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外卖打包费有时候真让人不知道钱花在了哪里!”近日,某高校的大四学生李秀向记者反映,她和同学常点的一家麻辣拌店的打包费收得不明不白——“点0.01元的素菜福利,能多加一片青菜,但订单同时增加了1元的打包费,连选择口味都会再被收取1元打包费,不仔细看很容易忽视。”她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有关外卖餐饮打包费的话题,已经多次引起热议,受到舆论“炮轰”,然而,至今仍像“小强”一般顽固存在。此前相关报道已多次指出,这种打包费收费标准模糊、收费提示不明显甚至强制收费。如今“旧病”未除,又出现“叠加收取打包费”等“新病”。而外卖餐饮商家乱收打包费,损害消费者多项权益,要引起外卖平台和监管者重视。

外卖餐饮打包费之所以变成“糊涂账”,原因之一是外卖餐饮商家将这种收费当成了牟利新工具。受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平台收取佣金带来的双重压力,这类商家的利润不断受到挤压,就把乱收打包费当成了一种盈利手段。选个口味也要收打包费、收取打包费但不一定提供包装、到店自取与外卖打包费用不一致等乱象,就是商家赚钱之道。

可能在外卖商家看来,收取打包费都有理由。比如选个口味也要收打包费,是为了防止不同口味的食品串味,要分别进行打包,进而产生“口味打包费”。但这样的理由缺乏说服力,因为换个口味是否单独打包,应该由消费者来选择,而不是商家强制收费。至于收取打包费但不一定提供包装,更是不用投入任何成本,轻轻松松赚取打包费。

如果商家透明、规范收取打包费,消费者会理解并愿意为之买单。但事实情况是,很多商家收取打包费不透明、不规范,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侵权。对此,外卖用户要尽可能地理性消费,既对这类通过“糊涂打包费”牟利的商家用脚投票,一旦被侵权要及时向平台和监管部门进行投诉,通过依法维权让侵权商家付出代价,倒逼其规范收费。

作为外卖平台,不应该纵容平台商家乱收打包费,因为这会损害平台形象,影响用户忠诚度。虽然外卖平台通过协议对商家收取的打包费明确了最高收费标准,但由于平台通常将打包费的后台设置主动权交给了商家,所以,商家就利用打包费收费自主权牟取更多利益,即不是按照包装成本来收费,而是从包装中赚取更多利润装进自己口袋。

鉴于打包费乱象对消费者和平台不利,平台方应该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打包费收取,既要对打包费收取提示进行规范,又要对收费标准进行分类规定,还应明确对乱收打包费行为的处罚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倒逼餐饮商家规范收费。另外,市场监管部门也不能放任外卖打包费持续“糊涂”下去,应制定监管指导文件并约谈不规范的平台。

笔者以为,规范外卖打包费的指导原则应该是,以实际打包成本来确定具体收费标准,因为外卖食品才是商家的赚钱途径,而打包费收入不该列入利润项目。甚至,外卖商家是否有必要取消打包费,也值得探讨,因为外卖食品本身就离不开打包,打包属于外卖商家的基础服务,若不单独收取打包费也说得过去,而且,还能鼓励消费,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