的流动性,必然较差。

没办法产生持续的现金流。

出租是个选择,但东哥自己很不喜欢这个选择。

纯属个人偏好。

东哥的房子,就很早先年的时候,有一套小房子,出租过一年。

然后再没出租过。

好几套房子,宁肯一直空置。

为什么?

风险控制。

遇到不良租客,房租的收入,都覆盖不了他们对房子损坏的折价。

出租之外,房产变现的方式,就只有出售。

有,或者没有。

黑,或者白。

只有这两个选择。

香港储蓄险的使用,则灵活多了。

就像我司的拳头产品,保单支持无限次拆分和局部退保。

这样的灵活性,玩儿法就多了。

比如现在保单价值100万,就可以每年提取5万出来花。

剩下95万继续在里面增值。

按年化6%考虑,第二年保单值多少钱?

95万×6%=100.7万。

嘿,又回来了。

那么就可以再提5万出来花,保单的价值,一点没少。

还略有增加。

这就等于有了永远提不完的钱。

这在保险术语上,被称为永续年金。

永远的现金流。

7

医疗说,卧槽,没想到还有这么多讲究。

那我是不是就不应该买房子,而应该全买储蓄险了?

东哥说,显然不是。

房产和储蓄险,都是工具,各有各的优点和用处。

不冲突。

关键在于两点。

一个是自己的投资偏好,二个是自己现有的资产分布情况。

如果你没有房产,东哥建议是买首套房产+香港重疾险。

先照顾好生活。

像你现在已经有自住房产了,主要考虑增值,那就灵活多了。

就比如现在有80万现金。

如果你是房产头铁,绝对的房产多军。

那可以拿出40万再加仓一套,20万留下自己花;

剩下的20万,可以配置一些长线的储蓄险。

如果觉得现有房产的资产占比已经偏高,就完全可以考虑拿50万买储蓄险,30万自己花。

这样就可以充分享受到双方的妙处。

既有房产的增值性,也有香港储蓄险的简单性、稳健性、永续现金流、美元对冲之类的优势。

分散配置。都是工具。

这个分配方法,绝对正确么?

不是。

更好的办法,是结合考虑自己的现金流、风险承受能力、家庭组成状况,做综合的配置。

这方面,是东哥真正的服务所在。

也是一个合格的保险顾问,价值所在。

关注东哥,保护中产财富,一起慢慢变富。

东哥目前提供如下服务,有需要的朋友欢迎微信来撩。

  1. ,大家一起讨论赚钱演化;

  2. ,不定期一对一微信消息,解读财经、金融相关时事;

  3. 添加东哥微信: jetorz ,领取《东哥在湾区》2023年历史文章合集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