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文英

【引子】戒台寺坐落于北京西部门头沟马鞍山麓,始建于唐武德五年(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又名“戒坛寺”,寺内筑有全国最大的佛教戒坛。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戒台寺拈香礼佛,并题写匾联。为方便皇帝到寺中进香祈福,戒台寺在清代修建了北宫院作为皇室行宫。清末,权倾一时的恭亲王奕被罢黜后曾在此隐居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新觉罗·奕(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宣宗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静妃博尔济吉特氏,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以宣宗遗诏封和硕恭亲王。

故宫博物院藏道光帝喜溢秋庭图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朝重臣

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在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驾崩。慈禧联合恭亲王奕策划并发动了“辛酉政变”(又称“祺祥政变”),彻底清除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八大臣,消灭了政敌,成功地实现了“垂帘听政”,正式掌握了清朝最高统治权。奕因政变有功被授以议政大臣、军机处行走、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统领神机营等重任,集军政、外交、皇室事务等大权于一身。从咸丰十一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身为亲王、议政王、军机揆首,奕成为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洋务运动的首领,权倾一时,但同时奕也因权力的日益集中成为了慈禧的心腹大患。

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罢黜停俸

《清史稿·奕传》记载:“(光绪)十年,法兰西侵越南,王与军机大臣不欲轻言战,言路交章论劾。太后谕责王等委靡因循,罢军机大臣,停双俸,家居养疾。”慈禧借清军在中法越南战争中失利之名,撤销其一切职务。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上谕档记载:“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内阁钦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懿旨,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犹巨,政虞丛脞,民未敉安,内外事务必须得人而理,而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行政之枢纽,恭亲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屡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或劾其委靡,或谓簠簋不饰,或谓昧于知人……言念及此,良用恻然。恭亲王奕、大学士宝鋆入直最久,责备宜严,姑念一系多病一系年老,兹特录其前劳全其末路,奕著加恩仍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全俸,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家居养疾……”

命奕家居养疾的上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慈禧太后同醇亲王奕譞合作,以“不欲轻言战”为借口,以“委靡因循”为罪名,将以奕为首的军机大臣全部罢黜,停奕亲王双俸,命他“家居养疾”。内心愤懑不平的奕不禁吟出:“金紫满身皆外物,文章千古亦虚名。……猛拍栏杆追往事,一场春梦不分明。”失去权力的奕,从此开启了不问政事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

作诗遣兴

我们在奕集句诗作品《萃锦吟》看到,在其隐居生活中曾多次游历戒台寺,并作诗赋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在《戒坛览胜》一诗中写到:

山水千万绕,仙游实壮哉。

云霞成伴侣,天地划争回。

竹影拂棋局,松枝阁酒杯。

讲经春殿里,明月在高台。

奕先是捐资重修了戒台寺的罗汉堂。“戒坛亦名戒台,罗汉堂凡三十六间,庄严五百,应真法像,历年已久,瓦木倾颓,余于去岁命匠鸠工捐资修葺,悉复旧观,今岁落成,方丈妙性约往寺中瞻拜,讽经礼忏,俗谓开光,因纪一律”。后又与人捐修寺院接待住房一所。“罗汉堂工竣时又连同衔马得春捐修住房一所,为赴寺居停,因请书额考寺创建于唐武德时,名曰慧聚,至明时改名万寿,因即以慧聚二字书额,仍其旧书也,并纪一律。”

戒台寺千佛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植牡丹

在奕游历、隐居戒台寺期间,他居住在北宫院。北宫院是一座幽静秀美的四合院,坐北朝南,中间以垂花门相连,分内外两重院落。外院东南两侧是10余间带有曲尺形回廊的房屋,为奕的侍卫房。里院正厅5间原是奕住房,东西两厢各配有3间,为王妃福晋的住处。北宫院在设计上巧妙结合了北京四合院与江南园林艺术的建筑风格,院中湖石、回廊和桑树、丁香、牡丹等花木组成一幅天然画图。因奕喜爱牡丹,命人从恭王府引进黑牡丹、千层牡丹等名品,亲手栽植,北宫院也因此得名“牡丹院”。同时奕将王府里的一座假山和一些家具,也搬进了小院,北宫院也成为了奕的“第二恭王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卧龙松碑

北京流传着“潭柘以泉胜,戒台以松名”的说法,戒台寺有五大名松,神态各异,奕最喜欢那棵形态奇特的卧龙松。他常以卧龙松自比,并亲笔写了“卧龙松”三个大字,镌刻成碑,立在了卧龙松的下面。在戒台寺千佛阁后上方观音殿台阶的南侧,有三间硬山式南房,这是当年奕为自己建造的书房。奕隐居期间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或读书,或吟诗,或挥毫写字,他有《乐道集》、《乐道堂全集》文钞的诗集,还有《萃锦吟》集唐人诗句的作品。栖身戒台寺期间,奕或作诗遣兴,或听僧人讲禅,没有政务在身,日子倒也舒服惬意。

戒台寺卧龙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节节败退。已经亲政的光绪帝主战,要求起用三朝元老恭亲王奕。《清史稿》记载:“(光绪)二十年,日本侵朝鲜,兵事急,太后召王入见,复起王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并总理海军,会同办理军务,内廷行走;仍谕,王疾未愈,免常川入直。寻又命王督办军务,节制各路统兵大臣。十一月,授军机大臣。”遗憾的是,此次复出奕未能在清廷中发挥什么实际作用。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初十日奕病殁,享年六十六岁,谥号“忠”,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