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杨振宁看望病重的邓稼先时问道:“造出两弹,国家给你多少奖金?”邓稼先神秘的伸出两个指头说:“20块,核弹10块,氢弹10块。”杨振宁听后,心疼不已。邓老的眼中却满是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稼先是安徽怀宁人,出生刚8个月,就被父母带到了北平。他的父亲邓禹哲是早稻田大学的博士,童年时期生活幸福。

不料,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了北平,却强迫中国人为他们庆祝,遇到日本兵还必须鞠躬行礼。

那年,邓稼先13岁,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强盗,什么是国耻。在日本的庆祝会上,邓稼先一怒之下将日本的国旗扯了下来,还踩在脚下狠狠地跺了几脚。可是,这个举动也令他不得不逃到昆明避难。

10年后,邓稼先赴美国在普渡大学物理系深造,在经过不到2年的学习后,他本科学历,却跨级答辩成功,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因年龄仅26岁,被称为“娃娃博士”,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在拿到学位的第9天,他拒绝导师带他去英国深造的邀请,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国,为祖国建设加砖添瓦。

1952年,邓稼先成为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并与青梅竹马的许露西结婚,生了一双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幸福美满的生活了5年。

而这5年,也成了邓稼先一辈子与家人仅有的团聚时光。

1958年的一天,时任工业部副部长的钱三强找到了邓稼先。下班回到家中,邓稼先便满怀心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妻子觉得不对劲,便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邓稼先这才满怀愧疚的说:“我要调动工作了。”

“那调到哪里了?”

“不能说!”

“做什么工作呢?”

“也不能说!”

“那你给个地址,我们也好通讯联系。”

“通讯也不能!”邓稼先眼圈红了,拉着妻子的手心疼的说:“以后,这个家就靠你了。”

原来,邓稼先答应了钱三强加入了核弹的研究小组,以后,工作将是绝密,要放弃家庭,隐姓埋名。

临行前,邓稼先领着妻子与孩子拍了一张全家福,之后便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讯。此后的28年,他也只能对着戈壁滩的黄沙,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研发小组惋惜的从火堆中抢出一些文件,不过也都被烧成了碎片,只能零零散散的拼凑出一些数据。

一个苏联的专家看到,也没有阻拦,只是出门前嘲讽的说了一句话“没有我们,你们想造出核弹,至少再等20年。”

当时,和美国的核威慑相比,缺少苏联的技术支持还不算什么。美国不仅对我国核威慑至少实施了5次,甚至,在1955年,美国扬言180颗核弹瞄准了我国110个城市,要对我国进行全面的核打击。

虽然我们的领袖们凭借着超绝的智慧百般斡旋,可是,这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事实却难以改变。我们虽然站起来了,但是,距离挺起脊梁还有一段距离。

可是,自己造核弹,那需要科研团队。美国的核弹之父奥本海默,他的科研团队中,有14位获得过诺贝尔奖。而邓稼先的团队中,只有28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有些甚至都没听说过核弹,造出核弹,确实是天方夜谭。

邓稼先不仅要管项目、搞科研,还要上课教学。这些大学生一边跟着邓稼先学习,一边着手科研工作。

这些事情还好克服,随着科研的进展,更大的挑战是算力不足。核弹的理论、推导、公式、运算量是个天数,美国用计算机算了6年,苏联用了8年。

当时,全国只有两台计算机,还是仿苏联造的104级,一台用来造核弹,一台用来造火箭。两台计算机的算力是每秒1万次,不知道算力的人可能觉得还不错,我们来做个对比,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手机芯片的算力基本上都不会小于每秒10万亿次,相当于10 亿台104级计算机。

就这,计算机使用的难度大,会用计算机的人也极少,各个部门还需要排着队抢着用。邓稼先团队的数据大部分需要靠数量有限的手摇式计算器、计算尺,甚至是算盘珠子。

不仅如此,困难重重的科研团队还赶上了三年的自然灾害,全国都在闹饥荒,在都是黄沙的卢布泊,想要运送点物资过来,难上加难。

尽管科研团队人员营养不良,饿的眼冒金星,却还是毫无怨言的三班倒,没日没夜的进行计算。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出错,哪怕是错了一个数据,所有人都需要从头再来。验算用的草稿纸用麻袋装好,堆满了硕大的仓库。

还记得从火堆中抢救出来的数据吧,科研人员人工验算的结果,无论怎样都跟他们对不上。于是,再重新的核算,一遍对不上,就再计算一遍,一直计算了9遍。团队认为苏联的数据是错误的,而最终的结果也证明了,我们用算盘算出来的是对的。

而算出这些数据,我们只用了2年时间,是美国6年的三分之一,苏联8年的四分之一。

1962年,当美国得知中国核弹的进度之后,震惊之余也害怕了,害怕我们挺起脊梁不好被欺负,开始了对我国进行全面封锁。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邓稼先的科研图团队还需要加快进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首颗原子爆炸成功。从一无所有,到自主造出核弹,只花了9年时间。这一刻起,美国的核威慑才真正成了纸老虎,中国的脊梁才真正的挺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国同庆的时候,邓稼先来不及喘口气,转身就加入了氢弹项目的研究。1967年10月,中国首颗氢弹爆炸成功。

从核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苏联4年,英国4年,法国8年,而中国,用了2年8个月,着实让世界见识了中国速度。

可是,这也付出了代价,最大的代价就是邓稼先。

核试验一共进行了45次,邓稼先亲临现场32次,担任总指挥15次。不料,在1979年,核试验中出了意外。核弹的降落伞故障,没有正常打开,核弹不知道落哪儿去了。

核弹丢失,对于国家与百姓来说,都是巨大的威胁,当找到核弹落点的时候,邓稼先为了确认是否有二次爆炸的危险,力排众议,只身一人进入核爆区寻找弹头。

“核弹是我设计的,你们进去了没用!”邓稼先朴实的话语,让大家落泪。

等找到了残片,邓稼先为了确认清楚是否存在2次爆炸的风险,他将核碎片放在手里仔细观察,确认没有危险,才松了一口气。

可是,把核碎片捧在手上意味着什么,恐怕世上没有人比邓稼先更清楚了,因为,那个辐射的强度需要3米厚的特制水泥墙才挡得住。身上的防护服,其实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邓稼先回来后说:“平安无事。”都平安无事了,可是,他自己却进了医院。

检查结果医生都惊呆了,他全身所有脏器的所有指标全部赤字,核辐射彻底击碎了他身体里面的DNA序列,白血球里面的染色体已经被打成了粉末状,连尿都是带辐射的。

邓稼先嘱咐保密,可是还是得了癌症——直肠癌,每天都会便血。就是这样,他还是坚持工作了6年。

1985年,邓稼先身体堪堪不行了才住院治疗,而这个时候的邓稼先才终于能跟家人团聚。不过,邓老的身体却越来越差,止痛针从一天一针演变到后来一小时一针。

邓老在病床上,还写出了中国核事业未来10年的发展规划,并将他托付给了后来人。他死前的遗言是“不要让人家落我们太远。”

1986年,邓老去世。在他去世前一个月,国家决定对他的消息解封,这时候世人才刚知道他是两弹元勋,而此时距离核弹首爆成功已经时隔22年。

半生呕血磨砺剑,万里黄沙铸丰碑,巨龙醒时惊天作,世人不识邓稼先。如果你不熟悉邓稼先这个名字,那就伸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背,那里有一节脊梁骨就是他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