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8月,北伐军攻克长沙后,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提出,和第七军军长李宗仁互换兰谱,结为异姓兄弟。

一位军长能和总司令结拜兄弟,这在外人看来该是多么荣耀的事呀!

然而,李宗仁对此却不感兴趣,他觉得和蒋总司令这种既不能共安乐,又不能共患难的人结义,完全是多此一举。

然而,蒋总司令却对此兴趣盎然,他把自己的兰谱交给李宗仁后,几次催促李宗仁要帖子。李宗仁无奈,只好也写了个帖子交给蒋介石了事。

只是想不到,不过三年时间,1929年3月份,蒋桂大战爆发。蒋介石下令发兵武汉,李宗仁当时在上海,他在武汉的行李随着全军战败也丢失了,其中就有蒋先生当年写的兰谱。

事后,李宗仁想到蒋先生说的,换帖子后,使我们更能亲如骨肉,同生共死之类的话,就觉得是巨大的讽刺。

为此,李宗仁感叹说:“难怪有人说政治是最污浊的东西啊!”

从“结义兄弟”到兵戎相向,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 | 蒋中正与李宗仁

早在北伐途中,李宗仁就已对蒋介石的人品颇不认可,他评价蒋“偏私狭隘,刚愎黠傲,最多可说是偏将之才,位居主帅至尊,其智能、德性、涵养俱不逮远甚”。

但是在北伐前期,李、蒋二人合作尚可,两人都是有野心之人,都有通过北伐,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理想。

1926年底,北伐军肃清江西之敌后,蒋介石坚持要求把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南昌——当时北伐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此举,引起国民政府内部巨大争议。12月初,一部分中央委员和国府委员自广州出发到达南昌,7日在庐山开会讨论“迁都”之事。然而,会议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各大委员显然不卖蒋总司令的帐,散会后就直接去了武汉,并且在武昌开会成立了“联席会议”,在政府未正式迁来之前,执行政府最高职权。彼时驻防在武汉的军人,如唐生智、邓演达、张发奎等都表示服从武汉的“联席会议”。同时,因蒋总司令独断专行,搞派系差别,军内“反蒋”呼声越来越高。

这一切不仅使蒋总司令试图迁都南昌的如意算盘落空,而且现有的军事地位也岌岌可危。

为了改变此不利局面,1927年4月,蒋介石操纵发动“四一二政变”,进行所谓“清党”,以排除异己。

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公然否认武汉的中央政权。武汉方面也不示弱,汪精卫以国民政府主席名义,下令撤掉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位,另委任冯玉祥为总司令,唐生智为副总司令。

自此 “宁汉”双方矛盾激化,双方互相攻击不遗余力。武汉方面计划发动“东征”,讨伐“南京叛逆”。

在此种纷争下,李宗仁站在蒋介石这边的阵营,并且为了调和南京和武汉的矛盾,他还数次奔走于两地。

李宗仁提出“双方均承认既成事实,大家分道北伐,待会师北京,再开会解决党内纠纷。”在李宗仁的提议下,再加上外部北方军阀正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宁汉”双方的紧张局势一度缓和下来。

但是,四个月后,蒋介石指挥的徐州之战失利,使蒋总司令在军内的威信受到质疑,同时“宁汉”对峙再度激烈。于是,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不久,就传出蒋氏下野系李宗仁、白崇禧和何应钦“逼宫”所致。

李宗仁在回忆录里曾极力解释“逼宫”纯属谣言,说他和何应钦都还劝蒋总司令不要下野,而白崇禧当时还在苏北军中,不知此事。

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就交给史学家去探讨了。